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邦山
(平度市明村中心衛生院,山東 平度)
近年來在諸多內外源因素的聯合作用下,冠心病發展成為內科常見且多發的疾患,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1,2]。最新死亡原因報告指出,全球冠心病年死亡率超過700萬,而在兩百多個單病種死因中,冠心病位居首位[3]。因此盡早診斷并開展治療對患者而言至關重要,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惡化并改善預后的關鍵[4,5]。為研究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檢驗的價值,特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80例同期體檢健康者進行研究。
隨機抽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內85例冠心病患者設為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為42、43例,年齡45-78歲,平均(60.85±8.52)歲。同期體檢健康者80例設為對照組:男、女分別為40例、40例,年齡45-79歲,平均(60.74±8.3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資料進行對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前期做好宣教,后在清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5ml肘靜脈血檢測。分離血清后借助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尿酸水平,借助總膽紅素試劑檢測膽紅素水平。
兩組人員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
觀察組患者病變程度[6]。借助冠狀動脈造影展開檢查,后依據相關公式展開計算,0-1分視為“輕度狹窄”,2-20分視為“中度狹窄”,21-40分視為“重度狹窄”,>40分視為“極重度狹窄”。
建數據庫并借助SPSS 22.0軟件展開統計,內含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憑借完全隨機設計“t”進行檢驗并給予處理,內含的計數資料用例(%)表示,借助“χ2”進行檢驗并作處理,數據遵從正態分布原則,以“P<0.05”視為研究存在統計學差異。
血清直、間接膽紅素以及總膽紅素水平分析,觀察組患者各指標水平較低,尿酸水平較高,數據和對照組相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人員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s)/μmol/L]

表1 兩組人員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s)/μmol/L]
組別 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 總膽紅素 尿酸觀察組(n=85)4.98±1.236.56±1.2311.23±1.25369.66±45.25對照組(n=80)7.55±1.369.85±1.5615.56±2.36256.23±32.33 t 5.1045 4.2255 3.1045 8.4544 P<0.05 <0.05 <0.05 <0.05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直、間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水平會隨著狹窄程度的嚴重而降低,尿酸水平則會逐漸升高。見表2。
表2 觀察組患者病變程度[(±s)/μmol/L]

表2 觀察組患者病變程度[(±s)/μmol/L]
組別 例數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 總膽紅素 尿酸輕度狹窄 39 6.56±1.23 9.44±1.6514.23±2.33275.56±18.52中度狹窄 23 5.23±1.89 8.66±1.5213.23±2.22323.23±26.52重度狹窄 15 4.22±1.10 7.23±1.0211.23±2.00369.23±34.56極重度狹窄 8 3.33±1.235.23±1.029.56±1.10416.23±42.23 F - 8.5644 10.2352 9.6656 12.1045 P - <0.05 <0.05 <0.05 <0.05
冠心病全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臨床研究證實,脂質沉積是該病的發病病理機制,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并產生斑塊,最終導致動脈血管管腔狹窄,情況較嚴重者斑塊隨時會破裂并形成血栓,進而引發急性心肌梗死[7-9]。
血清膽紅素由人體內部衰老紅細胞裂解而產生,內含直接、間接膽紅素以及總膽紅素[9],經研究證實,血清膽紅素水平會隨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強化而逐漸降低,但血清膽紅素水平會隨血管堵塞程度的嚴重而逐漸降低,從而加重患者機體受損程度[10]。體檢健康者尿液中的尿酸含量極低并且可在水中溶解,進而有效維持人體各項指標處于平衡狀態。如若尿酸排泄機制出現障礙,極易導致尿酸滯留在體內從而提升尿酸水平[11,12]。醫學研究指出,臨床可以借助血清膽紅素、尿酸水平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進而根據診斷數據對治療方案進行制定和調整,最終提升治療效果并改善患者預后[13,14]。
此研究結果示:血清直、間接膽紅素以及總膽紅素水平分析,觀察組患者各指標水平較低,尿酸水平較高,數據和對照組相比,P<0.05。而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直/間接膽紅素和總膽紅素水平會隨著狹窄程度的嚴重而降低,尿酸水平則會逐漸升高。證實了冠心病會改變患者血清膽紅素和尿酸水平,分析原因,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為膽汁淤積提供條件,促進黃疸出現的同時提升血清膽紅素水平,且疾病會延緩冠心病患者的機體代謝,進而致使排泄功能障礙并累積尿酸[15,16]。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給予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檢驗效果顯著且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