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汶君
黨校是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學校,更是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承擔起黨史學習教育的責任和使命,以高度、深度、廣度、溫度為基礎,加強教學內容打造,不斷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員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提高站位,讓黨史教育有高度
所謂黨史教育的高度,就是站位要高、情懷要深,引導黨員干部爭當“兩個維護”的表率。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各級黨員干部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各級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黨校姓黨,黨校講臺不僅要講學術,更要講政治,各個教學專題是否體現政治性、方向性是黨校教學質量的重要衡量標準,黨史專題也不例外。
當前,學界關于黨史的研究和解讀成果豐富,教師可在課前根據選取和挖掘的史料備課,讓講授內容引人入勝,使課堂親切生動。然而,教學內容不能只停留在史實的講授上,無論是從何種視角切入、用何種路徑論證,最終都要通過學黨史來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讓他們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高度是創新黨史教育方式方法的重要前提,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運用,都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政治性和學術性的統一,如果教學內容的政治立場不正確、政治站位不高,方式方法的創新也將成為空中樓閣。
著眼本質,讓黨史教育有深度
黨史教育的深度,就是提升思維的深刻性,引導學員抓住歷史事件的本質、探究歷史發展的規律。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黨史教學應向縱深發力,講透歷史的來處。為什么五四運動會爆發、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成立、為什么說朝鮮戰爭“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一系列的“為什么”中要將“史實”與“史識”聯系起來,幫助學員實現對歷史發展的深度理解和深刻反思。
歷史知識豐富龐雜,傳統講授中,部分教師因為自身學術水平的局限或一味迎合學員,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偏重于宏觀敘事,較少開展細致入微的邏輯論證和歷史流變的動態分析,在涉及相關理論時,或一帶而過,或避而不談,成為歷史知識的“搬運工”。然而,沒有觸及事物本質的教學是無效的教學。很多時候,因為教學內容寡淡無味、棄之無憾,課堂不能帶給學員精神的愉悅,不能激發學員干事創業的激情,不能營造學員體驗自我價值的氛圍。
一堂好的黨史專題課,不僅要有可聽性,還要有可用性。要從學員的知識盲點出發,用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員,以深刻的思想理論說服學員,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領學員,只有在批判與辯證中講透歷史的本質,才能讓學員正確認識和掌握歷史的規律,抓住并用好各種歷史機遇。
時空交錯,讓黨史教育有廣度
黨史教育的廣度,主要體現在思維的廣泛聯系上,具體表現為教學中要堅持整體性的歷史意識和世界觀,引導學員用更開闊的視角認識黨和國家的發展,思考黨和國家的未來。我們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有不斷激發思維上的廣度,才能讓學員找準各項事業發展的坐標,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歷史是一個接連不斷的過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能割裂歷史的前因后果,想要更清晰地讀懂黨的歷史,我們必須將黨的百年歷史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中、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去追根溯源。那些企圖跳脫歷史脈絡,用歷史的碎片、表面現象或細枝末節來對黨的發展進行分析解讀的做法,要么是嘩眾取寵,要么是別有用心。同時,讀懂黨的歷史要具備廣闊的視野,黨的百年歷史不僅是黨在中國發生的故事,更是黨在世界創造的歷史。長久以來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相互影響、相互塑造,中國不僅是世界歷史的參與者,更是世界歷史的創造者。因此,在世界視角下把握黨的歷史,以中國與世界的互動為線索,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中國特色、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在黨史教育中,打通時間和空間的起承轉合,在更長遠、更廣闊的視野中認識黨史、理解黨史,提升學員旁征博引、觸類旁通的思維能力,才能讓學員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職責和使命。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以情動人,讓黨史教育有溫度
黨校教學的對象是黨員干部,他們是有情感、有閱歷的獨立個體。馬克思曾說:“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學員在黨校最先接觸的是黨校教師,接觸最多的也是黨校教師,想要觸動學員的內心,黨校教師一定要有情懷,不能僅僅只把黨校工作當作一份職業,要將其作為自己的一份事業。黨校教師只有將黨校工作當作自己的一份事業,才能真正激發其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將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統一起來,才能更好地在課堂上用滿懷深情的講授去感染、觸動學員。
有溫度的黨史教學不能簡單理解為課堂上有感動、有歡笑、有贊頌、有共鳴,溫度還要從黨校的小課堂延伸到現實的大課堂。黨員干部有著自己的認知和經驗,他們帶著對課堂的期待而來,他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提高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因此,黨史教育既要注重宏觀的政策要求,還要關注學員的期望、需求和成長規律。教學內容的組織既要體現政治邏輯、理論邏輯,也要兼顧學員的認知邏輯、現實邏輯。有溫度的黨史教學應充分傾聽、充分融合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意志和情感,讓黨員干部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學有所成,把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收獲的觸動和鼓舞轉化為人民服務的真實情感和真實行動。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