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北京服裝學院時裝周暨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2021屆畢業設計作品展演開幕式在北京舉行。此次北服時裝周以“美好生活—生息”作為主題。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楊潔介紹道:“美好生活今年已經是第四年,之所以以此為大主題,最初的思考是國家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高度,老百姓對于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與向往。”
作為服裝設計師,本質是為社會、時代、人類服務的。而“生息”是在美好生活的基礎上的生息。生息是我們對于2020年的這樣一場全球性的疫情的一種思考。它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各種困難時一種堅強的態度。折射出人類與自然與環境與時代發展的一種密切關聯性。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關聯,鏈接時代、鏈接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設計在這個方面要如何去體現出它的價值,如何去增強可持續性?為生命的意義和人類發展更長遠的角度去設計、去思考,設計師的責任使命應該是怎么樣的?今年的生息主題就是對這些方面的一種闡述。
每年的北服時裝周都有一個自己的側重點和亮點,今年則是更注重于對環保以及人文關懷。對于設計與人性的互動關系,不僅是停留在視覺上的美感或者給人一種著裝上的時尚化的欲望,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內心深處與社會自然的關聯,這是今年北服時裝周的特點,它會更注重人文關懷,更從人的內心情感出發。與此同時,考慮科技的友好結合。
北京服裝學院作為全國領先開設服裝設計專業的高等院校,已有三十四年的歷史。從每一屆的北服時裝周都不難看出它的設計底蘊,而北服時裝周每一年不同的變化也讓北服人有著深刻的感悟,其中最大感悟就是北服在與時俱進。它在國際上交往密切,舉辦與國際著名時裝院校的畢業作品的聯合秀,這是北服國際化的節奏和步伐。同時,這也體現出北服與時俱進的一種態度,包括我們可以看到從女裝設計方向,到男裝設計方向,到針織設計方向,到運動到影視戲曲影視,再到傳承實驗班以及最新的數字時裝設計專業,從專業的變化上也不難看出北京服裝學院是不斷伴隨這個時代的發展、時代的需求同步發展的。在教育上面也同樣是一種思潮、一種領先,這也是北服時裝周多年的一種變化。

多年來,北京服裝學院主張跨界的思維和多元的碰撞,科技+技術+藝術設計也是學院核心培養思路。每年北京服裝學院都有科學藝術時尚節,它其實就是把這三者進行融合,科技可以推動設計不斷地革新。設計是賦予科技的一種生命的載體,因此,科技和藝術與設計之間是相輔相成的。設計源于藝術的審美,但是它更多的是去服務于時代的需求,服務于人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和純粹的藝術是有一定區別的。我們的設計源于藝術,也需要科技助力,所以這三點是我們經常會是在教學方向和教學成果的展現上的立足點。
北京服裝學院不僅在時裝周上堅持融合,在教學方面同樣堅持藝工結合的理念。所謂藝工結合就是把科學技術和藝術相結合,在教學過程當中,體現在二年級的產業認知和三年級的暑期實習。這些都是基于對行業的一種新的技術的理解,同時將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美學轉化成商品。大學四年級是畢業設計成果展示的時間,畢業生則會有更多的商業化思路,再通過技術和科技的呈現力量把自己的創作在時裝周中展現出來,這是北京服裝學院在教學方面的一些具體實行。


對于畢業生的未來愿景,學院每年都會有更高的期許。設計的使命不僅是美化人類、美化生活,它同時也肩負著社會責任和時代的使命。對于社會責任可以理解成對于環境的保護,對全球的可持續性的發展理念的貫徹。設計是設計師決定的,在設計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減少污染和一些浪費,能夠將更加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融入其中。這是從設計的責任感層面上,對于畢業生的一種期許。從時代的使命感上是要去思考如何能夠讓中國的原創設計,讓中國的文化有一個更加積極響亮的發聲。這種發聲就是我們如何讓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和精湛技藝能夠很好地傳遞出去,成為復興中國文化的一種時代使命。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認知中國的優秀文化,并且讓中國的優秀文化能夠回到它應有的國際地位,這應該是年輕的設計師們為之努力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