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華
(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中醫醫院,湖北 襄陽)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醫療技術也發生了巨大的改革與轉變,消化內鏡作為一種微創性診療技術,相較于傳統治療手段具有顯著優勢,使其成為消化道系統疾病檢查的一種重要診斷方式[1]。但是,其為醫療檢查提供便捷的同時,因其屬于侵入性檢查的一種,并且檢查器械構造較為復雜,對術后殺菌消毒管理質量要求十分嚴格,一旦在消毒過程中出現紕漏很容易造成院內感染的發生,對醫院控制病菌感染十分不利[2]。近年來,隨著護理管理理念與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高效的護理管理辦法應運而生。就此,本文對本院內鏡室消化內鏡感染控制實施消化內鏡護理質量管理前后內鏡器械的合格率進行對比,分析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進行護理質量管理的作用。
選取本院內鏡室消化內鏡感染控制未實施消化內鏡護理質量管理時(2020年6月至7月)的221件內鏡器械作為對照組,其中包括55件胃鏡內腔、47件胃鏡水槽、64件腸鏡內腔與55件腸鏡水槽;另選取本院內鏡室消化內鏡感染控制實施消化內鏡護理質量管理后(2020年9月至10月)的221件內鏡器械作為研究組,其中包含58件胃鏡內腔、50件胃鏡水槽、61件腸鏡內腔與52件腸鏡水槽。兩組器械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為研究展開提供數據支撐。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包含定期消毒、預防感染宣教和講解消化內鏡相關知識在內的常規管理。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具體內容如下。(1)組織專業人員成立消化內鏡質量控制小組:讓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選取熟練內鏡室消化內鏡管理的人員為小組成員,嚴格落實《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的相關規定,組內成員必須按照規定嚴格執行管理工作[1];(2)組內合理分工,人員各司其職:管理者應對工作進行合理安排,護士長應起到帶頭作用,按時、高效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并且要加強感染管理檢查工作的執行力度,根據消化內鏡的各項數據,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3)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培訓:醫院應定期組織內鏡室人員進行消化內鏡消毒培訓,提升其專業技能[3];(4)自我防護:護理人員在對內鏡設備進行消毒時,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佩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防護設備,以免在消毒過程中發生感染現象[4];(5)制定嚴格的績效考核措施:消化內鏡質量控制小組要定期對消化內鏡科室感染控制工作進行質量檢查,對其是否按照相關規定執行管理工作進行排查,并且對護理人員工作進行考核,對于未通過考核的護理人員,要進行批評,并且對其進行再教育,對于優秀者,要及時給予鼓勵,護士長要對質量管理工作進行總結,定期匯報消化內鏡感染控制現狀,及時查漏補缺[5]。
兩組器械的合格率:以《中國醫院衛生標準》為依據,檢測兩組器械細菌含量是否超標。合格率=合格例數/總例數。
搜集到的數據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兩組器械的合格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若P<0.05,則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實施常規管理的對照組,實施護理質量管理的研究組器械合格率明顯較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器械合格率對比[n(%)]
由于微創手術相較于傳統手術方式具有創口小、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等優點,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消化外科的治療中,微創手術的應用頻率也越來越高[6]。消化內鏡器械作為消化外科微創手術的必要性工具,其在手術過程中要與患者進行直接接觸,而患者身體內存在的細菌便會吸附在器械表面,并且由于內鏡器械構造復雜,細菌很容易藏匿在邊邊角角,如果在消毒、清潔過程中不加以注意很容易造成院內感染的發生,加強消化內鏡感控制對于強化醫院控制病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7,8]。有研究顯示,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應用護理質量管理能夠有效減少器械細菌附著量。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2020年6月至7月的221件內鏡器械,也就是內鏡室消化內鏡感染控制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前的器械,其在器械合格率方面要顯著低于2020年9月至10月的221件內鏡器械,也就是內鏡室消化內鏡感染控制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后的器械,并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一致,同樣證實了護理質量管理在強化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內鏡室屬于醫院感染重點科室,也屬于高風險科室,對感染控制要求較高,加上新冠病毒的侵襲,現也成為常態化防控,并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從內鏡清洗消毒、環境空氣消毒及病人管理、醫務人員防護、區域化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護理質量管理對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成效起決定性作用,醫院應指定感控護士、感控小組,制定職責制度,落實分層管理,嚴格落實清洗消毒流程,加強清洗消毒質量管理,嚴格把控傳染病篩查管理,落實檢查預約制,保障清洗消毒質量,嚴防交叉感染;加強督導、加強培訓考核、嚴格落實手衛生管理,加強環境衛生清潔消毒的落實;加強(標準預防落實)醫務人員防護:一次性帽子、醫用外科口罩、防水圍裙或隔離衣、護目鏡或防護面屏,專用鞋或鞋套等,對重點環節、重點人群與高危因素管理制定風險因子評估、制定風險管理計劃及措施,并不斷改進;嚴格考核管理、把控細節管理,從而保障內鏡室工作質量,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9,10]。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實施包含建立以護士長為主的質量管理小組、組內合理分工成員各司其職、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培訓、加強護理人員自我防護和制定嚴格的績效考核措施等在內的護理質量管理能夠顯著減少消化內鏡器械中細菌量,對于提高器械合格率,強化院內病菌感染控制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