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青園 周佳亮 葛午平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東省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廣州 511442
氣腹是腹平片的一種影像學征象,通常提示消化道穿孔;成人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最常見,新生兒則以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引起的穿孔多見[1]。在少數情況下,氣腹也可發生在非穿孔性疾病,因為患者并不一定需要外科治療,通常稱之為特發性氣腹、自發性氣腹或非外科性氣腹。本文報道本院1例新生兒特發性氣腹,并總結此類疾病的病因、診斷要點及治療。
患兒系孕5產4,33+5周,剖腹產出生,出生時羊水、胎盤、臍帶無特殊,阿氏評分8-10-10,出生體質量2.19 kg。生后因腹脹10 h,外院轉運入本科。查體:生命體征平穩,神清,心肺無明顯異常,腹部明顯膨隆,腹壁無潮紅、無靜脈曲張,腹部觸診提示腹脹、質軟,觸壓患兒抵觸感明顯,伴哭鬧。聽診腸鳴音1~2次/min。脊柱、四肢、外生殖器及肛門未見明顯異常。
入院實驗室檢查C反應蛋白0.56 mg/L,白細胞計數9.41×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4.7%,血紅蛋白156.00 g/L,血小板計數278×109/L,乳酸4.39 mmol/L,纖維蛋白原0.92 g/L,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83.5 s。血氣分析pH、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及剩余堿大致正常。胸腹平片見雙肺野清晰,肺紋理規整,腹腔大量游離氣體,腹部腸管充氣不均,未見明確結石或鈣化,雙側腹脂線清晰;提示氣腹(圖1)。

圖1 患兒術前胸腹片,可見膈下腹腔大量游離氣體
入院診斷:消化道穿孔。獲得家屬知情同意后,急診行“剖腹探查術”,手術取臍上橫切口,開腹有明顯氣體排出。探查腹腔未見明顯糞液,胃腸道未見明顯穿孔,腸管形態可。術中即考慮新生兒特發性氣腹可能,遂予腹腔沖洗,留置左下腹引流管,逐層關腹后送回新生兒重癥監護室。
監護室逐步下調呼吸機參數,待患兒乳酸恢復正常后,術后第2天撤離呼吸機。術后第3天予生理鹽水喂養,因嘔吐再次禁食,術后第9天成功建立喂養并逐步加奶。術后第6天復查腹部平片提示未見氣腹(圖2)。腹腔引流管于術后第11天拔出?;純鹤罱K于術后第16天出院。

圖2 術后復查,游離氣體消失,左下腹留置腹腔引流管
2.1 病因 特發性氣腹在成人或兒童群體中均鮮有報道[2],成人發生自發性氣腹原因較多,包括腹源性疾病、胸源性疾病、婦科源性疾病及醫源性因素[3]。新生兒特發性氣腹主要病因為肺氣漏,且多數肺氣漏患者與呼吸機輔助通氣有關[4]。此外,少數患者可因心肺復蘇、腹部閉合性損傷、醫源性灌腸等引起[5]。肺氣漏多發生在肺原發病基礎上。在順應性降低的肺泡內,外加機械通氣中不均勻的氣壓,最終引起致局部肺泡損傷破裂,發生肺氣漏。氣體進入肺間質,沿支氣管血管鞘或淋巴鞘,經肺門進入胸膜下及縱隔,由縱隔經橫膈裂孔進入腹腔,形成氣腹[6]。
結合本患兒為早產兒,胸片雙肺透亮度大致如常,未見氣胸,無新生兒肺透明膜病,術前無呼吸機輔助治療,考慮并非上述常見病因可以解釋,屬原因不明的新生兒特發性氣腹。不明原因的新生兒特發性氣腹并非首次報道。Vohra K等[7]以及蔣學武等[8]報道,早產兒和足月兒在沒有肺氣漏等的情況下亦發生了良性氣腹。目前相關文獻報道并不多,筆者推測除了考慮“肺氣漏”,是否存在與肺氣漏相似機制發生在消化系統,即新生兒出生后吞入空氣,結合胎糞粘稠的特點,形成局部高壓腔隙,通過微觀層面上先天薄弱的胃腸黏膜漏出,從而出現此類氣腹。
2.2 診斷及鑒別診斷 氣腹往往提示空腔臟器穿孔,是提示外科干預的重要影像學征象,而特發性氣腹是能通過內科保守治療痊愈的。新生兒出現消化道穿孔,主要歸結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胃腸道畸形引起的梗阻及缺血壞死、機械性損傷等,臨床特點往往有腸梗阻及腹膜炎的表現,如嘔吐、不排便、排血便、腹脹、腹肌緊張、腹部潮紅等[9]。因此,鑒別外科性氣腹與特發性氣腹可以先從臨床表現入手,出現以下特征的應高度考慮新生兒特發性氣腹:⑴患兒無發熱或感染指標升高;⑵接受過呼吸機輔助治療;⑶查體腹脹,但無腹膜刺激征;⑷腹腔穿刺僅有氣體或少量淺色清亮液體;⑸保守治療后腹腔積氣減少。唐水平等[10]認為,腹腔穿刺具有重要的鑒別診斷價值,通過穿刺液體量及性質可以鑒別特發性氣腹與外科性氣腹。
了解常見新生兒胃腸道穿孔疾病的影像學特點,亦有助于鑒別,包括:⑴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腸穿孔典型的腸壁間積氣、門靜脈積氣;⑵胃穿孔時特有的胃泡影消失;⑶部分胎糞性腹膜炎特有的鈣化灶;⑷腸梗阻時出現的氣液平面等。如患兒床邊X片提示氣腹,但腸管充氣均勻,形態良好,并除外上述常見征象,應考慮新生兒特發性氣腹可能。最后,需要鑒別其他假氣腹征,如膈下膿腫、腹膜外積氣、縱膈積氣以及腸壁囊樣積氣[10]。本患兒最終以腹腔探查術排除空腔臟器穿孔,并未獲得正確的術前診斷。筆者總結經驗如下:⑴特發性氣腹術前診斷依賴腹膜炎體征的判斷;腹肌緊張、壓痛、彈跳痛,在新生兒中,疼痛判斷困難,腹肌緊張顯得尤其重要;⑵腹腔穿刺作為簡便有效的操作,應在診斷存疑患者中常規進行;⑶持續氣腹患兒可能因腹脹影響呼吸及循環系統,導致血乳酸升高。
2.3 治療 治療新生兒特發性氣腹主要采取內科保守治療,即禁食、胃腸減壓、靜脈營養支持以及腹腔穿刺治療。腹腔穿刺既是診斷手段也是治療手段。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大量氣腹可影響患兒呼吸。腹腔穿刺點多選擇在左側反麥氏點,特發性氣腹抽吸可見較多氣體,或同時抽出少量淺色清亮液體。一般經過腹穿治療后氣腹即刻獲得緩解,亦有文獻報道大量氣腹患兒需行腹腔閉式引流[10],以減緩呼吸困難癥狀。
總之,新生兒腹部平片出現氣腹征象,需要考慮特發性氣腹可能,無呼吸機輔助通氣病史的患兒亦可發生特發性氣腹,術前結合臨床綜合評估有助于診斷。術中若探查結果陰性,應考慮新生兒特發性氣腹可能。新生兒特發性氣腹的發病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