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萬春
(鄂爾多斯市第二人民醫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硬膜外鎮痛是分娩鎮痛中最為常用的方法,不僅具有顯著的鎮痛效果,且部分自然分娩失敗者,可以隨時實施剖宮產麻醉,保證母嬰的安全[1]。目前,硬膜外分娩鎮痛藥物主要包括局麻藥物、阿片類藥物等,然而不同麻醉方案的鎮痛效果卻存在一定的差異性[2]。2016年5月至2017年5年月,我院對32例產婦應用了羅哌卡因與舒芬太尼復合硬膜外分娩鎮痛,臨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5月至2017年5年月于我院行硬膜外分娩鎮痛的產婦64例,以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32例。納入標準: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為Ⅰ~Ⅱ級;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研究內容已告知產婦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產前應用過鎮靜藥物治療;存在椎管內麻醉禁忌證;認知與溝通功能障礙,有精神疾病史。對照組:年齡 21~38歲,平均(27.5±2.2)歲;體重 48~85 kg,平均(60.5±4.5)kg;孕周 37~42周,平均(39.5±0.5)周。研究組:年齡 22~38歲,平均(28.2±2.0)歲;體重 46~82 kg,平均(60.8±4.3)kg;孕周 37~42周,平均(39.3±0.5)周。在年齡、體質量與孕周構成對比中,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
兩組產婦進入產房后均常規監測心電指標,同時開放上肢靜脈通道,若無異常后協其取側臥體位,在L2~3椎間隙實施硬膜外穿刺,頭側置管3~4 cm,回抽未見腦脊液與血液后給予硬膜外分娩鎮痛藥物,具體方案如下。研究組應用羅哌卡因與舒芬太尼復合自控硬膜外分娩鎮痛,即1%鹽酸羅哌卡因(由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20103552)+0.5 mL/L舒芬太尼(由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20054172)混合液,試驗量為5 mL,若觀察5 min后導管處于硬膜外腔,則追加混合液10 min;30 min后,再以混合液實施自控硬膜外鎮痛。對照組混合液內以2 mL/L芬太尼代替0.5 mL/L舒芬太尼,其他用藥方法與研究組相同。兩組產婦自控硬膜外鎮痛劑量均為5 mL,背景量為5 mL,每次鎖定時間為15 min,完成分娩后停止自控硬膜外鎮痛,并拔除導管。分娩期間若產婦收縮壓降低>基礎值的30%或<90 mmHg,靜脈注射10 mg麻黃堿(由天津世紀藥業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12020844);若心率<50次/min則靜脈注射0.3 mg阿托品(由廣東南國藥業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44024022)。
(1)評價兩組產婦鎮痛起效、完全阻滯與鎮痛持續的時間。(2)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評價兩組鎮痛 30 min、60 min、120 min與 180 min時的疼痛變化。VAS評分范圍為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評分越高說明疼痛程度越重。(3)評價兩組產婦鎮痛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指標包括:皮膚瘙癢、惡心嘔吐、尿潴留、低血壓。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5.0軟件處理與分析,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s)代表計量資料,組間對比以t檢驗;(%)代表計數資料,組間對比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鎮痛起效與完全阻滯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鎮痛持續時間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鎮痛起效、完全阻滯與鎮痛持續的時間對比(±s, min)

表1 兩組產婦鎮痛起效、完全阻滯與鎮痛持續的時間對比(±s, min)
組別 例數 鎮痛起效 完全阻滯 鎮痛持續研究組 32 4.8±1.5 11.6±2.3 5.5±0.5對照組 32 13.0±2.2 24.6±2.6 2.4±0.4 t 5.658 4.056 3.856 P<0.05 <0.05 <0.05
研究組鎮痛30 min、60 min、120 min與180 min時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評價兩組鎮痛30 min、60 min、120 min與180 min時的疼痛變化(±s, 分)

表2 評價兩組鎮痛30 min、60 min、120 min與180 min時的疼痛變化(±s, 分)
組別 例數 30 min 60 min 120 min 180 min研究組 32 2.6±0.5 2.8±0.5 3.0±0.5 3.0±0.5對照組 32 4.5±0.3 4.8±0.3 5.2±0.4 5.3±0.6 t 3.856 3.785 4.523 4.652 P<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鎮痛期間出現皮膚瘙癢1例、惡心嘔吐1例、尿潴留1例,對照組惡心嘔吐2例、尿潴留1例、低血壓1例。研究組產婦鎮痛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8%,與對照組12.50%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856,P>0.05)。
硬膜外麻醉是分娩鎮痛的主要手段,多數研究已證實其具有顯著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且能夠降低產后抑制的發生率,預防母嬰酸堿失衡,提高產婦對分娩的信心,降低不良分娩結局[3]。羅哌卡因屬于長效酰胺類局麻藥物,起效時間與作用時間較長,并具有顯著的感覺神經阻滯功效,低水平用藥時可產生輕微的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分離阻滯,所以對產婦中樞神經與心血管系統無明顯的毒性作用,是分娩鎮痛中的常用藥之一。然而,部分研究發現,單純羅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鎮痛效果仍有所欠缺,無法有效滿足產婦對分娩鎮痛的需求[4-5]。
舒芬太尼是一種芬太尼的衍生物,作為高選擇性阿片受體激動藥物其椎管內用藥效價比約為芬太尼的5倍,與阿片受體的親和力約為10倍,并具有較高的脂溶性,鎮痛活性與親和力較高,進一步延長了鎮痛持續時間,十分適用于硬膜外鎮痛[6]。同時,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血流動力學穩定性,可以保證心肌得到充分的氧供,繼而降低不良反應。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鎮痛起效與完全阻滯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鎮痛持續時間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鎮痛30 min、60 min、120 min與180 min時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可見,相較于單純羅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鎮痛,聯合舒芬太尼能夠有效加快鎮痛起效與完全阻滯速度,延長鎮痛時間,增強鎮痛效果。從安全性來看,研究組產婦鎮痛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8%,與對照組12.50%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藥物復合應用于硬膜外分娩鎮痛不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較佳。
總之,羅哌卡因與舒芬太尼復合應用于硬膜外分娩鎮痛中的效果滿意,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