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長春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成莊礦,山西 晉城 048021)
成莊礦5315 工作面采用綜采放頂煤開采,開采3 號煤層,平均厚6.2 m,傾角3°,埋深在360~448 m 之間。直接頂為泥巖,厚4.4 m;基本頂為砂質泥巖,厚83 m;直接底和基本底為泥巖,厚6 m。53151 巷為5315 工作面皮帶順槽,53151 巷沿3 號煤層頂板留窄煤柱沿空掘進,巷寬5.5 m,巷高3.5 m,長度1 986.04 m。5315 工作面回采范圍內存在多個斷層和陷落柱。
窄煤柱沿空掘巷[1-3]是指在上個工作面采空區側向應力降低區內,留設小煤柱沿空掘巷,利于巷道圍巖穩定。根據以往3 號煤層綜放工作面礦壓觀測結果,工作面側向支承壓力峰值距順槽巷幫平均約15 m,考慮巷道掘進寬度,對3 m、5 m、7 m 和10 m 寬度煤柱穩定性進行數值模擬,分析不同寬度煤柱塑性區分布情況。模型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取工作面最大埋深,同樣支護形式和應力環境,模擬結果如圖1。

圖1 不同寬度窄煤柱塑性區分布圖
由圖1 可以看出:(1)留設3 m 煤柱時,由于采動應力作用,煤柱完全處于塑性破壞狀態,不利于巷道圍巖穩定;(2)留設5 m 煤柱時,煤柱內部存在1.5 m 的彈性核,沒有完全塑性破壞,能夠承受較大的載荷;(3)留設7 m 煤柱時,煤柱內部彈性核增大到約4 m,煤柱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4)留10 m 煤柱時,煤柱內部彈性核增大到約7 m。
故此,護巷煤柱寬度不宜小于5 m。為保證沿空掘巷巷幫錨桿索的錨固可靠,窄煤柱內部彈性核不宜過小,故此決定窄煤柱留設寬度不小于6 m。
由于窄煤柱沿空掘巷受采動應力影響,圍巖較為破碎,加之地質構造等影響,將錨桿支護、注漿加固及輔助支護有機結合,形成圍巖協同控制技術[4-6]。
53151 巷掘進期間,如遇構造影響區、應力集中等圍巖松軟破碎時,需在掘進迎頭預注漿,使迎頭前方破碎煤巖體形成一個整體,以利于巷道掘進作業和頂板維護。注漿采用聚氨酯雙組分化學漿液,體積比1:1 進行注漿。注漿孔分上、中、下三排布置,下部注漿孔距底板500 mm,中部注漿孔距底板1750 mm,上部鉆孔距頂板500 mm。每排3個鉆孔,鉆孔呈扇形,鉆孔水平施工,向煤柱側偏6°~10°。鉆孔直徑42 mm,孔深10~12 m,掘進迎頭每掘進6 m 打一排預注漿鉆孔進行注漿。采用專用封孔器封孔,封孔深度4 m,封孔器外端采用注化學漿進行封孔,總封孔長度不小于4 m,孔口注漿壓力2~4 MPa。
(1)頂板支護
巷道頂板采用短、長配合的全錨索支護。短錨索規格為SKP22-1/1720-4300,每排6 根,間排距均為1 m;長錨索規格為SKP22-1/1720-7300,每排3 根,排距2 m,間距1.5 m,兩側距兩幫各1.25 m。長、短錨索均垂直頂板打設,采用樹脂加長錨固,預緊力不小于320 kN,鋼筋網和塑料網雙層網護表。
(2)巷幫支護
巷幫采用錨桿索支護。錨桿為500 號鋼材,直徑22 mm,長2.4 m,每幫每排4 根,間距0.9 m,排距1 m,距頂底板均為0.4 m;頂角錨桿仰角不大于10°,其余均垂直巷幫打設;采用樹脂加長錨固,預緊力矩不小于200 N·m;配套W 鋼護板。巷幫錨索與頂板短錨索規格一致,每幫每排3 根,間距均為1.4 m,距頂板0.3 m,距底板0.4 m;煤柱側排距1 m,煤體側排距2 m;與頂板錨固方式一致,預緊力不小于150 kN,預緊力不足時,需進行注漿加固;采用雙層金屬網護幫。
對于巷幫煤體疏松破碎,錨桿錨固力不能達到設計的150 kN 要求時,需進行輔助支護。輔助支護采用噴漿封閉、滯后注漿及單體支柱或架棚的形式。噴漿封閉厚度50 mm,滯后距離不超過50 m。單體支柱和架棚支護形式如下:
(1)煤柱側巷幫錨桿錨固力大于100 kN、小于150 kN 時,在煤柱側巷幫打設一列單體支柱,單體柱距巷幫0.5 m,排距1000 mm,滯后掘進工作面5~7 m 打設,并采用長3 m 的12#工字鋼梁支護頂板,底板采用塑料柱鞋,初撐力不小于140 kN,并采用聯柱繩連鎖,防倒到位。
(2)煤柱側巷幫錨桿錨固力大于50 kN、小于100 kN 時,采用一梁三柱支護頂板,每排打設3 根單體支柱,排距1 m,滯后工作面3~5 m 打設,前50 m 為一梁二柱,之后補為一梁三柱,頂板采用長5.5 m 的12#工字鋼梁支護頂板,底板采用塑料柱鞋,初撐力不小于140 kN,并采用聯柱繩連鎖,防倒到位。
(3)煤柱側巷幫錨桿錨固力小于50 kN 時,對此區域前后5 m 范圍進行架棚支護,按5000 mm×3500 mm 斷面架設25U 型鋼梯形棚。
巷道掘進錨網噴支護完成后,滯后工作面100 m 對巷道幫部錨桿錨固力未達到150 kN 或錨索錨固力未達到100 kN 區段巷道幫部進行滯后注漿施工。
(1)注漿參數
在煤柱側巷幫布置注漿加固鉆孔,按排布置,呈五花型,排距為2000 mm,間距為1250 mm,鉆孔布置如圖2。鉆孔直徑45 mm,鉆孔深度4 m,每排3 個鉆孔時,上部注漿鉆孔上仰15°,下部注漿鉆孔下扎15°,中部鉆孔垂直巷幫;每排2個鉆孔時,上部注漿鉆孔上仰10°,下部注漿鉆孔下扎10°。孔口之間管路為長0.8 m 的DN20 鋼管,孔內為直徑20 mm、長3 m 的塑料管;封孔長度為0.8 m。注漿采用聚氨酯雙組分化學漿,體積比為1:1,注漿壓力為1~3 MPa。

圖2 5310 高抽巷破碎巷幫聯合支護平面示意圖

圖2 滯后注漿鉆孔布置圖
(2)效果檢測
滯后注漿施工結束后,采用鉆孔窺視儀對煤柱側注漿區域進行窺視,對于注漿不密實的區域進行補打注漿鉆孔二次補注,確保注漿加固效果。
為考察留窄煤柱沿空掘巷圍巖控制效果,對巷道掘進期間的巷道表面位移及支護體受力進行了現場觀測。在巷道掘進期間巷道圍巖初期變形較大,約15 d 后,巷道圍巖變形逐漸減小。沿空掘巷巷道圍巖變形速率經歷由大到小的過程,至巷道圍巖穩定時,正常區域巷道頂底板移近量為159 mm,兩幫收縮量達到380 mm,兩幫變形主要體現為煤柱側巷幫明顯收縮。除特殊區域巷道破碎、承載能力弱、圍巖變形及錨桿索受力相對較大,其余巷道錨桿索受力均不大,能夠有效加固圍巖,實現共同承載,同時為迎接工作面回采動壓作用保留了充分變形和受力的空間。
(1)通過數值模擬分析,確定了成莊礦厚煤層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寬度為6 m,并設計了錨桿支護、注漿加固及輔助支護相結合的圍巖協同控制技術。
(2)井下試驗可知,留設6 m 窄煤柱沿空掘巷較為合理,沿空巷道處于應力降低區,巷道圍巖變形及支護體整體受力較小,“錨注輔”協同支護能夠有效控制沿空巷道圍巖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