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燕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人民醫院,山東 萊西)
以往臨床上針對接受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的患者多是采用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的用藥劑量較大,患者蘇醒的時間較長,且具有較高的麻醉風險[1]。隨著麻醉技術的不斷進步,腰硬聯合麻醉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腰硬聯合麻醉是一種局部麻醉技術[2]。有研究顯示,其同時具備硬膜外阻滯麻醉和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的優點[3]。基于此,本次實驗以近一年在我院接受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比較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中應用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報道如下。
抽取近1年在我院接受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30例,對照組70例。對照組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齡(78.77±7.84)歲;觀察組男70例,女60例,平均年齡(78.43±7.35)歲。兩組患者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同意本次實驗并簽署同意書患者;認知水平正常患者;符合手術指征患者,ASA麻醉分級≤Ⅱ級患者;經臨床各項檢查確診為股骨頸骨折患者;年齡≥50歲患者。
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患者;依從性差患者;對本次實驗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合并嚴重腰椎疾病患者;資料不全患者。
(1)對照組接受全身麻醉,給予患者枸櫞酸芬太尼(國藥集團工業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國藥準字H20123297)4 μg/kg、依托咪酯(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992)0.2~0.3 mg/kg、咪達唑侖(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7041)0.07~0.08mg/kg和維庫溴銨(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458)0.6~0.8 mg/kg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在術中給予患者靜脈注射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43)4~10 mg/kg,每小時1次,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5)6~12 μg/kg行麻醉維持。
(2)觀察組接受腰硬聯合麻醉,使用穿刺針在患者L3~L4穿刺至硬膜外腔,之后將穿刺針抽出,將25G腰穿針置入并穿刺至蛛網膜下腔,將針芯抽出,待腦脊液流出后將0.2%~0.25%鹽酸布比卡因(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411)0.2 mg/kg注射至蛛網膜下腔。將腰穿針抽出,留置硬膜外導管,使用紗布固定導管。之后可經硬膜外導管追加麻醉藥物。
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前、術后1 h以及術后2 h的HR、MAP。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麻醉起效時間、意識恢復時間以及完全清醒時間。
利采用統計學方法SPSS 25.0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麻醉前的HR、MAP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1 h以及術后2 h的HR、MAP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如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前、術后1 h以及術后2 h的HR、MAP(±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前、術后1 h以及術后2 h的HR、MAP(±s)
組別 例數HR(次/min) MAP(mmHg)麻醉前 術后1 h 術后2 h 麻醉前 術后1 h 術后2 h觀察組 130 82.32±9.34 85.23±7.5683.76±8.28139.59±14.22138.94±13.23140.84±17.54對照組 70 82.02±9.64 92.12±7.2693.84±7.34139.16±14.15134.26±13.33133.15±10.25 t 0.214 6.310 8.537 0.204 2.374 3.914 P 0.831 0.001 0.001 0.838 0.019 0.001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如表 2。

表2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n(%)]
觀察組的麻醉起效時間、意識恢復時間以及完全清醒時間均比對照組具有優勢,組間差異明顯(P<0.05),如表3。
表3 比較兩組麻醉起效時間、意識恢復時間以及完全清醒時間(±s, min)

表3 比較兩組麻醉起效時間、意識恢復時間以及完全清醒時間(±s, min)
組別 例數 麻醉起效時間 意識恢復時間 完全清醒時間觀察組 130 6.32±1.34 7.12±1.26 10.76±2.28對照組 70 13.02±2.64 11.23±2.56 18.84±2.34 t 23.824 15.219 23.686 P 0.001 0.001 0.001
骨折是指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股骨頸骨折是指股骨頸即股骨頭下到股骨頸基底這個區段內的骨折,其主要分為頭下型、頸中型以及基底型三個類型[4]。老年人群是股骨頸骨折的高發群體,股骨頸骨折后會導致患者出現下肢疼痛,尤其是髖關節疼痛,可能還會出現下肢不同程度的外旋,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5]。當前臨床上針對老年股骨頸骨折常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或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等治療手段,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技能的下降,對手術的耐受性和麻醉的耐受性較差,選擇何種麻醉方式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爭議[6]。全身麻醉可在短時間內發揮麻醉效果,操作較為便捷,可滿足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對麻醉深度的需求,但全身麻醉需實施插管,易引起應激反應,且會影響老年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導致血液高凝[7]。硬腰聯合麻醉在患者的腰椎中注入麻醉藥物,可有效阻斷交感神經,增加血流量,對循環系統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應激反應較小,具有較高安全性[8]。
對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麻醉前、術后1 h以及術后2 h的HR、MAP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將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計算出并發癥發生率,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觀察組的麻醉起效時間、意識恢復時間以及完全清醒時間均比對照組具有優勢(P<0.05)。表明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中應用腰硬聯合麻醉相較于應用全身麻醉效果更為突出,可顯著改善麻醉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麻醉起效時間、意識恢復事件以及完全清醒時間。
綜上所述,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中應用腰硬聯合麻醉效果突出,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