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妮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八醫院特診科超聲室,河南 焦作)
隨著科技的進步,超聲醫學發展迅速,具有無創、操作簡便、準確率高、費用低、可重復檢查的優點,是現代臨床醫學中必備的診斷方法,已經成為臨床檢查常規項目,進行超聲檢查人數越來越多,超聲科前臺導診是確保檢查流程有序性的重要環節[1]。本文以本科室進行彩超檢查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彩超前臺加強溝通協調對檢查依從性、工作效率及滿意度的影響。
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進行彩超檢查的1212例人員列為對照組,男性629例,女性583例,年齡21-72歲,平均(48.45±5.13)歲;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進行彩超檢查的1295例人員列為觀察組,男性641例,女性654例,年齡19-70歲,平均(49.18±6.38)歲。納入標準:無交流溝通障礙,同意將檢查結果用于臨床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給予告知彩超檢查注意事項、彩超房間等常規導診。
1.2.2 觀察組
在常規導診的基礎上,給予彩超前臺加強溝通協調:①展現良好的職業形象,前臺工作人員要端莊大方,著裝統一,面帶微笑,說話語氣平和,形體穩當,易于拉近與患者間的距離;②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前臺工作人員應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對本職工作認真負責,充滿熱情,面對倍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時具有同情心,確實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理解和尊重患者,服務細心周到,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更加配合接受相關檢查;③掌握精湛的業務能力,前臺工作人員應加強學習醫療知識、提高專業素養。熟練掌握超聲檢查的必要條件及預檢分診標準,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超聲檢查項目,迅速、準確分診。能夠從專業角度對患者詢問進行初步解疑;④保持穩定的心態,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高額的醫療費用、療效差及因疾病導致工作生活的不便,心理壓力大,情緒不穩定,當候診時間較長或身體不舒服時,情緒反應激烈,言行過激的,前臺工作人員需保持冷靜,以同情、理解、平和穩定的心態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必要時可啟動“綠色通道”;⑤掌握溝通技巧,用語禮貌,談話開頭用“請”“您”,依據受檢者身份采用恰當的稱謂和回應,充分體現對其尊重。如對健康體檢者,幫其了解檢查目的、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但與患者溝通時把握好隱私以及話題深淺,語言要委婉、含蓄,提升患者安全感[2-6]。
①檢查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受檢者完全配合)、一般依從(受檢者配合但行為不積極、拖拉)以及不依從(受檢者不配合相關檢查工作),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一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②工作效率:從預約到拿到結果所用的檢查平均時間;③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表,對前臺工作人員態度和專業素質等方面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很滿意(≥90分),較滿意(80-90分),不滿意(≤80分),評分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檢查依從性為94.9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所用的檢查平均時間為(9.18±2.23)min,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82±3.79)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檢查依從性及工作效率比較
兩組滿意度存在統計學差異,觀察組所得結果更為理想(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彩超前臺導診工作既維護了候診區的醫療秩序,又減少了患者的盲目性和候診時間,方便患者就診,且前臺導診在分診患者、協調門診與住院患者就診時間、提示患者檢查前期須知等維持超聲檢查正常運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因此,前臺工作人員加強溝通協調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超聲科前臺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愛心、細心、同情心和責任心,并熟練掌握豐富的專業醫學、護理知識,面對不同層次的受檢者,耐心地做好解釋至關重要,是做好分診工作、改善心境狀態和應對方式的前提,提高檢查依從性,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加深對我院醫療工作的信賴,減少各種投訴糾紛[8]。
本研究顯示:通過加強彩超前臺工作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觀察組檢查依從性為94.9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93%,觀察組檢查所用的平均時間為(9.18±2.23)min,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8.82±3.79)min(P<0.05);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醫護人員在校學習及在職培訓期間,重技術,忽略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部分醫護人員意識不到溝通協調能力對診療工作的重要性,不主動學習、提高溝通協調能力,導致臨床實際工作中因溝通不到位而被投訴,嚴重影響醫院的形象[9]。
綜上所述,加強彩超前臺工作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可提高檢查依從性及對醫療工作的滿意度,縮短檢查等待時間,促進良性的醫患溝通循環,樹立良好的服務窗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