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 殷翔宇 方 硯 寧 濤
海南省的游艇產業或在政策創新的不斷激發下走出自己的“活力”步伐。

海南省游艇產業起步較早,經歷了2008~2012年的起步及高速增長期,2013~2017年的穩定發展期以及2018年以來的新一輪快速發展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基本實現了游艇產業鏈上中下游全覆蓋,游艇碼頭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注冊登記游艇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游艇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政策創新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市場消費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游艇產業整體發展勢頭十分迅猛。202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設立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對島內進口游艇實行‘零關稅’正面清單管理”,帶動海南省游艇產業發展駛向新一輪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目前,國際上尚沒有對游艇和游艇產業的統一定義。根據2008年交通運輸部頒發的《游艇安全管理規定》,結合中國船級社2020年發布的《游艇入級與建造規范2020》,將游艇定義為游艇所有人、游艇俱樂部及其會員用于非營業性的游覽觀光、休閑娛樂等活動的船舶,以及以整船租賃形式從事前述活動的船舶,但不包含觀光游覽的游船、客船。游艇產業覆蓋面廣、鏈條長,包括產業鏈上游的游艇設計、制造,中游的游艇流通、銷售、消費以及下游的會展、賽事、教育培訓、金融保險等支持和輔助產業。
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共有游艇上下游企業206家,其中上游企業7家、中游企業165家、下游企業34家,除游艇設計企業以外基本實現了游艇產業上中下游全覆蓋,其中中游企業占主導(占80%)。從地域分布來看,主要分布于海口及其周邊的洋浦、臨高和儋州,以及三亞及其周邊的陵水和萬寧,其中海口擁有除海釣俱樂部以外共計10個產業類別,三亞擁有產業鏈上8個產業類別,區域集聚特點明顯。
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已建成游艇碼頭13個,共有游艇泊位2581個(含公共泊位610個),其中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的有9個,共計1671泊位,如表所示。從游艇碼頭布局來看,主要分布于海口、三亞兩地,陵水、萬寧、儋州等地亦有少量分布。從碼頭性質來看,現有碼頭大部分屬于私人碼頭,由游艇會建立,并采用會員制模式經營,且大多數游艇會是地產公司的附屬機構,為地產的配套項目,主要面對高端客戶。游艇水上泊位、下水坡道、干倉、會所、維修保養車間等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

表 海南省游艇碼頭分布情況
根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CCYIA)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游艇保有量約25000艘,其中登記游艇數量約6500艘,海南省共登記游艇887艘,約占我國全部登記游艇的13.6%。從結構來看,20英尺以下的小型運動快艇、釣魚艇等仍占絕大部分,占比達到70%以上。從船型來看,中型豪華游艇的船型基本上以飛橋型和運動型為主,船身長度以20~65英尺(約6~20米)為主,也有少量達到80英尺以上的超豪華游艇和公務艇。
近年來,海南省游艇旅游發展形勢總體良好,尤其是近幾年呈現快速上升的發展趨勢。據統計,2020年海南省游艇總出海113093艘次,同比增長16.9%,出海人次近百萬人次。其中,受海南自由貿易港游艇利好政策及營商環境優化等積極因素影響,2020年“五一黃金周”全省游艇出海2182艘次,同比增長41.4%,出海13436人次,同比增長7.2%;2020年“十一黃金周”及國慶雙節全省游艇出海3975艘次,同比增長16.8%,出海26902人次,同比下降8.3%(受10月8日停航影響)。
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游艇產業的發展,先后出臺了《海南省促進郵輪游艇產業加快發展政策措施》《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瓊港澳游艇自由行實施方案》《海南省游艇租賃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并正在加快研究制定《海南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海南省游艇產業發展規劃》《海南省游艇管理條例》《海南省游艇租賃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海南省租賃游艇檢驗暫行規定》等,加快完善海南省游艇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創新海南省游艇產業發展政策,加快推進海南省游艇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海南省游艇產業在多方面因素的驅動下快速發展,但是依然存在產業布局不合理,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產業發展不充分,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不足;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營商環境不優以及政策創新力度不夠,市場活力不足等問題。
目前,海南省游艇市場總體呈現“小、散、亂”的狀態,缺乏具備一定規模的大型龍頭企業,現有中小企業之間相互同質化競爭,造成在部分地區游艇市場發展比較混亂。現有游艇旅游仍以出海觀光為主,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受制于創新能力、安全環保要求和市場殺價競爭等因素制約,缺乏具有吸引力且豐富的游艇旅游產品,造成市場發展活力不足。此外,由于大眾海洋文化、航海文化的缺失,大眾海洋旅游消費習慣不強,導致現有游艇旅游市場仍以滿足少部分高端人士需求為主體,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
目前,海南省游艇產業主要以中游的銷售及消費為主,上游的設計、制造以及下游的支持與輔助產業發展較弱,尤其是上游的游艇設計基本處于空白狀態,游艇制造仍然處于起步和初級階段,生產材料及工藝相對落后,主要核心部件仍需要從國外進口;游艇銷售和消費在海南雖已經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但由于開放水域數量偏少、可供游艇航行的水域有限、游艇配套游玩項目開發不足以及公共碼頭、下水坡道、維修保養等游艇公共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原因,巨大的市場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游艇支持與輔助產業發展依然不充分,游艇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高端游艇設計和管理人才匱乏,產業上下游發展呈現不平衡、不協調的典型特征。
近年來,隨著《海南省游艇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海南省游艇管理辦法》《海南省游艇租賃管理辦法(試行)》等管理辦法的出臺,海南省游艇產業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已經成為全國游艇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但是依然存在法律法規層級不夠、上位法缺失以及頂層規劃設計不完善等突出問題,造成歷史上全省游艇產業發展一直處于相對無序的狀態,嚴重制約了全省游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由于游艇產業鏈上下游較長,涉及發改、工信、旅文、交通、商務、公安、海關等多個部門,各部門在管理過程中對游艇缺乏統一的認識,又缺乏有效的協同,導致對游艇的重復監管,游艇產業營商環境不優,不利于游艇產業要素的快速集聚。
近年來,海南省雖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游艇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創新力度仍存不足,很多制約游艇產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尚未解決。例如,海關對游艇依舊按照奢侈品進行管理,購買國產游艇仍需征收消費稅10%(8至90米的游艇征收)及增值稅13%,所有游艇(進口及國產)每年均按照艇身長度征收車船稅,抑制了游艇大眾消費;公安、海事等部門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要求所有出海旅客必須隨身攜帶身份證備查,所有出海游艇乘員定額不得超過12人并且必須在晚18:00前回港,一方面限制了游艇的載客人數,不能適應游艇大型化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有悖于游艇休閑旅游對私密性、便捷性的要求,影響了游艇乘客出海的積極性。
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具有發展游艇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政策優勢。伴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相關促進游艇產業發展的政策逐步落地,海南省游艇產業發展速度將更加迅猛。預計到2025年,海南省注冊游艇數將突破3000艘,全年游艇旅游人數突破200萬人次,游艇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到2030年,海南省注冊游艇數將突破8000艘,全年游艇旅游人數突破800萬人次,游艇產業規模將突破500億元。
編制出臺《海南省游艇產業發展規劃》,加強與國土空間、生態環保、旅游文化、休閑漁業等相關規劃充分銜接,優化全省游艇產業發展布局,指導全省游艇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海南“一環、兩核、多點”游艇產業承載空間格局,依托分布在全島沿海的游艇驛站和公共碼頭,建設環海南島游艇旅游服務網絡;依托三亞中央商務區和海口江東新區,打造游艇產業發展核心區;結合其他市縣和重點園區產業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游艇產業功能區;打造布局合理、體系完備的全省游艇產業布局。
編制出臺《海南省公共游艇碼頭布局規劃》,加強與環島公路、環島鐵路、空港、海港等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設施的有機銜接。在三亞南邊海、瓊海潭門等選址新建公共游艇碼頭、游艇服務中心、下水坡道、陸上干倉、水上加油站、維修保養平臺等公共游艇碼頭基礎設施,系統解決游艇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足問題。有序推進游艇俱樂部和私人游艇碼頭建設,形成功能齊全、布局完善、結構合理的全省游艇碼頭基礎設施網絡。
盡快出臺《海南省游艇管理條例》,補齊海南省游艇管理上位法。加強對《海南省游艇租賃管理辦法(試行)》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和定期評估,進一步修訂完善《海南省游艇租賃管理辦法》。制定出臺《海南省游艇租賃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海南省游艇租賃市場信用評價管理辦法》等游艇租賃市場配套法規,促進游艇租賃市場平穩有序發展。研究出臺《海南省租賃游艇海事特殊監管規定》,對租賃游艇安全和管理提出具體要求。推動出臺《海南租賃游艇船舶檢驗暫行規定》,實現對租賃游艇的船舶檢驗規范管理。
出臺海南省游艇產業用海用地保障政策,創新用海用地“一站式”審批新模式,簡化審批流程。利用下放海南境外游艇臨時開放水域審批權至海南省人民政府契機,進一步研究擴大境外游艇進入海南臨時開放水域范圍。支持海南省游艇水上旅游產品開發和海上旅游設施建設,進一步放寬游艇乘員限制,研究簡化游艇出海手續,適時增加海南游艇出入境開放口岸。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用管理制度,加強對游艇的事中事后監管,滿足游艇私密性、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加快推進上游游艇設計、制造產業發展,規范中游游艇銷售和消費產業發展,補齊下游游艇支持和輔助產業發展短板,著力打造生態環境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集聚度高、產業鏈長的海南游艇產業格局。推動游艇研發設計、建造維修、貿易展銷、檢驗認證、賽事會展、數據信息、研究咨詢、教育培訓、金融保險等產業創新與融合發展,不斷放大制度創新的組合效應,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游艇產業鏈,打造游艇發展的“海南模式”,實現向全國復制推廣。健全游艇賽事會展體系,繼續支持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環海南島大帆船賽、中國杯帆船賽、海南(國際)游艇產業博覽會、三亞海天盛筵等現有賽事會展做大做強,打造海南國際游艇產業賽事會展品牌。
進一步拓展游艇旅游航線和目的地,打通游艇會間停靠壁壘開展環島游,推進“游艇+”服務產品研發,打造海上攝影、潛水觀光、運動海釣、海島探險、游艇拉力賽等一批適合游艇游玩的海上旅游精品項目,形成游艇碼頭、俱樂部、旅游目的地、海上旅游航線和休閑水域組成的游艇旅游網絡和節點系統。圍繞三亞海上觀音、陵水海上魚排、樂東智慧海洋牧場等海上娛樂項目實現差異化發展,進一步提升海南游艇旅游消費產品的吸引力。
創新游艇駕照培訓模式,靈活報名、培訓、考試時間,降低培訓成本,提升游艇駕駛吸引力。依托游艇俱樂部,提升游艇消費層次,拓寬游艇消費對象,引導消費者逐漸培養游艇運動的習慣。落實海洋旅游、游艇旅游進教材,推進游艇、帆船等水上旅游項目進校園,培養大眾消費群體。積極舉辦大眾參與式游艇、帆船賽事,提升大眾認知程度,擴大游艇旅游消費吸引力。鼓勵建設研學旅行基地及海事博物館,宣揚海洋文化內涵,傳播游艇發展歷史,營造游艇旅游消費氛圍。
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目錄,支持游艇設計、制造等游艇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15%的優惠政策。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行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支持游艇行業人才享受個人所得稅最高減按15%稅率繳納的優惠政策。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一負三正”清單早期安排,對境外進口的游艇實施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優惠政策。加快推進“單一窗口”建設,推動各管理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解決游艇管理過程中多頭執法問題。以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為原則,建立游艇產業信用評價體系,落實動態評價機制,實現對企業經營行為的有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