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就銀行和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提供服務問題,約談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和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
央行有關部門指出,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擾亂經濟金融正常秩序,滋生非法跨境轉移資產、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風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各銀行和支付機構必須嚴格落實《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等監管規定,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不得為相關活動提供賬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或服務。
央行要求,各機構要全面排查識別虛擬貨幣交易所及場外交易商資金賬戶,及時切斷交易資金支付鏈路;要分析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的資金交易特征,加大技術投入,完善異常交易監控模型,切實提高監測識別能力;要完善內部工作機制,明確分工,壓實責任,保障有關監測處置措施落實到位。

近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對已立案的999家網貸機構,銀保監會依法協調公安、司法等部門加快審理進度;同時亦加快追贓挽損,依法追繳高管獎金和明星代言費、廣告費。
實際上,自2014年以來,e租寶、中晉資產、紫馬財行、鑫琦資產、團貸網、網利寶、有利網、愛錢進等多個網貸平臺爆雷后,一度涉事的代言明星有汪涵、杜海濤、黃曉明、范冰冰、劉曉慶、郎朗、趙雅芝、楊迪等人。不過,從此前公開報道情況看,上述涉事公眾藝人在代言平臺出現違約風險之后,盡管陷入巨大輿論風波,但多數最終都不了了之。
法律研究人士表示,“按照《廣告法》相關規定,明星代言網貸金融產品是商業行為的一種,需要盡到合理的審查義務,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違反規定后要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其違法所得將被沒收,并處以相應罰款。”

6月15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通報顯示,馬上消費金融公司(下稱“馬上消金”)存在營銷宣傳夸大誤導、產品定價管理不規范、學生貸款管理不規范、合作商管控不嚴、聯合貸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規催收、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等權益。
針對監管通報內容,馬上消金相關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回應稱,公司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整改工作小組,目前已基本完成相關問題的整改工作,并繼續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持續優化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