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文,胡云光,李聰聰
(1.吉林省敦化市中醫院,吉林 敦化 2.敦化市醫院,吉林 敦化)
腦血栓是一種具有高致殘率和致死率的惡性疾病,部分患者即使在患病過程中得到了治療而存活,也會出現偏癱、吞咽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后遺癥[1]。目前對腦血栓的藥物保守治療通常使用的是阿司匹林,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卻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因此常與其他藥物共同使用[2]。本文對腦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聯合辛伐他汀進行治療以研究其治療效果與對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分析對象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腦血栓患者共50例,采用入院次序單雙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平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25例,男女比例為13:12;年齡最高者68歲,最低者20歲,平均(40.25±12.03)歲。治療組患者25例,男女比例為14:11;年齡最高者69歲,最低者22歲,平均(40.79±12.14)歲。對兩組患者各項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后發現沒有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用于對比研究。
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療后均接受腦血栓常規的治療護理,主要包括:改善腦部循環、治療其他慢性病以及緩解顱內壓力過大的情況,同時要禁止患者隨意活動,要注意休息。
使用單純的阿司匹林藥物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具體方案為:患者每日服用70 mg的阿司匹林藥物,時間統一在早餐后0.5 h,1次/d,持續治療半年。
使用阿司匹林聯合辛伐他汀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具體方案: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藥物的方案與對照組完全相同,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額外服用辛伐他汀藥物20 mg,不同的是在服用辛伐他汀藥物治療期間,如果患者的低密度蛋白固醇低于70 mg/dL后就可以停止服用此藥物。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治療有效率、Barthel指數以及NIHSS。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患者癥狀完全消失且NIHSS評分降低至治療前10%以下;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的改善,但為能根治,NIHSS評分降低至治療前10%~82%;無效:患者病情無變化,且NIHSS評分變化不大。
NIHSS評分標準總分為42分,分值與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呈正相關;Barthel指數滿分100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關。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有效率的對比中,治療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患者更加優秀,兩組數據比較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n, %)
在NIHSS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評分的比較中,治療組患者取得的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NIHSS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對比(±s, 分)

表2 兩組NIHSS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對比(±s, 分)
NIHSS評分 Barthel指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5 39.54±1.4110.64±3.8938.74±4.01 72.36±6.28對照組 25 40.57±1.0120.78±4.6338.17±4.11 64.13±5.33 t 0.019 9.211 0.496 4.996 P 0.985 0.000 0.622 0.000組別 n
目前醫學界對腦血栓的具體成因機制了解得還不夠透徹,但普遍認為高血壓、纖維蛋白原的增加以及患者年齡的增長都是腦血栓的危險因素[3]。目前治療腦血栓的方式主要有介入手術治療、溶栓治療以及藥物保守治療,雖然手術與溶栓治療方法能夠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這兩種治療方法存在許多使用的限制,因此藥物保守治療仍是無法被取代的[4]。阿司匹林是一種在腦血栓患者治療中非常重要的藥物,其能夠抑制患者體內核因子的形成,使人體的動脈粥樣硬化暫時停滯并使血小板的聚集過程受到阻礙,對腦血栓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5]。但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較大,長期服用的患者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6-7]。辛伐他汀屬于降低脂質的他汀類藥物,能夠有效地使人體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受到干擾,從而使得患者體內的膽固醇含量減低,以達到使斑塊發展受到阻斷的目的[8]。
本文對腦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聯合辛伐他汀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的對比中相對于對照組占有明顯的優勢(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使用阿司匹林聯合辛伐他汀對腦血栓患者進行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癥狀,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上升,并能夠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產生正面影響,具有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