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華,方安帥,陳佩璇,王新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廣東 深圳)
隨著老年群體的增多,致使老年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其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逐漸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1]。在臨床慢病是指長期累及而成,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損傷的一種疾??;按照疾病類型可劃分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癌癥等,疾病與缺少活動、長期吸煙飲酒、膳食不合理有著密切聯系,會對腦、心、腎等重要臟器造成嚴重損傷,致死致殘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過程中,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引起焦慮等負面情緒,導致治療依從性并不高,不利于治療工作的開展。因此必須開展老年群體健康管理,改善其生活質量,以促進身體恢復?;诖吮疚膶υ诼」芾碇袑嵤┙】倒芾淼呐R床效果進行分析。
本次研究均為本院就診的慢性病患者,將其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于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觀察組患者年齡不超過77歲但大于25歲,平均年齡(55.5±2.6)歲;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高血壓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8例;病程最短2年,最長為7年,平均病程(2.7±0.9)年。對照組患者年齡不超過79歲但大于23歲,平均年齡55.7±2.8歲;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高血壓患者14例,冠心不過患者1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10例;病程最短為2年,最長為6年,平均病程(2.9±0.5)年。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慢性疾病。(2)所有患者均具有慢性疾病的典型特征。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2)排除嚴重精神類疾病患者。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管理,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評估患者的心理活動,向患者發放一些健康知識相關資料,定期舉辦健康宣教活動。觀察組患者實施健康管理,具體管理方式如下:(1)制定健康管理制度。指派一名??谱o理人員為患者建立個人信息檔案,檔案內容包括病情情況、發病時間和整體干預效果,根據上述情況制定健康管理計劃。(2)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予其科普合理膳食、健身運動、慢病防治等相關知識,并通過開展講座、發放健康手冊等形式展開,使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有所了解,以提高患者健康防治水平,提升老年患者的自身素養。(3)個性化干預。護理人員需為患者展開個性化健康指導服務,指導患者家屬注重危險因素的把控,并嚴格按照醫護人員制定的健康目標執行,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工作,并通過不斷學習健康知識,規范護理操作,以促進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復。(4)自我健康管理。由于老年慢性病病程較長、治療時間長,所以加強自我健康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老年群體必須自行評估健康風險狀況和干預效果,并自主培養健康改善行為,使其意識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加強自我管理。
評估患者生活質量。主要從生活功能、軀體功能和心理功能等方面進行評估。評估患者行為改善情況,從參加體育訓練、低鹽攝入、低脂攝入、戒煙等方面進行評估。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健康管理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以(±s)的形式表示生活質量,組間數據實施t檢驗,以[n(%)]的形式表示行為指標,組間數據實施χ2檢驗,若P<0.05則代表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慢性病行為改變情況明顯較好,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慢性病行為改變情況[n(%)]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較高,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比不同方式的兩組患者生活質量(±s)

表2 對比不同方式的兩組患者生活質量(±s)
組別 例數 生活功能(分) 心理功能(分)軀體功能(分)觀察組 52 91.4±7.4 89.6±8.3 86.4±8.5對照組 52 81.1±8.3 74.4±7.2 65.2±7.3 t - 6.6795 9.9756 13.6441 P - 0.0000 0.0000 0.0000
近年來,隨著老年群體的增多,慢性疾病逐漸增多,給社會造成了嚴重壓力,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不良影響。在慢性疾病中,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有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高血壓患者,此類患者均具有病程長、潛伏期長、免疫力低等特點,疾病治療難度大,會受到生活環境和個人行為的影響。若不能有效治療,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當前的慢病防控形式依舊較為嚴峻,其中腦血管等慢心病致死現象頻繁出現,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健康問題[2-4]。
目前臨床針對該疾病,多采用健康管理,改管理模式能夠通過建立老年患者個人檔案,實現老年患者的健康評估,并根據老年人具體情況實施有效管理措施,同時通過建立專業的管理團隊,對老年群體展開健康教育,指導其加強預防保健,并對慢性病加以防控,實現疾病的診治、疾病功能康復和長期護理,同時通過老年慢心病患者信息檔案的動態管理和診療信息的不斷完善,使老年群體的健康數據能夠實現醫護人員的共享,為下一步方案的制定科學參考依據[5-8]。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行為改善情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由此可見,在老年慢性病防治中實施健康管理,能夠實現慢性病的有效防治,大大降低疾病發病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取得的護理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將健康管理應用于慢病管理中,能夠改善患者行為,全方位地對患者實施管理,從而降低慢性病的發生率,在疾病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