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伊始,就把紀律視為生命線。嚴明的黨紀,是我們黨創建、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和派別組織的獨特優勢和“政治基因”。在殘酷的革命戰爭年代,黨重視嚴明紀律和規矩,注重加強革命隊伍紀律建設,不僅確保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而且確保了黨的戰斗力、凝聚力,從而為贏得革命的最終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重視紀律立黨
受列寧黨建學說影響,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特別重視紀律建設。1921年,黨的一大通過的第一個綱領中,涉及紀律的內容占有相當比重和突出位置,為黨的紀律建設奠定了“紀律立黨”的基礎。特別是規定了“在黨處于秘密狀態時,黨的重要主張和黨員身份應保守秘密”等紀律,對保證黨組織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黨綱確定的黨的紀律基本要求,在1922年黨的第一部黨章中有了進一步發展。這部黨章堅持列寧建黨思想,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有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隊伍,首次將“紀律”單獨成章,并提出了9條紀律要求,涉及組織紀律、宣傳紀律、黨員從業紀律等,使黨的紀律建設有了實質性內容和進展。同時,還第一次系統規定了黨員的違紀責任,明確規定黨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一律予以開除:一是言論行動違背本黨宣言章程及大會、各執行委員會之議決案;二是無故連續兩次不到會;三是欠繳黨費三個月;四是無故連續四個星期不為本黨服務;五是經中央執行委員會命令其停止出席留黨察看期滿而不改悟;六是泄露本黨秘密。這些嚴明的紀律和規矩,對于規范黨員的行為,健全黨內政治生活,提高黨的戰斗力,起到了關鍵作用。
黨的二大黨章把紀律專列一章的做法,被黨的三大、四大黨章修正案所繼承,而且在內容和文字規模上也大體保持了一致。1923年黨的三大敏銳洞察革命形勢,把修改黨章的重點放在強化組織紀律、完善入黨手續等方面,細化了組織紀律的程序性規定,要求黨的中央機構帶頭執行組織紀律,并允許黨員“自請出黨”(即自行脫黨),體現了黨的紀律建設的務實精神和實踐導向。黨的四大黨章將中央領導體制明確為“總書記制”,對基層黨組織進行規范,規定“凡有三人以上均成立支部”,按照“嚴進嚴管”的精神細化了候補黨員的權利、義務,并將黨員管理權責“下沉一級”,反映出我們黨對組織建設和黨員日常監管的重視。
隨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發生,黨再次處于白色恐怖的惡劣環境中。面對這種危急形勢,黨的五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突出強調“嚴格黨的紀律是全體黨員及全體黨部最初的最重要的義務”,進一步細化了違紀處分規定及審查程序。黨的五大黨章明確規定黨組織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制”,此后歷屆黨代會通過的黨章都突出強調了這一組織紀律原則,并不斷加以補充、發展和完善。黨的五大黨章還首次以專章規定設立監察機關并賦予了監察機關很高的地位,明確提出中央及省監委會成立的目的是“鞏固黨的一致及權威”。這些都是“紀律立黨”精神的充分體現。
關于黨的紀律的規定,1928年黨的六大通過的黨章基本上沿用了五大黨章的內容。其亮點在于突出強調“嚴格的遵守黨紀為所有黨員及各級黨部之最高責任”,明確了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操作性規則,對于糾正黨內家長制和極端民主化兩種傾向、加強組織紀律建設影響深遠。黨的六大黨章將“黨部執行紀律的方法”分為對團體和個人兩種情況,并對違反紀律的處理程序作出更加明確的規定,對黨員退出機制做了較大調整。六大黨章強化了基層組織機構職責和財務審查監督,對于加強黨的政治紀律建設、嚴肅財經紀律具有積極意義。
在全民族抗日戰爭中,黨的組織得到快速壯大和發展。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黨大力加強紀律和規矩建設。毛澤東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這兩者都不可少。”黨的七大黨章首次把“四個服從”即“黨員個人服從所屬黨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部分組織統一服從中央”,作為黨的組織紀律予以確立,對擴大黨內民主和實行集中統一領導作了詳細規定。七大黨章還首次把紀律作為黨的組織基礎寫入總綱,確立了紀律建設“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對于正確執行黨內紀律,保護黨員正當權利有重要意義。
培育黨員的紀律意識
在革命斗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培育黨員干部和革命軍隊的紀律意識,以密切黨和群眾的聯系,獲得群眾的支持和認可。從“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到后來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無不體現了黨的嚴明的紀律性。
中國工農紅軍是由無產階級政黨組建的軍隊,與其他軍隊有著不同的使命,肩負著消滅敵人,打土豪籌款子,密切聯系群眾等任務。然而,在一段時期內,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確實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軍隊本身成分復雜,非無產階級思想濃厚;缺乏群眾基礎,部隊每到一處,都能看到老百姓紛紛躲避;軍隊內部存在宗派主義,有些還搞獨立,不聽從指揮……針對這些情況,毛澤東把整頓軍隊紀律作為頭等大事來抓。1927年秋,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隊伍來到井岡山荊竹山村時,首次提出三大紀律:一是行動聽指揮;二是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三是打土豪要歸公。1928年1月,毛澤東率兵進駐遂川縣城,發現軍隊紀律仍有許多問題,例如,有的部隊借了門板沒有歸還,有的人睡鋪的稻草不捆,有些人買東西的時候態度惡劣,等等。為了肅清這些不良影響,毛澤東依據現實需要擬定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并把“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改為“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同年4 月,毛澤東正式頒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這些嚴明的紀律,在建立一支新型革命軍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中央蘇區后,為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毛澤東對三大紀律的內容作了一定的調整,將“行動聽指揮”加上“一切”兩字,成為“一切行動聽指揮”;將“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修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將“打土豪要歸公”修改成“籌款要歸公”,之后根據實踐經驗又訂正為“一切繳獲要歸公”。后來根據實際情況,毛澤東在六項注意中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虜腰包”,最后定型規范為“不調戲婦女”及“不虐待俘虜”。至此,“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和提法基本形成。此后又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譜曲,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軍歌,唱遍了全軍、全黨、全國,紅遍了祖國大江南北。1947年10月,毛澤東草擬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此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正式確定為黨領導的軍隊的統一紀律。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為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為革命斗爭年代黨員紀律意識的培育,為密切軍民關系、黨群關系,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與此同時,為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培育黨員的紀律意識,中共中央頒布了許多黨內法規。1928 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通過的《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指出,極嚴格的秘密紀律是黨的工作之基本條件,強調黨員自覺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對于破壞紀律者都應從嚴懲處,一直到開除。1938年,鑒于張國燾分裂黨中央,嚴重破壞黨紀的行為,毛澤東再次強調黨紀,闡明“四個服從”對于黨具有歷久彌新的重要意義,同時提出詳細的黨內法規是維護黨紀、統一行動的必然要求。此外,黨中央在黨紀建設方面也逐步建立了一套制度體系,例如,民主集中制、監督制度、民主選舉制度等,為嚴明黨的紀律、強化制約監督作出了重要貢獻。
創建專門紀檢機構
中國共產黨創立之初所處的環境極為惡劣,尤其是大革命失敗后,更是處于白色恐怖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統一的、自覺的、嚴格的紀律,那么黨必然會一盤散沙,就無法保持行動的一致和意志的統一,更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因而,為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確保黨的戰斗力和團結統一,不僅要發揮黨員自身的自覺性,更要設立專門監督機構來執行黨的紀律。
正是基于上述考量,1927年4 月,黨的五大設立了最早的紀律檢查機關——中央監察委員會,并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同年6月,黨中央通過黨章決議案,增設“監察委員會”為黨章中第八章。監察委員會的創建意味著黨的紀檢機構初步成型。五大黨章指出:“為鞏固黨的一致及權威起見,在全國代表大會及省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中央及省委員會,不得取消中央及省監察委員會之決議。”依據黨章規定,明確監察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鞏固黨的一致和權威,負責全黨的監察工作,對黨員干部實施監察。同時,五大黨章理清了黨的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的關系,使二者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分工與合作。1928 年7 月,黨的六大將“監察委員會”改為“審查委員會”。六大黨章指出:“為監督各級黨部之財政會計及各機關之工作起見,黨的全國大會,省縣市代表大會,選舉中央或省縣市審查委員會。”把審查委員會設為中央、省和縣市三級,拓展了監督的范圍和內容。中央及地方各級的財政會計工作由審查委員會監督,這有助于維護經濟紀律,保證了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審查委員會的建立為維護黨的經濟紀律、完善黨的經濟制度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隨著實踐的發展,1933年9月,黨中央通過的《關于成立中央黨務委員會及中央蘇區省縣監察委員會的決議》指出,近期各省縣召開的省縣級黨代會將選舉出本地的監察委員,成立各省縣監察委員會。次年1月,黨的六屆五中全會選舉產生中央黨務委員會,其主要負責執行黨的紀律,加強黨紀教育,處理黨籍和對黨員進行處分等工作。
進入延安后,黨中央根據黨內發展情況,進一步完善黨的監察機關。1945 年,黨的七大黨章將“黨的監察機關”單獨設為專章,健全和完善了紀檢機構產生條件、選舉方式、運行機能等,規定“中央及地方監察委員會的任務與職權,是決定或取消對黨員的處分,受理黨員的控訴”,“黨的各級監察委員會,在各該級黨的委員會指導下進行工作”。這些條款,對后來黨的紀律檢查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黨委指導下的監察委員會的工作模式同今天的紀檢部門受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的雙重領導體制仍有許多相似之處。
縱觀這一時期黨的監督制度,除了重視黨內監督,中國共產黨還建立了黨外監督機制,如群眾監督、民主黨派監督和無黨派人士監督等。中國共產黨十分注重發揮黨外監督的作用,始終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自覺接受黨外監督,讓人民監督黨員干部,確保黨的干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注重反腐倡廉工作
在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就意識到貪污腐敗的危害性和破壞性,認識到如果沒有及時懲治,將會給黨帶來無窮禍患。1926年8月,黨中央頒布關于《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這是我黨歷史上第一個反腐敗文件。《通告》指出,五卅運動以來一些投機腐敗分子趁機混入黨內,表現出極壞的傾向,在經濟上發生了一些偷偷摸摸、貪污腐敗的行為,給黨的政治、軍事工作帶來了極其不良的影響。為糾正和防止此類現象的蔓延,各級黨組織要清查所屬人員,發現一起務必嚴懲一起,將貪污腐敗分子清除出黨。
此外,中國共產黨陸續制定頒布系列規章制度,用以遏制和打擊腐敗行為。1933 年12 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的《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強調,蘇維埃機關工作人員若有以權謀私、貪污公款、浪費公款等行為,將受到警告、撤銷職務,甚至監禁的嚴懲。1937年8月,洛川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強調,要鏟除貪官污吏,建立廉潔政府。1938 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懲治貪污暫行條例》,全面詳實地列舉了貪污罪的具體表現。
在制定反腐敗規章的基礎上,黨中央還通過開展懲腐肅貪運動,對貪污腐敗分子進行嚴厲打擊,堅決查處典型案件。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隨后,蘇維埃政府就開展了一次懲腐肅貪運動,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開展大規模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運動。1932 年2 月,蘇區政府成立臨時最高法庭和工農檢察部,臨時最高法庭代理行使最高法院職權,任命何叔衡為最高法庭主席、工農檢察部部長,號召廣大群眾檢舉揭發身邊的貪腐分子,嚴厲懲治政府工作人員中的貪污腐敗分子。1932年5 月,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因貪污罪受到公審,并被執行槍決和沒收全部個人財產。這是打響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反腐倡廉的第一槍,謝步升也成了黨的反腐歷史上第一個被槍決的貪腐分子。對謝步升案件的嚴肅處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懲治腐敗的決心,為純凈黨內政治生態、密切聯系群眾、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依法判決“肖玉璧案”,是抗戰時期又一反腐典型案件。肖玉璧曾是紅軍中的英雄人物,身經百戰,身上有90多處傷疤,可謂戰功赫赫。肖玉璧是一位老革命、老紅軍、老戰士,經歷過秋收起義和萬里長征,擔任過毛澤東的警衛員,曾在危急時刻救過毛澤東的性命,與毛澤東結下了患難與共的交情。但是,肖玉璧自恃功高,利用職務便利,貪污受賄,私吞公款,甚至還與人合伙做生意,把糧油賣給國民黨部隊。肖玉璧的行為嚴重損害了集體利益,引起了黨員干部和民眾的強烈不滿,最后被依法執行槍決。依法判決“肖玉璧案”,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決心,要求黨員干部繃緊紀律和法律的高壓線,對貪污腐敗分子必須嚴厲懲治,不容許任何人有超越黨紀和法律的特權。
在加大反腐敗斗爭的同時,黨中央還大力倡導和營造良好的黨風,引導推動廉政建設。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專門召開擴大會議,主要議題就是“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1949年3月,在革命即將走向全國勝利之際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作出了“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等六條規定,這是黨中央進京“趕考”前定下的紀律和規矩,對執政后加強紀律建設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中國共產黨反腐第一槍——清除謝步升案
1932年5月9日下午3時,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最高法庭判決,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在江西瑞金伏法。
謝步升家境貧窮,12歲時就給地主打短工,1929年參加工農武裝暴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
謝步升雖是一個村蘇維埃政府主席,但他所負責的葉坪村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蘇區中央局所駐之地,因此,他的身份、地位就顯得很不一般,掌握的權力也非同小可。他利用可以直接跟中央政府一些部門打交道之便,貪污打土豪所得財物,偷蓋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管理科公章,仿造通行證私自販運物資到白區出售,牟取私利;道德敗壞,生活腐化墮落,誘迫奸淫婦女,為了謀婦奪妻掠取錢財,他竟然秘密殺害干部和紅軍軍醫。事發后,查辦案件遇到一定阻力。
時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的鄧小平拍案而起:“這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以來發生的第一樁腐敗案,此風不剎,何以了得!”
毛澤東也很關注謝步升案,他力主嚴懲,并指示:“腐敗不清除,蘇維埃旗幟就打不下去,共產黨就會失去威望和民心!與貪污腐化作斗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誰也阻擋不了!”
1932年5月5日,瑞金縣蘇維埃裁判部對謝步升進行公審判決,判處其死刑。這是紅都瑞金打響的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懲治腐敗分子的第一槍。謝步升是中共反腐敗歷史上被槍斃的第一個貪官,謝步升案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機關查辦的第一個貪腐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