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第二臨床醫學院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內蒙古 牙克石)
醫院是各種病原微生物高度聚集的場所,尤其是各種醫療器械、藥物的應用,使得醫護人員、患者等,均面臨著較高的感染風險,而要想將院內感染的風險降至最低,減少職業損害以及對患者健康安全的威脅,必須要加強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工作[1,2]。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包括多個環節,每一環節均有較高的操作要求,其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醫院整體工作質量。因此,需要做好消毒供應中心的護理管理。本研究分析探討了在消毒供應中心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進行如下分析探討。
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為本次研究的區間,按照是否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將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分成兩組,其中2019年度未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作為對照組,2020年度實施了前瞻性護理管理,將其命名為研究組。兩組涉及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均相同,其中最大年齡的工作人員為55歲,最小年齡的為36歲,入選工作人員均為女性。統計工作人員的學歷情況,包括1名中專,3名大專,8名本科;統計工作人員的職稱情況,其中主管護師和護師、護士分別有2名、4名、6名。
前瞻性護理管理的具體內容包括如下方面。(1)建立健全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制度:根據本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實際工作情況,鼓勵全體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到對工作制度的分析討論之中,對當前的管理制度加以改進、完善,使其更符合護理工作管理需求[3]。(2)加強制度的學習以及落實:組織消毒供應中心全體人員對相應的工作制度加強學習,讓他們都能夠嚴格把握管理制度的各項規定、要求,提升工作責任感、安全意識等。同時將制度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制作成醒目的圖版、小手冊等,方便工作人員翻閱、查看等[4]。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考核,使他們能夠時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避免出現工作懈怠的現象。(3)建立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控制小組,其中護士長任組長,全體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作為組員,采取權責分明的管理制度,將責任進行細致的劃分,定期對工作質量進行抽查、評估,對于發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向上進行匯報,同時分析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對策,并在后續的工作中進行改進[5]。
(1)對比兩組中的工作質量情況。(2)對比兩組的臨床科室工作滿意度情況,主要方法是向各臨床科室發放《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臨床科室的反饋情況進行統計。
經過統計,發現研究組中的滅菌合格率、包裝合格率、洗滌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對比(%)
研究顯示,研究組調查的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均表示滿意,總滿意度為100.00%,這一指標明顯比對照組72.35%的滿意度更高,兩組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消毒供應中心為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負責醫院各類醫療器械的回收、洗滌、消毒、滅菌、包裝、發放等相關工作,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患者以及廣大醫務人員、其他相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6]。可以說,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直接決定了醫院各項工作能否正常運轉,是醫院感染發生率的決定性因素。為此,十分有必要強化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前瞻性護理管理工作[7]。經過分析,在消毒供應中心實施前瞻性護理管理,主要需要從如下方面做起:(1)制定完善、規范的管理制度,保證護理人員能夠準確掌握相關制度并能夠積極進行制度的執行落實。通過定期培訓考核,不斷深化工作人員的遵守、執行制度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8]。(2)合理進行人力資源配置,合理分工,明確職責,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感以及工作效率。(3)采取PDCA管理模式,嚴格落實各項工作制度、流程等,并對工作中發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排查、改進,促使工作質量的持續提升[9]。(4)構建完整的醫院網絡系統,使消毒供應中心和各臨床科室能夠進行密切聯系,對各物品的流通能夠密切追蹤,對各科室的物品使用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同時可以隨時接受臨床科室的工作反饋。(5)強化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的檢查評估,隨時了解工作質量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10]。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消毒供應中心前瞻性護理管理之后,研究組的工作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改進,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質量給予了高度的認可。這對于保證醫院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轉,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風險,保障廣大患者以及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