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會珍
(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人民醫院,河南 許昌)
哮喘在兒科門診中屬于較為常見的疾病,患兒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反復發作、胸悶等呼吸道疾病,隨著病情逐漸惡化可演變為喘息、痙攣性咳嗽、呼吸困難等,該病具有遷延難治以及反復發作的特點,對小兒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增加了患兒家庭負擔。當前對小兒哮喘治療主要通過藥物干預,長時間藥物治療可能引發出現相關不良反應,打擊患兒治療依從性,對病情改善也有消極作用,同時部分患兒雖然用藥后可緩解癥狀,但停藥不久則再次發作,在生理和精神方面有較大折磨[1]。同時在治療期間由于小兒不具備較好的自控能力,因此可能難以嚴格遵循醫囑用藥,導致病情在療程期間依然難以得到嚴格控制,出現反復變化,因此聯合護理干預措施以保障患兒順利完成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院自近年始對哮喘霧化治療小兒患兒用全程護理干預模式,效果突出。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決定并予以批準,并對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進行充分說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參與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選8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采取霧化手段治療的哮喘患兒為分析對象。所有患兒符合以下標準:對本文所用藥物無禁忌證;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支氣管異物;合并肺膿腫、肺不張、肺結核等肺部疾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男性與女性例數為49例、31例;年齡最小為4歲,最大為13歲,平均(8.2±2.2)歲;平均病程時間(6.1±1.1)年。支氣管哮喘病情具體如下:57例為中度、23例為重度。編序后隨機數字表將患兒以每組40例分為常規組及全程組,患兒組間臨床基線資料性別、年齡等差異并不明顯(P>0.05),可做對比資料。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確診病情后給予對癥治療干預,包括抗感染、止咳、平喘以及化痰。另使用空氣壓縮泵輔助霧化吸入治療,藥物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異丙托溴銨、布地奈德混懸液、沙丁胺醇溶液,每天吸入2次,1個療程為5 d。
1.2.2 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兒用哮喘霧化治療常規護理,在治療前對患兒及其家屬詳細說明霧化治療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示范關于霧化器吸入治療的正確使用方法并確保患者、家屬已經掌握。對于霧化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進行講解,并囑咐患兒家屬在發現異常后需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2]。
全程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全程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讓患兒及其家屬了解哮喘疾病相關基礎知識,扭轉可能存在的對該病的錯誤認識以及觀點,說明霧化吸入相對于其他治療手段的優勢,讓其接受并積極配合使用[3];②心理護理。對于首次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患兒,大部分會有抵觸心理出現,對于有此類情況的群體應該重視對其心理疏導工作,鼓勵患兒勇敢,配合治療以保障療效。另一方面患兒家長也應該了解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手段,消除家屬擔心的心情,在治療時轉移患兒注意力,鼓勵安撫,確保療程的順利進行[4];③霧化吸入護理。在吸入之前檢查藥物是否現配現用,指導患兒及其家長在治療時如何選擇正確的體位以及操作,讓霧化吸入療效得到最大的保障;在吸入中要指導患兒如何正確的呼吸,指導家長如何觀察治療期間患兒相關變化,一旦出現異常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5];霧化吸入后需立即漱口,另指導其合理用藥;④出院護理。患兒在接受治療的第1個月,每間隔2周做1次回訪,之后每月回訪1次,病情保持穩定患者可通過電話回訪,如病情反復或者波動性大的則需上門回訪,告知患兒回訪的目的與必要性,爭取得到患兒配合[6]。
遵循醫囑行為:在患兒接受治療期間進行隨訪并了解,醫囑內容包括是否正確用藥、飲食合理、適當鍛煉、按時復診,每個內容有是、否兩個選項。
療效標準:治療后患兒典型臨床癥狀如喘息、氣促等消失或者得到有效改善,對其肺部聽診未發現哮鳴音或者有所緩解,呼吸保持平穩狀態,判定顯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得到改善,肺部聽診提示哮鳴音有所改善,呼吸基本在平穩狀態,判定有效;治療后患兒相關臨床癥狀、體征等無改善或者惡化,判定無效[7-9]。
不良反應:在治療期間以及治療后1周觀察并記錄患兒治療不良反應情況(聲音嘶啞、霉菌感染、心悸)[10]。
護理滿意度:為患兒發放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選項。
采用軟件SPSS 21.0分析,計量資料評分值描述采用均值±標準差(±s),組間對比經t檢驗;計數資料描述采用率(%),組間對比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全程組對醫囑遵循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請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后遵醫行為情況對比[n(%)]
全程組患兒病情控制效果顯著優于常規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請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情況對比(n, %)
全程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請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療程期間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 %)
全程組對護理內容滿意率顯著高于常規組,兩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情請見表4。
小兒哮喘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特點為氣道高反應性、可逆性氣道阻塞,以往對哮喘患兒常規治療藥物有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茶堿等,對于緩解哮喘癥狀有著一定作用,雖然上述藥物治療療效已經得到肯定,但依然存在缺陷,小兒自身自制力較差[11],同時藥物治療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期間部分患兒可能不能嚴格遵循醫囑治療,從而導致病情反復或者不良反應頻發,如沒有重視則可能對小兒正常生理功能造成破壞,影響其生長發育,發生耐藥性情況[12]。
哮喘療程較長且治療期間可能出現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因此不少患兒難以堅持配合醫囑治療,在病情平穩時或者出現不適癥狀后就隨意調整藥物劑量甚至停止服用藥物,治療依從性明顯下降,對于原發病治療造成極大阻礙[13]。從本文所得數據可知,聯合全程護理干預后患兒遵循醫囑行為有顯著優越性,直接保障霧化吸入治療的有效性,患兒家屬掌握觀察治療期間的異常情況,極大程度降低了發生相關不良反應事件的概率。全程護理讓患兒在治療期間、出院后依然保持接受護理保健服務的狀態,對于患兒用藥有監督指導作用,構建健康生活方式[14]。全程組患兒對護理內容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遵循醫囑后病情無出現反復情況,患兒及其家屬與醫護人員建立有效溝通渠道,樹立信賴心理,對護理積極配合,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15]。本研究結果指出,全程組對醫囑遵循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全程組患兒病情控制效果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全程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全程組對護理內容滿意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對霧化治療小兒患兒聯合全程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更好保障患兒嚴格根據醫囑接受治療,提高對病情的干預效果,同時避免因少用藥或者不定時用藥所引發的藥物不良反應,讓患兒及其家屬建立對醫院醫療護理服務信心,構建和諧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