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第一人民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重癥肺炎為臨床呼吸內科常見病,臨床具有發病率高、病情進展比較快、死亡率高等特異性表現,以機體免疫力低下兒童及老年人為高發人群,具有較高死亡率,受到臨床學者高度關注。重癥肺炎發病較為急促,患者發病后伴有明顯咳嗽、咳痰、氣喘、通換氣障礙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呼吸功能,易誘發呼吸衰竭,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針對重癥肺炎老年患者開展有效的診療對策尤為重要[1,2]。考慮重癥肺炎對治療時效性要求較高,為確保臨床治療順利實施,需輔以有效的機械通氣,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為臨床治療工作開展提供保障[3]。本研究筆者特針對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臨床開展有效性及可行性進行分析。
以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本院ICU收治重癥肺炎需行機械通氣老年患者為觀察對象,共52例,模擬抽簽方式劃分小組,26例分設一組,有創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61-84歲,年齡均數(68.43±1.41)歲,序貫組男16例,女10例,年齡60-87歲,年齡均數(68.39±1.39)歲,校驗比對兩組重癥肺炎患者入組資料數據,差異符合平行比對指征(P>0.05)。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予以對癥治療,予以患者糾正水電解質、解氣管痙攣、補充營養等,予以患者藥敏試驗,選取患者敏感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聯合糖皮質激素予以患者霧化吸入[4];有創組患者予以有創呼吸機進行治療,予以患者氣管插管,確保無菌操作,聯合外部呼吸機,輔助患者進行人工呼吸,對出入量進行記錄。
序貫組患者予以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于有創機械通氣基礎上,待肺部感染控制窗[5]出現后,改為無創正壓通氣,借助(Bi-PAP)型呼吸機,設置吸氣壓為15cmH2O-22cmH2O,控制呼氣壓為3cmH2O-5cmH2O,觀察出入量,依據患者呼吸情況,合理設定各自參數,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兩組患者均由相同醫務人員進行操作。
統計比對兩組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比對兩組患者氣管插管時間、有創機械通氣時間及ICU入住時間;比對機械通氣期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氣道損傷、通氣過度發生情況。
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s)表達,t樣本假設校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治療前兩組HR、PaCO2、PaO2等指標具有一致性,治療后兩組HR、PaCO2、Pa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比較(±s)
組別 時間 HR PaCO2 PaO2有創組(n=26)治療前114.25±10.6361.25±7.24 45.35±8.35治療后 92.36±8.35 41.06±6.47 82.01±11.25 t 8.257 10.603 13.342 P >0.05 >0.05 >0.05序貫組(n=26)治療前114.34±10.5961.33±7.36 44.93±8.41治療后 90.01±8.27 40.01±6.67 81.17±10.72 t 9.233 10.945 13.562 P >0.05 >0.05 >0.05
序貫組氣管插管時間、有創機械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短于有創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機械通氣時長及ICU入住時長比較(±s,d)

表2 兩組機械通氣時長及ICU入住時長比較(±s,d)
組別 n 氣管插管時間 有創機械通氣時間 ICU入住時間有創組 26 7.02±1.26 7.26±1.325 15.68±2.68序貫組 26 4.01±1.03 4.21±0.81 11.73±2.24 t 9.431 10.014 5.766 P 0.000 0.000 0.000
有創組2例繼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例氣道損傷,5例通氣過度,總發生率為30.77%,序貫組1例繼發通氣過度,無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氣道損傷,總發生率為3.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84,P=0.010)。
因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為多種感染疾病高發人群,重癥肺炎起病較為急促,病情進展較快,對臨床治療時機要求較高,若沒有及時給予對癥干預,極易導致呼吸衰竭、休克等危重事件發生,危害老年患者生命安全[6]。傳統醫學為確保老年重癥肺炎治療開展安全性,多采用有創呼吸機,借助氣管插管,輔助人工呼吸,以改善通換氣障礙等情況,但考慮有創呼吸機治療期間影響因素較多,易導致醫源性感染,針對老年患者應用價值受限,術后恢復周期較長,增加老年患者身心負擔,增加治療費用[7]。
隨著醫療設備的完善,于有創呼吸機治療基礎上,開展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可以有效縮短氣管插管及有創機械通氣時間,患者機體耐受度好,降低機械通氣對老年患者機體創傷,減少氣管插管及有創機械通氣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可有效降低呼吸道阻力,快速改善支氣管及支氣管氣道堵塞情況,以穩定老年患者生命體征,為重癥肺炎治療提供基礎條件[8]。經研究數據反饋顯示,治療前兩組HR、PaCO2、PaO2等指標具有一致性,治療后兩組HR、PaCO2、PaO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創-無創序貫療法開展對患者生命體征影響較小,具有臨床可行性;序貫組氣管插管時間、有創機械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短于有創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呼吸機相關性并發癥比對顯示,有創組總發生率為30.77%,序貫組總發生率為3.85%;由數據可知有創-無創序貫療法可顯著縮短有創機械通氣時間,縮短ICU收治時間,縮短病程,安全性更佳。
綜上,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縮短氣管插管及有創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降低呼吸機相關并發癥,符合老年危重患者治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