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 博
這個項目的順利完成表明中國船級社(CCS)的新造船服務能力完全能夠適應國際一流船東的總體服務需求,為“建設國際一流船級社”收獲和堅定信心的同時,與馬士基在新造船上的首次合作給CCS在規范、審圖、現場檢驗與項目管理與服務等方面帶來了極為寶貴、極富價值的經驗與啟示。
2021年4月15日,馬士基航運2200TEU型集裝箱船“NAKSKOV MAERSK”輪命名交付,該船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造,入級中國船級社(CCS)。這是CCS與馬士基在新造船項目上的第一次合作,CCS提供單一船級的建造入級服務,展示了國際一流船級社的服務能力與水平。
CCS在正式受理審圖前6個月,在項目開工建造前12個月就指定了管理職責覆蓋合同前、審圖、現場和產品等全環節的項目經理去統籌和協調項目服務的組織與運作,并組建技術團隊全面深入參與,為船東、船廠和設計公司提供技術服務。“在首次船東、船廠、設計和船級社的四方技術會議之后,船東和船廠開展關于技術規格書談判的同時,項目組成員則在場外組織協調海內外相關專家、聯系船旗國主管當局,以便實時解答談判現場提出的關于公約適用性、產品持證要求、規范與附加標志內涵等技術問題。” CCS“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項目經理孫林回憶道。為了快速理解馬士基新造船的需求、特點和方式,也為讓整個項目推進變得更有效率,“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組織了一系列調研,力求全面準確了解客戶需求,并進行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比如與馬士基和船廠技術團隊積極主動接洽,參與技術談判以提早掌握船舶特點;分析和研究歐盟標準要求,把握檢驗要點;制訂檢驗計劃,協助完成持證清單、編制試驗及工藝大綱等。

在此期間,CCS秉持專業態度,提供的服務涵蓋設計到建造,附加標志到證書,以及歐盟和丹麥船旗國的特殊要求。“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審圖項目經理湯明文表示,項目組在前期進行了整船結構計算分析、風險評估、軸系校中計算分析、振動和噪聲計算分析等專項技術工作,風險評估工作基于船舶初步設計圖紙和船舶營運特點,對集裝箱內火災、貨物裝卸、錨泊和系泊、機艙消防、救生設備和電氣設備安全等專題進行評估,對風險點、導致可能風險原因、風險后果、風險等級、建議和后續行動等各方面進行了細致梳理和分析,最終識別風險點46個,各方需采取措施96項。“這是CCS首次作為發起者組織四方對船舶進行風險評估,前期服務的深入參與對于后期項目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湯明文說,前所未有的初期提前介入雖然極大地增加了項目組工作強度,但可有效預估和排除風險,最終為保證項目質量和按期交付打下堅實基礎。
2019年5月,馬士基與江南造船簽訂建造合同,項目組隨即全員發動、齊心協力全身心投入到凝聚合力以確保船舶順利建造的激烈和堅苦的“戰斗”之中。

“有疑必解、有問速答”是CCS“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始終牢記在心的服務準則。面對出現的各類服務需求和技術疑問,項目組以“問題不過夜”“不超24小時”為目標隨時啟動研究、及時給予回復,充分展現了國際一流船級社的優質服務態度和技術能力。項目組成員各展所長,利用大量業余時間針對船舶結構及布置特點、降噪減振保溫節能等新穎設計開展深入和全面的技術研讀、分析,從容準確地應對了諸如甲板增強消防、噪聲防護、《國際船舶和港口設施保安規則》(ISPS規則)與船舶符合性、焊縫熔池及晶核成形對焊接質量的影響等專業跨度大、技術專業性強的問題,并與船東、船廠技術團隊就具體技術要求的落實進行充分地交流和溝通,解決了很多船舶建造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與船廠一起努力全面滿足了船東的合理技術要求。
“馬士基在船舶設計過程中會根據實船使用的需要提出一些非常規的改進設計方案,這需要我們在審圖過程中研判和吃透這些非常規設計方案的技術風險,吃透和掌握相關規范公約技術要求的技術背景與底線原則,以能滿足船東的‘特殊’需求。在這一方面,馬士基技術團隊對解決問題的最終效果的務實要求和對技術與風險把握的嚴謹態度需要CCS對新穎設計方式有十分準確的把握。”湯明文說,馬士基非常重視船舶安全,甚至很多要求高于公約和規范的基本要求。項目組對艙室門開向、應急脫險通道、危險品載運、甲板集裝箱消防、綁扎通道和二甲板走道通風布置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后,最終確定了滿足各方要求的設計方案,“能夠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恰是船級社專業性的重要體現,積極響應船東需求,又及時化解和處理建造檢驗過程中的特殊問題,踐行了CCS‘技術立社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宗旨”。
馬士基始終堅持規范公約是執行標準的安全線,并因此高度重視船級社在把握規范標準中的獨立地位與技術意見。這種高度負責的安全意識同樣也是“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所追求的。在交船前的消防救生設備檢查中,現場項目經理孫曉東為了確保船上消防救生設備布置萬無一失,連續進行了三次全面檢查,先是在報驗前檢查一遍,然后和船東駐廠組進行聯合檢查,最后和船員一起登船檢查;項目組探傷專家章林瀚則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很好地完成了相關探傷抽查等無損檢測工作任務,其精湛的技術贏得了馬士基的充分信任;現場項目檢驗組的吳輝、王磊、王依犇等人在春節期間積極配合船廠加班報驗,期間僅休息三天,用實際行動保障了“NAKSKOV MAERSK”輪的順利試航。所有這些只是一些縮影,全體項目人員無論是現場還是審圖驗船師都在各自的崗位展現的敬業、高效和努力拼搏。

孫林介紹,馬士基現場辦公室的規模較大,現場監造團隊由五個專業組成(船體、輪機、電氣、涂裝和單獨的HSE專家),技術團隊經驗豐富、專業知識面廣,對各類問題處理也有清晰想法,但他們的態度也相對開放,經常詢問船級社的觀點,對驗船師發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非常重視。這也說明了馬士基滿意項目組的專業表現和客觀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時效性。
船東的滿意不止來自“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的工作態度和過硬技術,也來自一些主動的服務。孫林說,現場項目開始的時候,報驗并不多,通過一系列的主動服務可以增加交流機會,讓彼此之間更加信任。“我們積極參與船東和船廠之間的技術討論(如超聲波代替艙室密性、無石棉抽樣檢查會議等),參與舾裝件安裝檢查,與船東HSE專員共同進行安全巡檢,協助產品相關檢驗,這包括廠內倉庫開箱檢查、倉庫無石棉抽查等。” 項目組因此逐步獲得船東的深度信任,船東在客觀上也因此更重視來自船級社的意見。
與以往項目服務模式不同,“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的技術專家、審圖及現場驗船師在從會談開始到實船建造的整個服務過程中,參與了技術談判、規格書審核、重要圖紙預審(合同前)、設計參與、審圖、建造、產品等環節,管理周期較傳統模式長,以求在船舶設計、建造、營運等不同階段為船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服務保障。
馬士基旗下船隊規模全球第一,對新造船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極為豐富,其技術團隊技術精湛、專業性極強,提出的船舶設計和現場檢驗等問題有的放矢、針對性實用性強。為加強檢驗服務對馬士基“實用性”要求的符合與匹配,在項目開始前,“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即訪問了馬士基實際營運的船舶,以了解其實船管理和相關設計布置。在項目進入實際建造后,項目組則根據需要開展了一些探索性的項目管理活動。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員活動相對受限,嚴重影響了船東采購設備驗收測試(FAT)進度。項目組直接協調CCS的當地產品檢驗單位,協助(代表)船東完成FAT(主要針對船東無法到達產品檢驗現場的情況,需要時協助船東進行產品遠程視頻檢驗),另對重點產品協調檢驗單位參加船東預檢。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緊迫的建造檢驗任務,項目組付出成倍努力,保證了船用設備的及時到位。在現場建造檢驗中,通過越來越多的接觸,馬士基也會委托CCS進行一些相關檢驗(合攏檢驗、密性檢驗、管系檢驗),并直接接受檢驗結果。馬士基對CCS及“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在這些方面的協助給予贊賞,而CCS也通過“從預審重要圖紙到現場審圖建造”的新模式,找到了高效管理、滿足國際一流船東要求的方式。
馬士基注重船東、船廠、船級社之間的協力合作,強調三方通過合力推進項目進展,所有問題應該在團隊內部得到有效解決。全新的項目服務模式也很好滿足了這一要求。“項目組提出,在簽訂建造合同后,船廠需盡快提供初步產品持證清單、無損探傷圖、密性實驗圖。現場項目組再根據以往經驗,幫助船廠完善相關圖紙資料,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尤其對于產品訂貨廠家及技術要求,現場項目組根據船廠和船東的實際需要,明確產品持證形式和范圍,實時解決了船廠提出的持證問題,這對于船廠和船東最終選定產品廠家起到了積極作用。”孫林總結道,預審工作對于最終資料的提交起到了非常好的支撐作用,船廠能夠一邊設計、一邊修改,給下一環節工作打下牢固基礎,并給所發現問題留有充足解決時間。“馬士基2200TEU項目組”的這種敬業態度和過硬技術,也得到了船廠的肯定與稱贊。
“挑戰是現實的和巨大的,但這也是強化自身的機遇所在。”湯明文說,CCS通過這一項目獲得了很多技術方面的收益,“比如在結構直接計算分析方面的艙段計算工況要求,整船屈服細化要求、疲勞壽命評估方法和疲勞熱點篩選要求及船首尾底部砰擊計算等都取得了極為有益的技術收獲并豐富和完善了現有規范;在振動和噪聲計算分析方面,我們還完善了螺旋槳計算流體力學(CFD)激振力計算和淺水深振動計算分析方法,以及結構噪聲轉化方法和管路噪聲估算方法,從而優化了浮動甲板敷料在聲學評估中的應用,進一步強化了CCS的振動和噪聲計算分析技術;在軸系校中計算方面,制定了加強型軸系校中(ESA)附加標志相關規定并納入規范發布;編制了集裝箱船增強消防安全指南并制定了相關附加標志。這些技術收益深度促進了CCS集裝箱船入級技術的完整性和先進性。”使得CCS在未來能夠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更為有價值的入級服務。
孫林則從工作模式方面總結了項目啟示和相關思考。“參與項目合同前服務顯得非常必要,這可在項目最初階段就能與客戶和相關方建立聯系,有助于建造階段工作順利開展。”在孫林看來,事先配置各種資源、提供船東所需的主動服務是快速適應一流船東要求的前提和保障,也可以幫助船廠解決在建過程中的潛在問題——這種全新的項目服務模式提高了項目建造效率,“雖然項目組的職責范圍擴大了,但我們通過主動策劃及服務,快速適應了國際一流船東的新造船方式,也對涉及產品檢驗的工作進行了適當的管理,讓客戶享受到了便捷與高效的服務。
可以說,CCS通過這個項目,從規范、審圖、檢驗、服務等全面審視、驗證了自身新造船入級服務的基本能力,增強了為國際一流船東和船廠提供新造船入級服務的信心,也找到了進一步提升新造船服務能力的目標和方向,進而更加堅定了建設國際一流船級社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