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山西省運城市中醫醫院,山西 運城)
急性膽囊炎是由化學性刺激、細菌感染引起的膽囊急性炎癥病變,屬于臨床常見的急腹癥,患者常因右上腹陣發性絞痛而入院進行手術治療[1]。臨床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開腹手術是較傳統的術式,該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2]。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急性膽囊炎患者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以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擇2011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急性膽囊炎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將所有患者分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32~72歲,平均(54.23±8.19)歲,接受急性膽囊炎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30~78歲,平均(56.65±10.12)歲,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等患者排除。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分析顯示,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對照組患者接受膽囊炎開腹手術治療。實施全身麻醉、消毒鋪巾,使患者行仰臥位,在患者右上腹直肌邊緣做一長5~10 cm的切口,打開腹腔,分離黏連組織,使膽囊充分暴露后直接予以切除,結扎縫合,將引流管置于膽囊窩,經右上腹穿出并固定,關閉腹腔。
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實施全身麻醉、消毒鋪巾,使患者行仰臥位,建立人工氣腹(從臍部做一1 cm切口,置入Trocar管并向腹腔注入CO2氣體,控制腹內壓力為12~15 mmHg),置入腹腔鏡,取3孔法,分離腹腔內粘膜組織,將膽囊動脈及膽囊管結扎切斷,分離Calot三角,電凝分離膽囊管和膽囊動脈,將膽囊切下取出,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關閉腹腔。
觀察并記錄患者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以及術后首次排氣時間。并發癥:急性膽管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急性膽管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所有患者×100%。并發癥發生率越高表示手術效果越差。
將數據納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以及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切口長度(cm)手術時間(min)術后首次排氣時間(h)觀察組 50 63.32±12.45 1.34±0.64 67.25±10.91 20.32±5.34對照組 50101.53±15.28 7.93±1.22 105.17±11.49 32.66±6.13 t 13.708 33.824 16.923 10.733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急性膽囊炎是由細菌侵襲膽囊、膽囊管阻塞等因素引發的炎癥,患者可出現嘔吐、惡心、發熱、右上腹疼痛等癥狀,若病情較為嚴重,則可出現膽囊穿孔的情況[3]。且急性膽囊炎是炎癥長時間對其膽囊侵襲所致,患者膽囊和周邊組織水腫、充血、黏連,病情較為嚴重者的膽囊組織比較脆弱,實施手術分離的過程中易出現出血的情況[4-5]。傳統使用的手術方式是開腹手術,通過分離膽囊周圍黏連組織,將膽囊充分暴露,然后直接切除膽囊。這種方式能夠降低膽囊張力,但是由于創傷較大、暴露范圍較大、極易發生感染等現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嚴重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6]。
因此,臨床開始采用微創的手術方式對急性膽囊炎進行治療,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腹腔鏡發展早期,由于其會增加肝道損傷和中轉開腹率,但是隨著手術設備和技術的進步,腹腔鏡導致的問題被有效解決后,其開始因為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并發癥發生率低、康復率高等優點被廣泛使用[7]。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首先是充入適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建立人工氣腹,然后行3孔法,解剖膽囊的三角區結構,然后結扎并切斷膽囊管及膽囊動脈,隨后切除整個膽囊[8]。腹腔鏡充分擴大手術視野,使術者能夠對患者膽囊結構情況進行細致觀察,充分明確病灶的具體情況,做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精確完成手術;也由于腹腔鏡對于腹腔內情況的清晰反映,使得術者進行手術時能盡量避免對非手術區域的損傷,有效保護了胃腸功能。由于手術切口較小,相較于傳統的開腹手術,有效降低了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明顯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術后恢復階段患者的首次排氣時間和實際的住院時間、康復時間都明顯優于開腹術。此外,膽囊切除后還可以利用腹腔鏡對膽囊周圍組織進行清理,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清除掉局部淤血,防止腹腔膿腫等情況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觀察組急性膽囊炎患者,其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以及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等手術情況均優于接受膽囊炎開腹手術的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感染的情況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較好,痊愈時間較短。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膽囊炎患者,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能夠顯著降低手術創傷,術中以術后恢復階段的各種指標情況較好,并且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有效保障了患者生命健康,建議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