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峰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第一醫院 骨二科,河北 邯鄲)
股骨粗隆間骨折一般在老年人群中發生比率較高,多為間接外力造成下肢突然扭轉,跌倒時外力撞擊造成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會對病患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嚴重影響,動力髖螺釘(DHS)和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是臨床上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常用的手術方式[1]。本文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0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分析比較PFNA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術中出血特點,具體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80例,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51~80歲,平均(69.32±2.36)歲,平均體重(62.3±4.6)kg。觀察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51~80歲,平均(69.22±2.26)歲,平均體重(62.5±4.2)kg。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動力髖螺釘DHS治療。觀察組:實施PFNA內固定治療:手術進行前先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將患肢與軀干保持10°~15°收并固定,行閉合或切開復位于股骨大粗隆頂端上5 cm做縱形切口,以螺旋刀頭距離軟骨下骨7~10 mm后遠端行靜力鎖定。
(1)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具體包括: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
(2)髖功能評價(Harris)[2]:總分 100分,得分越高,髖功能恢復越好。評分標準:優:≥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
(3)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采用SPSS 22.0對本研究中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詳見表1。
表1 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手術指標對比(±s)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0 55.36±3.16 3.41±0.62 103.55±21.65 7.33±2.04對照組 40 67.02±4.08 3.62±0.48 213.45±20.8512.54±1.52 t 14.290 1.694 23.125 12.952 P 0.001 0.094 0.001 0.001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骨折愈合時間(月)術中出血量(mL)
觀察組的Harri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髖功能評分對比(n, %)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3。

表3 并發癥情況對比(n, %)
股骨粗隆間骨折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且護理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可使原內科基礎疾病加重,各類并發癥發生率增加[3-4]。目前,臨床上多主張對能夠耐受手術的患者應盡早手術治療,從而減少患者的臥床時間,幫助患者早日恢復髖關節功能,有效減少并發癥[5-6]。DHS和PFNA均是臨床上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常用的手術方式,PFNA相對更有優勢。
雷金來等[7]的研究指出,PFNA具有高成角穩定性、強抗旋轉位移和良好的抗剪切性的優點。適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對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PFNA的螺旋刀片更能抵抗旋轉位移,并且由于螺旋刀片被敲入股骨頭,因此無需鉆孔,從而減少并避免了股骨頭骨質流失。鄭世雄等[8]指出,螺旋葉片具有更好的抗剪切力,螺旋葉片順時針旋轉以壓縮松質骨,從而顯著提高周圍骨的密度和固位力,起到防旋轉和防止塌陷的作用,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療效更好。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Harri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折愈合時間兩組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PFNA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效果好,出血量少,手術創傷小,且并發癥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