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

模范書局在對百年教堂改造中,花費了不少心思。加固原初的建筑,室內本體建筑保持原樣,在不破壞原來格局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現代實用性。如果只是站在書局門口很難看出這里是書店。
掀開不起眼的布簾子、踩著吱吱呀呀的斑駁木地板,一個舒朗、開闊的詩意空間就在眼前。整個教堂原本的座椅區清理一空,書架分列兩旁,留下游覽空間,原先中央的洗禮池,被改造為一個小舞臺,結合高聳的穹頂,顯得書局格外的空曠。



書局功能分區很明確,中央舞臺區上面有一些文藝的草編墊方便讀者坐下閱讀,也可以用作日后舉辦一些小型活動。舞臺兩側是文創區和工坊場地,頭頂的二樓是會員區。最里面是消費吧臺,提供首沖咖啡和茶,這個區域只有三組沙發可休息,最多八個人落座消費,吧臺之后的半圓形書架,書架上都是精品書目,有些是絕版,把這個區域襯托得更為高大上。一圈高椅在角落和側邊擺放,方便讀者休息。
和舊書遙相呼應的,還有位于一層的雕版印刷空間。兩臺古登堡印刷機,木制的產于1450年,金屬的產于1908年,這些都是由模范書局創始人、詩人、出版家姜尋在國外、國內收藏而來。在這個區域,通過線上預約,便可親自體驗一回雕版書籍的裝訂制作。


這里的書籍多以人文社科文學詩歌及藝術為主,沒有多少市面上暢銷書籍可選,但卻能淘到一些你從未見過的版本和古書。“我們不希望把詩空間打造成為網紅店或者游樂場所,而是希望它成為傳播正能量的閱讀空間。”姜尋有自己的書店信仰,他說,如果沒有好書,這個書店就不是好書店。他相信,紙書才是真正的純正閱讀,如此可貴之物不該被拋棄。
70后的姜尋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從小癡迷閱讀,至今個人藏書已達7萬冊,他將自己的選書之趣、美學追求、古老意趣,以開放、包容的形式呈現給更多人。
來到西城,不妨走進模范書局,在圖書館中感受傳統,重溫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