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淑怡
(無錫市兒童醫(yī)院,江蘇 無錫)
糖尿病作為臨床常見慢性代謝綜合癥,臨床病因病機較為復雜,現(xiàn)代學者認為糖尿病病因病機多與免疫機制、遺傳因素、飲食因素具有高度關聯(lián)性。需患者終身服用藥物,以控制血糖指標,延緩疾病進程[1]。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顯示[2],糖尿病以中老年患者為高發(fā)人群,為臨床常見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兒童肥胖問題凸顯,兒童糖尿病發(fā)病率顯著遞增,成為危害小兒健康發(fā)育主要病理類別之一,受到臨床學者高度關注。兒童糖尿病發(fā)病與胰島β細胞損壞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導致胰島素抵抗情況,誘發(fā)糖尿病;考慮糖尿病療效與用藥依從性具有較高關聯(lián),探究適配胰島素治療方案具有重要課題探討價值。現(xiàn)筆者特針對多次注射胰島素與胰島素泵于兒童糖尿病控制有效性進行探求。
選取本院兒童內分泌科室收治兒童糖尿病患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病例入組時間為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共計11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設兩組,試驗A組分設58例,男29例,女29例,年齡區(qū)間2-12歲,均齡(7.18±0.56)歲,最短病程5個月,最長病程6年,均值(2.88±0.66)年;試驗B組分設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齡區(qū)間2-11歲,均齡(7.20±0.61)歲,最短病程4個月,最長病程6年,均值(2.91±0.64)年;統(tǒng)計分析兩組兒童糖尿病患者入組資料,差異細微(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116例患兒均符合《兒童內分泌醫(yī)學》對小兒糖尿病的評估依據(jù)[3];(2)患者及(或)家屬對本研究項目知情。
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疾病、發(fā)育障礙、精神障礙性疾病;(2)治療配合度差、中途脫落患者。
試驗A組予以多次注射胰島素治療,依據(jù)小兒機體狀況選取胰島素,借助專用注射器,于皮下進行注射,每日注射1次;試驗B組予以胰島素泵治療,主要包括主機、輸液管理及小注射器,依據(jù)兒童血糖指標進行相關參數(shù)調節(jié),置入皮下,借助胰島素泵自帶驅動馬達推動注射器將胰島素藥物推注于皮下。
于治療前后檢測患兒3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取中間值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觀察胰島素注射期間劑量差錯、穿刺點感染、漏液、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數(shù)資料分布用(%)表達,χ2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s)表達,t樣本假設校驗,P<0.05設為統(tǒng)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治療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具有一致性,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較治療前降低,試驗B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低于試驗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糖控制情況比對(±s,n=58)

表1 兩組患兒血糖控制情況比對(±s,n=58)
組別 時間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試驗A組治療前 11.46±1.25 17.24±1.40 9.92±1.14治療后 7.48±1.06 9.93±1.16 8.67±1.09 t 18.494 30.620 6.036 P 0.000 0.000 0.000試驗B組治療前 11.51±1.27 17.22±1.39 9.90±1.09治療后 6.50±0.95 8.24±1.05 7.18±0.98 t 24.057 39.259 14.132 P 0.000 0.000 0.000
試驗B組患者劑量差錯、穿刺點感染、漏液、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試驗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胰島素注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兒童糖尿病主要治療及管理對策以控制血糖濃度,降低糖尿病并發(fā)癥為主要目的,考慮糖尿病成終身性疾病,需患兒終身服用胰島素進行針對性治療,針對胰島素藥物使用依從性具有較高要求[4]。現(xiàn)階段臨床常用胰島素注射包括多次皮下注射及胰島素泵為主,因小兒年齡較小,自我管理能力較低,于多次胰島素注射時,極易因胰島素劑量、注射操作等因素出現(xiàn)注射不良事件,起不到良好控糖效果的基礎上,導致兒童機體二次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小兒用藥依從性,易導致糖尿病并發(fā)癥[5,6];為確保兒童糖尿病胰島素使用依從性,保障兒童身心健康,臨床學者建議兒童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泵進行控糖治療,通過加強胰島素泵運作原理的掌握,合理使用胰島素泵,以定量定時輸注胰島素藥物,可有效控制血糖變化,于兒童糖尿病胰島素泵使用時,需加強健康宣教,針對小兒糖尿病病因病機及藥物使用相關情況,對兒童及家屬進行講解,加強家屬宣教,提高家屬監(jiān)管機制,確保患兒自主使用胰島素泵,有效避免用藥差錯、穿刺點感染、漏夜、低血糖等情況發(fā)生,于胰島素泵使用期間加強血糖監(jiān)測,促使血糖達標,有效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8]。本研究經(jīng)比對所選患兒血糖控制情況,治療前相關指標具有一致性,可于后文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較治療前降低,試驗B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低于試驗A組,胰島素泵使用方式簡單,定時定量,有助于穩(wěn)定血糖指標;觀察兩組患兒胰島素注射不良事件可知,試驗B組患者劑量差錯、穿刺點感染、漏液、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試驗A組(P<0.05),胰島素泵可降低多次皮膚穿刺損傷,降低穿刺點感染率,臨床應用更加便捷,安全系數(shù)較高。
綜上,胰島素泵和多次注射胰島素均可有效控制兒童糖尿病,胰島素泵血糖控制及注射安全性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