劉紅梅
商丘市中醫院病理科,河南商丘 476000
胃癌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最為常見的病理類型為腺癌。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胃癌在所有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大約占比35%,而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疾病中的發病率位居第一,且發病率存在著顯著的地域性差別;該疾病我國西北地區、東部沿海地區的發病率明顯比南方高[1]。多發于年齡大于50歲以上的人群,男性高于女性。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治療該疾病,但大部分早期胃癌患者無典型臨床癥狀,當癥狀出現后就診時就已經是中晚期胃癌了,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早期診斷胃癌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外科手術病理檢查與胃鏡下活體組織檢查在胃癌病情評估中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中所納入的研究對象為商丘市中醫院醫治的100胃癌患者,選取的時間段為2018年5月—2020年5月,其中男性患者有67例,女性患者有33例,最小年齡36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年齡(44.14±5.83)歲;最短病程2個月,最長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7.52±1.01)月;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6例,初中和高中49例,大專及以上15例。
納入標準:(1)臨床癥狀均表現為:①上腹部疼痛、不適、腫脹;②上消化道出血等;(2)無精神疾病者;(3)無凝血功能障礙者;(4)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者;(5)經相關檢查確診為胃癌者。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研究者;(2)伴有心、肝、腎等功能障礙者;(3)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
所有研究對均分別進行胃鏡下活體組織檢查、外科手術病理檢查。(1)胃鏡下活體組織檢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選取黏膜的位置,例如:①平坦型,取病灶周圍與中央區域的組織;②潰瘍中,取病灶周圍與內側向接近處區域的組織等。為避免受到材料數量的局限,一般取3~5塊組織,保障確診率[2]。(2)外科手術病理檢查:病灶直徑<1 cm,全部取材;直徑>1 cm,則選取典型位置處的材料;用10%甲醛溶液常規固定標本,再用石蠟包埋、處理切片,最后用蘇木精-伊紅染色[3]。
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評估胃鏡下活體組織檢查的檢出率、病態形態及分化程度。
數據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例患者中,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100.00%,胃鏡下活體組織檢出率為94.00%,疑似率4.00%、未確診率2.00%。
胃鏡下活體組織檢查胃癌病變形態BorrmannⅢ型9.00%、Ⅳ型3.00%的檢出率,明顯低于外科手術病理檢出率的19.00%、10.00%(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式對胃癌病變形態檢出率比較 例(%)
胃鏡下活體組織分化型檢出率、分化不良型檢出率分別為62.00%、13.00%,明顯低于外科手術病理檢出率76.00%、24.00%(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對胃癌病分化程度比較 例(%)
胃癌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屬于消化系統疾病。進展期胃癌則是指患者的癌組織,浸潤到粘膜下層,從而進入機體的胃壁肌層或是漿膜層,按照形態可將其分為3種類型:(1)浸潤型;(2)息肉型;(3)潰瘍型[4]。引發該疾病的因素諸多,例如地域環境因素與飲食生活、幽門螺桿菌感染、癌前病變、遺傳等。
目前,對于胃癌臨床上依然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干預方針;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胃鏡下為粘膜活體組織檢查,在鑒別診斷、預后指導胃癌疾病等諸多方面發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但是,因該疾病的發生后早期癥狀不大明顯,基本都是在檢查其他胃部疾病時或是胃癌普查時才能發現;所以找尋一種準確的診斷方法,對提高臨床診斷早期胃癌的準確率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外科手術病理檢查雖然具有比較高的診斷準確性,但它存在者一定的局限性[6]。而胃鏡下活體組織檢查診斷惡性病變已經逐漸趨向術前診斷“金標準”方向發展,但是因該檢查方式只能對部分組織進行選擇性取材,使其在整體病變組織特性方面的診斷不夠理想。除此之外,胃鏡下活體組織在診斷惡性疾病時,具有較高的診斷確診率,可作為胃癌患者術前的診斷“金標準”,但是也不能與術后組織切除病理診斷一樣,它不能全面的反映出胃癌病變組織的特異性,無法對病變組織進行完整的判斷,與外科手術病理檢查診斷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因外科病理診斷方法主要側重的是機體功能的變化、形態結構、疾病轉歸、病理機制、疾病發生原因的研究;所以,它可以為臨診斷以及臨床治療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7]。因從以上研究結果中可看出,胃鏡下活體組織檢查胃癌病變形態BorrmannⅢ型與Ⅳ型,以及分化型與分化不良型檢出率均明顯低于外科手術病理。
綜上所述,胃鏡下活體組織檢查診斷胃癌具有較高的診斷率,但全面評估胃癌患者病情時,仍需以外科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主,才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準確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