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啟宏 李見均 賈瑞堂
(貴州黔西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貴州 黔西 551500)
煤礦應急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旨在提高應急管理的水平。學者們也進行了許多的研究,李艷強(2018)[1]針對煤礦應急管理的不足,闡述了提高應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席煜宸(2010)[2]根據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原則,構建了包括安全規劃、應急機制、應急法制、資源保障系統等要素在內應急管理體系。
為規范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應急救援能力,保證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青龍煤礦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及《貴州省煤礦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修訂)細則》等規定,制定了多項應急預案,建立了全面的應急管理體系,并以信息化為手段,實現了在線指揮,使煤礦應急管理充分做到了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響應。
青龍煤礦應急管理體系由應急預案、應急資源、應急演練、應急響應和預警信息報告構成。其中應急預案包括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理措施等;應急資源包括應急物資、救援隊、專家等;應急演練是針對應急預案進行的專項演練;應急響應是根據配置的應急資源和對應的應急預案進行響應級別設置;預警信息報告是指當出現預警條件時,預警的處理方式及信息上報的流程。
根據礦井安全風險分析評估結果,制定覆蓋各種風險隱患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青龍煤礦應急預案體系包括1 項綜合應急預案、14 項專項應急預案、14 項現場處理方案,具體構成如圖1。

圖1 青龍煤礦應急預案體系
應急物資設有消防材料庫、機電設備庫、“三防”材料庫,儲備有各類救災物資、設備,狀態完好。必要時,由指揮部及時請求能化公司調集能化公司物資供應中心及其他礦應急物資和設備。
煤礦設有專職應急隊伍,中隊現有隊員56 人,其中管理人員7 人、礦山救護中隊員27 人、門崗小隊21 人,下設4 個小隊(包括一個門崗小隊),每天保持1 個小隊值班、1 個小隊待機。同時,配備救護大隊、消防隊、醫院等救援隊伍。
應急專家隊伍由19 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高級職稱8 人,中級職稱11 人,覆蓋一通三防、機電、運輸、測量、地質防治水等多個專業領域。
根據煤礦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的內容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演練形式分為現場和桌面,演練范圍是井下及公司工廠區。3 年內綜合預案與專項預案全部演練1 次,現場處置方案每年全部演練1 次。
演練結束后需要對演練進行總結評估,成立評估小組,按照評估規定對演練效果進行分析,編制評估報告。
青龍煤礦應急響應級別及對應處理措施:
(1)Ⅲ級響應:可能造成1 人(含)以上輕傷,因災害撤離當班作業人員的事故。由現場負責人啟動現場處置方案,開展自救互救,并立即報告調度信息中心。調度信息中心報告值班礦領導、分管礦領導,并通知相關單位和人員,做好應急準備。
(2)Ⅱ級響應:造成1~2 人重傷或中毒,因災疏散50 人以下的事故。由值班礦領導或分管礦領導組織相關單位和人員開展應急救援行動。
(3)Ⅰ級響應:造成1~2 人死亡或被困,3~9人以下重傷或500 萬元以下經濟損失的事故。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報請集團公司啟動應急響應。
(4)超過礦井Ⅰ級響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在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的同時,報請集團公司啟動應急響應。
當發生應急事故時,指揮機構要啟動響應流程,現場帶班領導下達撤人命令,向調度中心匯報,調度中心立即通知事故區域人員撤離并向分管礦領導匯報,經值班礦領導同意,及時通知相關人員到調度信息中心集合,并向礦長匯報,下達應急響應啟動命令。具體應急響應流程如圖2。

圖2 青龍煤礦應急響應流程
當煤礦出現安全監測監控異常、重大隱患、調度部門收到可能發生事故的信息時,調度信息中心會采用井上下通訊、人員定位系統緊急呼叫、井下語音廣播系統等方式發出預警信息。調度信息中心接收信息后,需要進行信息通報。根據發生安全事故的級別,需1 h 內報告集團公司及各級煤監局。
信息上報時需將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地點、時間、現場情況、經過、已經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經濟損失、事故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內容全部上報,并且由調度信息中心向事故相關單位、救援隊伍、專家、醫院等通報事故情況。
為實現煤礦應急救援管理的在線調度指揮,青龍煤礦將應急管理體系的全部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開發了應急管理軟件信息系統,并與人員四統一相結合,實現了人員精確定位與應急管理的有效結合,提高了應急調度指揮的精確率。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以下功能模塊內容:
(1)應急預案。系統實現對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措施的文檔管理功能,并實現對預案審批、宣貫、培訓等管理過程的記錄和快速檢索。
(2)應急資源。為了方便從總體的角度對預案所涉及的資源進行管理,系統增加了專家庫、應急物資管理、應急救援隊管理等信息。這些資源進行集中維護,各預案在編制過程中進行引用。
(3)應急演練。系統支持對應用預案的演練模式的啟動,根據預案制定演練計劃,并將演練過程中產生的圖片、視頻、文檔等信息進行錄入保存,可快速查看演練概況及明細。
(4)應急響應。應急響應模塊分值班人員管理、響應級別設置、響應過程記錄3 個模塊。值班人員管理可維護當前調度排班人員和值班人員信息;響應級別設置是根據預案涉及到的災害類型、涉及人數、波及范圍、趨勢、啟動權限等條件確定對應的響應級別;響應過程記錄是將應急過程的全部語音、視頻、照片等相關信息進行記錄,便于事后查看。
(5)人員四統一。為了提高應急救援的準確率,系統增加了人員四統一功能模塊,按照區隊點名、礦燈領用時間、虹膜考勤時間、出入井時間設置了預警規則,實現了區隊點名、礦燈領用、虹膜考勤、人員軌跡的四統一管理,解決了人員捎卡、定位卡損壞、點名不下井等人員管理問題,實現了人員的精準定位和精確救援。
當煤礦出現應急救援事故時,根據以上信息系統維護的應急管理基礎信息,可實現人員定位、安全監控、工業視頻、通訊、應急廣播等多個系統的融合聯動;可以根據事件、事故一鍵啟動應急預案;根據響應級別,實現群呼、組呼,短信通知;同時做到應急指揮的全程錄屏、錄音,可以在一張圖上查看事故地點、區域的當前人員信息、周圍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視頻監控等,也可以快速檢索周圍的特殊工種、管理人員;如果有救援隊伍下井,會在圖上顏色區分,并快速調配相應的應急物資、應急裝備、應急專家,實現可視化指揮、圖上作戰。
系統通過匯聚企業基礎信息、監測預警信息、應急資源、應急處置信息,基于GIS 地圖提供應急預案、處置方案、周圍環境信息,實現了應急響應流程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應急信息自動通知相關人員,并預警提醒處置措施,實現了與人員定位、語音廣播等系統的應急聯動,做到了應急調度指揮,實現了應急救援、應急演練全流程追溯、全過程回放,為事故調查分析提供數據依據。
本文對青龍煤礦應急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進行了詳細研究,闡述了應急管理體系的內容,并將信息化建設情況進行描述。通過應急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健全了應急機制,提高了應急救援能力,以信息化為手段及時開展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極大提高了救援響應速度,維護了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