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程
《姜子牙》(2020)是由程騰、李煒執導的動畫電影,講述了封神大戰后姜子牙被貶落凡間、追尋自我與真相的故事。影片顛覆了文學經典和民間傳說中姜子牙“神權代言人”的傳統形象,重構了一個質疑操控個體命運合理性、毅然與神權階層對抗的超級英雄形象,在所向披靡的超級英雄外殼下潛含復歸凡性、信仰崩塌、挑戰神權價值的反英雄內核。全新的姜子牙形象建構了一種中國超級英雄的新范式,他既擁有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人格特征,又能夠駕馭社會與人性辯證思考的深沉氣質。《姜子牙》把對個體命運的審慎思考懸置于跨越種族和社會文明的宏大維度,聚焦生命價值與戰爭意義、個體自由與意志表現的積極探索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反映深刻的社會性思考,表達對真理和夢想的追求與渴望正是反英雄提出問題的方式。同時,姜子牙不畏強權、以一己之力擊碎頑固和腐朽的既得利益階層,化解了人類和狐族的世代仇怨,拯救萬千百姓于水火之間,以一種反英雄內核驅動的超級英雄范式重新定義了中國傳統英雄IP的文化表達和符號意義。
一、符號融合與文化表達——超級英雄的中國式呈現
超級英雄這一概念源于美國漫畫,比如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極高知名度和傳播度的美國漫威漫畫旗下就有很多家喻戶曉的超級英雄——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綠巨人等。超級英雄往往產生于成熟而宏大的虛構世界觀,他們通常具有非凡的能力、無畏的勇氣和對抗邪惡的意志,超級英雄形象具有一定的符號象征意義、較高的文化認同價值和忠實的受眾群體基礎。美國漫威超級英雄經過了80多年的積淀和升華,以漫畫為原點不斷衍生和發展,現在已經構成了囊括動畫、電視劇、電影、游戲、玩具以及相關衍生品領域的龐大產業集群,代表了具有牢固粉絲基礎和強大拓展實力的銀幕符號和文化現象,建構了一個具備獨立世界觀和意識形態方法論的“漫威宇宙”。在“漫威宇宙”中,每一位超級英雄都擁有獨立的故事線和獨特的行為準則,在同一世界觀架構下,超級英雄之間構成關聯性和差異性,并以極強的粉絲黏度和出色的角色張力來建構超級英雄團隊——復仇者聯盟。漫威采用單體超級英雄和團隊超級英雄的“組合拳”在大銀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將植根于美國本土文化的漫威超級英雄形象推廣到了全世界。漫威“超級英雄”系列向全世界傳播的不僅是一種影視文化,還有國家形象宣傳與意識形態表達,這也是美國國家軟實力的一種體現。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和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建構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超級英雄形象對于國家形象傳播和文化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后起之秀的中國電影在超級英雄這塊影視陣地上想要取得一席之地就應當注重對超級英雄文化的在地性挖掘,將本土文化形象與外來影視符號進行融合生產,制造具有中國表達和中國呈現的超級英雄形象。
與個人英雄主義氛圍濃厚的美國文化不同,中國人看重道德品質的崇高和默默付出的犧牲精神,這種性格與人世間有緊密聯系卻不易超越現實,由此似乎很難構成超凡脫俗的超級英雄;好萊塢的超級英雄則彰顯出個人判斷的獨到和特殊,影像也將個人感受性的價值觀放在首位,有別于東方文化人格的集體主義特質。[1]因此,基于中國文化對于集體主義精神的頌揚,英雄形象往往來源于生活中具有突出品質的普羅大眾。比如《紅海行動》(林超賢,2018)就塑造了中國軍人勇敢睿智、團結拼搏的英勇形象;《八佰》(管虎,2020)描寫了抗日戰爭中中國軍人為了保家衛國,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悲壯事跡;《金剛川》(管虎、郭帆、路陽,2020)以多重聚焦的敘事方式重構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經典戰役,將人民志愿軍敢于拼搏、勇于犧牲的戰斗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美國超級英雄電影采用的是動畫電影和真人奇幻電影的方式來表現,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取得巨大票房成功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系列就是采用真人奇幻電影的方法拍攝制作的。但是,對于目前的中國電影市場而言,真人奇幻電影的技術門檻和資金成本都過于高昂。因此,在均衡商業收益和藝術表現的前提下,動畫電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動畫電影生產的超級英雄形象大多取材于古代神魔小說和民間神話傳說,比如孫悟空、哪吒、姜子牙等。這些神話人物都存在一定的歷史或宗教源流,經過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的夸張及藝術加工形成具有奇幻特征的英雄形象,在既往的影視作品中反復呈現。近幾年,基于傳統神話英雄IP的動畫電影《大圣歸來》(田曉鵬,2015)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餃子,2019)上線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兩部影片取得的票房成績和觀眾口碑已經證明了打造具有中國風格的超級英雄電影之路是可行的。不過,《姜子牙》所采用的路徑有所不同,影片沒有沿襲《大圣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合家歡敘事風格,而是創造性地植入了反英雄內核。姜子牙不再是堅定的神權代言人,他開始質疑神權的合理性,以平民視角審視深刻的社會性命題,這種批判和思辨精神正是反英雄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姜子牙為了解救小九(妲己)揭開了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極力隱瞞的真相,解放了狐族,也解救了世間百姓,成就了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壯舉。
二、價值否定與刻板消解——傳統IP的反英雄內核重構
反英雄是指二次大戰后興起的后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品格,[2]也是影視動畫作品中一類人物形象的統稱,他們與傳統的完美英雄形象相比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比如性格缺陷、能力不足、信念崩塌、精神困境等充滿個人主義色彩的人物特點。但是,與反派人物不同,反英雄的價值取向和人生理想通常是積極向上的,雖然存在某些不足或身處某種困境,但是能夠參與或完成英雄式的壯舉。在人物特征的表達上,反英雄形象往往更加接近普通人的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因此,在個人主義思想張揚、傳統道德價值體系衰微和理想信念受到質疑的時代背景下,相比傳統的英雄形象而言,反英雄形象的質感和層次顯得更加豐富,獲得共情的能力也更強。
隨著反英雄的不斷演變和發展,反英雄不僅指涉一種人物類別,更是一種塑造角色的手段,賦予角色鮮明的性格特征、坎坷的人生經歷和充滿困局的人性謎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故事設計更具張力。比如,2019年的美國漫改電影《小丑》就將小丑作為主角,反派化為反英雄,同時結合超級英雄的哲學思辨、人文主旨與現實立意,再次掀起了一股小丑熱潮。[3]再如,201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哪吒角色進行了反英雄設計,將經典作品中毅然對抗龍王強權的少年英雄形象改造為“魔童”,這個充滿反英雄色彩的“魔童”哪吒和陳塘關百姓玩惡作劇,跟龍王太子亦敵亦友,也不尊重父母和師長——似乎他生來就與周圍的人和環境格格不入。但是在危難時刻,他以超強的意志和強大的神力拯救了陳塘關百姓,贏得了英雄式的禮贊。
因此,不管是正面英雄還是反派人物,在建構反英雄形象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消解固有形象的桎梏——改變其外在造型或重構其精神內核;然后將其放置于某種困境之中,同時賦予其某種英雄品質;最后實現一次突破式的壯舉,完成自我救贖。動畫電影《姜子牙》就是按照這種思路進行傳統形象解構的。在歷史和文學典籍中,姜子牙是符號化和臉譜化的正派神仙形象,缺少愛憎分明的戲劇沖突和質感細膩的角色性格,為了增強姜子牙形象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影片再現了“姜太公”的老年智者形象,賦予了姜子牙一個全新的反英雄內核。
(一)年輕化外形
歷史典籍和文學作品中的姜子牙力挽狂瀾、拯救黎民于水火,是堅韌不拔、推翻暴政的英雄人物,他是屬于那個時代的“超級英雄”。姜子牙大半生窮困寒微、漂游四方、擇主不遇,但他隱忍待時、靜察時變,終遇明主,佐文王、武王興周滅商,建立不世之功,被封為齊國君主,[4]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傳奇人物,其事跡在《武王伐紂平話》《列國志傳》《尚書》《史記》等歷史典籍中皆有記述。在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潛心修道40年、以72歲高齡下山輔周滅商、受命封神,是平定天下的關鍵人物。因此,在歷史和文學典籍中,姜子牙是一位年高德劭、能力出眾的老年智者形象。但是《姜子牙》沒有按照這種慣性思維來設計角色形象,影片將姜子牙的年齡設定偏年輕化,呈現的是“中年大叔”形象——高挑挺拔的身材、棱角分明的臉龐、堅毅威嚴的氣質。作為元始天尊欽命的眾神之長,剛開場的姜子牙是中年得道、意氣風發、仙風道骨的精英形象;被貶落凡間后的姜子牙是略顯憔悴、粗布麻衣但依然英氣勃發的干練形象;斬斷宿命鎖后的姜子牙是須發皆白、衣衫襤褸卻輝光繞身的神祇形象。《姜子牙》充分保留了神仙氣質和智者風采,以一種“中年大叔”的年輕化形象對姜子牙的老者形象進行重構。基于《封神演義》《武王伐紂平話》等先文本的刻板印象,“太公姜子牙”的老年智者形象顯然是深入人心的,而年輕的姜子牙形象則是陌生的。因此,陌生的年輕化的姜子牙雖然滿足了觀眾的趨新和獵奇心理,但同時也解構了傳統文化中姜子牙的固有形象和英雄氣質,形成了一種反英雄的形象特征。
(二)性格缺陷
姜子牙的歷史原型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歷史人物呂尚,在歷史典籍中并沒有關于其性格特征的細節描寫,只有對人物的“粗線條”描繪,比如睿智、英勇、隱忍、忠義等作為一個軍事家、政治家通常具備的優秀品質。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人物形象趨向符號化,因為姜子牙是闡教的代表人物,是正面角色和英雄形象的象征,作為“帝王之師”,姜子牙的道德品質被“放大化”了,成為了王道和正義的化身。所以,基于歷史和文學典籍中姜子牙形象的先文本內涵,影片對姜子牙進行了人物性格的細節刻畫,將角色的神祇色彩淡化,增加了“強迫癥”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性格特征。如果說姜子牙因為看到九尾狐妖體內的妲己幻象而不愿錯殺一人追查到底是一種完美主義表征的話,那么扶正酒館門口的青銅塑像、把菜品擺得整整齊齊、深夜為哪吒擦去嘴上污漬就是標準的強迫癥行徑了。這種“去神化”的性格特征讓人感到熟悉,《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結結巴巴的申公豹、貪杯誤事的太乙真人已經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位“不像神仙”的神仙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姜子牙以近乎偏執的“完美主義精神”在威嚴的神權與平凡的人權之間做出了符合道義的選擇,生活中的強迫癥患者和信仰上的完美主義者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強迫癥”既擴展了姜子牙的性格多樣性,也為其在信仰上的迷失與追尋提供了合理性,同時構成了角色的反英雄特征,為《姜子牙》減少了嚴肅與距離,增加了親切與詼諧。
(三)凡人視角
姜子牙在封神儀式上放走了九尾妖狐,于是被貶落凡間,失去神力。轉瞬間,姜子牙從眾神之長變成了一個受到世人唾棄的“罪人”。此時的姜子牙身處被剝奪神力的能力困境之中,不再是領導封神大戰、推翻商朝的英雄人物,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雖然神力不在,但姜子牙仍然堅持尋找真相,幫助妲己轉世,在狐族即將覆滅的危急時刻,姜子牙神通附體,斬斷了人類和狐族之間的宿命鎖,化解了人類和狐族之間的宿怨。在陪同小九尋找父親的路上,姜子牙目睹了大地荒蕪、尸骸遍野、哀嚎滿地的悲慘景象,人間并沒有因為商朝的覆滅和紂王的失敗而迎來繁榮。當神力消失、發落凡間后,姜子牙不再以“神”的視角高高在上地俯視蕓蕓眾生,而是以“凡人”視角觀察人間,他開始理解人間的苦難,他還醒悟到權力的斗爭和統治階層的更替從來都不會為天下百姓帶來真正的幸福。導演程騰將姜子牙放置于失去力量和神權審判的雙重困局之中,使姜子牙變得普通甚至卑微,正是在這種瑣碎無力的境況之中,姜子牙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尋找真相的信仰未曾改變。影片通過賦予姜子牙“凡人”視角,顯示了“普通人”追尋真理和表達普世價值的能力,這種具有積極向上生活態度的“普通人”特質,正是反英雄在宣揚個人主義價值方面的直接表征。
(四)信仰崩塌
姜子牙在追尋幻象真相的過程中不斷揭開隱藏在封神大戰塵埃之下的線索與隱情,支撐自己修道求仙、匡扶社稷、代天行罰的理想信念在目睹廣袤大地無數尸骸的強烈沖擊下逐漸崩塌與消解。姜子牙開始思考封神大戰所產生的廣泛影響和深刻意義,他幡然醒悟,決定打破這場“權力的游戲”,毅然斬斷天梯,切斷神界和人間的“通道”,還天下一個“太平”。當天梯斬斷之后,春滿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人間圖景是對神權統治和天道宿命的有力反駁和批判。從堅定的神權代言人到神權的毅然反叛者,姜子牙的心路歷程是天道與宿命、正義與邪惡等傳統價值觀念“證偽”的過程,是“反英雄”最典型的表現形式,揭示出來的是一個完整的由“真”及“偽”的推導程式。[5]廣義的反英雄概念中,反叛精神是其重要的內涵之一,也是區分英雄與反英雄的關鍵指標。一些經典的反英雄角色通常都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比如美國漫威電影中的金剛狼和死侍,行事風格怪異,絕不服從于某種價值體系,只遵從自己的規則。《姜子牙》也具備反叛精神,不過《姜子牙》所表達的是從信念崩塌中覺醒后的反叛精神,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叛逆性格。
結語
“中年大叔”的年輕化形象、“強迫癥”的性格特征、失去神力的“凡人”視角、理想信念崩塌后的反叛精神共同消解了傳統姜子牙的刻板印象,重新建構了一個反英雄內核驅動的迎合泛娛樂化審美和符合銀幕構圖準則的超級英雄姜子牙形象。影片以“成人向”的劇情基調、嚴肅冷冽的氛圍營造和深沉厚重的會話語境,使影片在兼顧藝術價值的同時取得了不錯的商業收益。與此同時,令人耳目一新的超級英雄姜子牙所帶來的審美差異和視覺沖擊,也勢必會引領一波中國超級英雄形象建構的潮流。中國超級英雄在商業電影領域雖然是后來者,但是只要在充分表達中國文化的同時,有效地吸收商業符號價值,注重角色的差異性塑造,以戰略性視野將單體超級英雄的形象建構放置于電影宇宙建設的宏偉框架之中,那么中國超級英雄的蓬勃生機將活力四射,百花齊放之日也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周星,雷雷.中國影像:超級英雄創造的思考[ J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2):77-82.
[2]賴干堅.反英雄——后現代主義小說的重要角色[ J ].當代外國文學,1995(1):140-146.
[3]王茹.《小丑》:漫改電影的角色逆寫與反英雄重構[ J ].視聽,2020(9):122-123.
[4]李秀萍,李亦輝.姜子牙形象淺說[ J ].成人教育,2009(7):89-90.
[5]王嵐.反英雄[ J ].外國文學,2005(0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