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汲冢爭訟與流失簡真偽之辨*

2021-07-08 02:51:38周書燦
浙江社會科學 2021年7期

□周書燦

內容提要 《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等汲冢竹書出土以來,長期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然迄今為止,汲冢書出土的年代、汲冢墓主及位置等若干關鍵性問題,仍存在著諸多無法破解的謎團。在材料并不具備、信息并不完整、證據并不充分的情況下,總體上先入為主地判定汲冢為戰國晚期墓葬,并在此基礎上討論包括《穆天子傳》《竹書紀年》在內的汲冢書的寫定年代,則未免顯得過于絕對和武斷。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來歷不明、出土背景不清的各種流失簡陸續整理出版。這些流失簡的整理出版為中國古典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新材料,同時引發了關于上博簡、浙大簡、清華簡、北大簡等流失簡真偽的質疑、辨偽及若干答辯和反擊。從學術史視角觀察,以上論辯基本上是在學術層面展開的,但論辯的性質卻頗為復雜,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

汲冢書的出土背景,古代文獻有頗多有同有異的記載,因而長期以來也留下不少懸而未決的爭議。迄今為止,盡管學術界對相關問題作過長期探討,然隨著時間流失,信息日漸模糊紛亂,諸多關鍵性問題,或將成為永久之謎。

一、汲冢盜發時間、墓主及地點的爭訟

首先,關于汲冢竹書出土年代和墓主,說法就有多種。茲擇其要者,舉之如下:

1.咸寧五年(公元279年)

《晉書》卷三《武帝紀》:“(咸寧五年)冬十月,汲郡人不凖掘魏襄王冢,得竹簡小篆古書十余萬言,藏于秘府。”①

《史記·周本紀·正義》:“《汲冢書》,晉咸和五年汲郡汲縣發魏襄王冢,得古書冊七十五卷。”②

《書斷》:“咸寧五年汲郡人不凖盜發魏安釐王冢,得冊書千(按:“千”當為“十”之訛)余萬言。”③

《汗簡》卷七《敘略》:“晉史公云,咸寧中汲人盜魏安釐王冢,得竹書十萬余言。”④

以上幾條記載中,《史記·周本紀·正義》所記,“咸和”顯然“應是咸寧之誤”⑤。汲冢書出土于晉咸寧五年,即公元279年,是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惟《晉書·武帝紀》《史記·周本紀·正義》說,汲冢墓主為魏襄王;唐張懷瓘《書斷》、郭忠恕《汗簡》則謂為魏安釐王。

2.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后序則言:“太康元年三月,吳寇始平……會汲郡汲縣有發其界內舊冢者,大得古書,皆簡編科斗文字。發冢者不以為意,往往散亂。科斗書久廢,推尋不能盡通。始者藏在秘府,余晚得見之,所記大凡七十五卷,多雜碎怪妄,不可訓知。”⑥太康元年說,并見于孔穎達疏,《北堂書鈔》卷一〇一引,《太平御覽》卷五五七《禮儀部》三六《冢墓》,以及《晉書·衛恒傳》《晉書·律歷志》《隋書·經籍志》等。杜預僅言及“發其界內舊冢”,卻并未說墓主何人。孔穎達疏引王隱《晉書》云:“太康元年汲郡民盜發魏安釐王冢,得竹書漆字科斗之文”⑦。《北堂書鈔》卷一〇一同樣引王隱《晉書》則云:“太康元年汲縣民盜發魏王冢,得竹書漆字”⑧。《太平御覽》卷五五七《禮儀部》三六《冢墓》:“王隱《晉書》曰:初,太康元年,汲縣民盜發魏安釐王冢,得竹書漆字”⑨。孔穎達疏引王隱《晉書》、《太平御覽》卷五五七《禮儀部》謂汲郡人盜發的是“魏安釐王冢”,《晉書·衛恒傳》《晉書·律歷志》《隋書·經籍志》則皆謂汲郡人盜發古冢即“魏襄王冢”⑩。

3.太康二年(公元281年)

《晉書·束皙傳》:“初,太康二年,汲郡人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車。”?此外,太康二年說還屢見于荀勖《穆天子傳序》?、《太公呂望表》?及《太平御覽》?、《北堂書鈔》?、《初學記》?等所引。汲冢墓主,《晉書·束皙傳》并未明確肯定為魏襄王或安釐王,兩存其說;其它文獻則僅僅云“古冢”“汲郡冢”等,并未說墓主何人。

此外,汲冢書出土年代還有,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太康八年(公元287年)?等說法。有的學者據《郡齋讀書志》“《穆天子傳》六卷。右晉太康二年,汲縣民盜發古冢,所得”?之記載,已指出,《文獻通考》“太康六年”,“乃傳抄訛誤,當作‘太康二年’”?,甚是。太康八年(公元287年)說,亦僅見一說,疑問頗多。如陳夢家由“杜序作于太康三年,皇甫謐已見竹書,而據《晉書》本傳謐卒于太康三年”判定“竹書之出不得晚于此年”,斷言“八年之說,決不可信”。陳氏的推論,頗有根據,言之成理。排除太康六年、太康八年二說后,我們將汲冢書出土年代和墓主的各種說法,表之如下:

其次,不惟汲冢書的出土年代和汲冢墓主問題,學術界長期存在不少爭議,迄今為止,“汲冢竹簡”出土的地點,無論在歷史文獻上,還是在考古調查中,均未得到科學的定論。古代地方志記載和口耳相傳中,出土竹書的汲冢地望,說法至少有晉汲縣西偏、娘娘廟前街村南、衛輝府城西、輝縣占城鄉大梁冢村北等多種說法。其中,輝縣占城鄉大梁冢村北說,或冢名與戰國中后期魏都大梁名巧合外,并無任何有說服力的文獻證據,其他幾種說法,仍處于爭訟之中。

二、學術界對汲冢書出土年代、汲冢墓主和地點的推定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汲冢書出土年代、汲冢墓主和地點的考訂與推測,一直沒有停止過。

1.關于汲冢書出土年代考訂

迄今為止,學術界對汲冢書的出土年代問題,已初步在一定范圍內形成若干相近的意見。多數學者,調和咸寧五年、太康元年、太康二年諸說,并加以疏通。

如雷學淇綜合古代文獻中的不同記載,即作如是推斷:

竹書發于咸寧五年十月,明年三月吳郡平,遂上之。《帝紀》之說,錄其實也。余就官收以后,上于帝京時言,故曰太康元年。《束皙傳》云二年,或命官校理之歲也。

雷氏推測,頗有一定道理。此后,朱希祖在充分肯定“雷說是也”的同時,稍作補充:

出土年代 墓主 文獻來源咸寧五年(公元279年)魏襄王 《晉書·武帝紀》《史記·周本紀·正義》魏安釐王 《書斷》《汗簡》未詳 《春秋經傳集解》后序云“界內舊冢”,《北堂書鈔》卷一〇一引王隱《晉書》曰“魏王冢”。魏安釐王 孔穎達疏引王隱《晉書》,《太平御覽》卷五五七《禮儀部》。魏襄王 《晉書·衛恒傳》《晉書·律歷志》《隋書·經籍志》太康二年(公元281年)魏襄王或安釐王《晉書·束皙傳》未詳 荀勖《穆天子傳序》《太公呂望表》及《太平御覽》、《北堂書鈔》、《初學記》引。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惟云“吳平遂上之”,恐尚嫌過久。蓋出土在咸寧五年(公元二七九年)十月,當時地方官吏即表聞于朝,汲至洛京雖隔黃河,相去不過二三日程,及帝命藏于秘府,至遲必在太康元年(公元二八〇年)正月。否則露積于汲冢,則有散佚之虞,保管于郡府,亦有疏失之慮,何能待至吳平而后獻邪?當收藏秘府之時,正大舉伐吳之際,軍事孔亟,未遑文事。及三月吳平,論功行賞,吳土戰亂,尚未全定,故至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春始命官校理也。王隱《晉書·束皙傳》云:“汲郡初得此書,表藏秘府,詔荀勗、和嶠以隸字寫之。”可以證明之。三事不同時也。

陳夢家以為,“王隱為東渡前人,荀勖為編校竹書之人,《太公望表》作于太康十年,故太康二年之說較為可信”,并推測云:“元年十月出土,而官收車送當在次年,故諸書均謂二年出土也”。陳氏的推測,亦可備一說。惟其“疑咸寧五年十月為太康元年十月之誤”,則不知其有何根據。

2.關于汲冢墓主的討論

古代文獻所記汲冢墓主問題,歷來爭訟更甚。朱希祖一方面推測,“汲冢中既有玉律鐘磬,則為王者之冢自無疑義。而汲為魏地,《紀年》為魏國人所記,則謂為魏王冢,亦屬合理”,與此同時,又反復強調,古代文獻所記“諸說皆無確證”。“汲冢為魏襄王冢或安釐王冢,皆屬臆測,非有他種書籍或物品以為證據,則不可斷定為何王之冢。蓋《紀年》與《周書》、《國語》及《穆天子傳》等,皆為普通史書傳記,偶以殉葬,不可據此以斷定何王之冢也”。“茍無其他實證,則謂為襄王冢或為安釐王冢,皆屬武斷,不足為訓”。總之,朱氏一方面相信古代文獻所記,汲冢為魏王之冢,但同時又強調:“蓋所謂魏王冢者,自襄王、昭王、安釐王、景湣王皆可,惟不能出于襄王以前耳”。對于文獻中記載較多、流傳較為廣泛的汲冢為魏襄王墓或魏安釐王墓的說法,朱氏結合古代文獻記載,一一予以反駁:

言汲冢為魏襄王冢者,蓋因《紀年》終于魏之今王。荀勗《穆天子傳序》云:“案:所得《紀年》,蓋魏惠成王子今(原文誤作“令”)王之冢也,于《世本》蓋襄王也。案《史記·六國年表》,自令王二十一年(公元前二九八年)至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二一三年)燔書之歲,八十五年,及至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初得此書,凡五百七十九年。”尋《史記》之哀王,即《世本》之襄王,哀王二十三年而卒,故二十年時稱為“今王”。然二十一年今王未卒,何能即以竹書從葬?故荀勗所記諸年,蓋指《紀年》絕筆后之年,后人誤以為竹書入冢之年,則不可通也。于是又有謂哀王之卒即在二十年,以回護其說者。《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索隱》云:“汲冢《紀年》終于哀王二十年,昭王三年喪畢始稱元年。”其意謂哀王二十年已卒,《史記》稱哀王二十三年者,以其子昭王三年喪畢,始稱元年。案:戰國之時,鮮有行三年之喪者,此其說既不足信;又踰年改元則有之,踰三年改元亦未之聞。且哀王既卒,何以稱“今王”乎?是又不可通也。左暄《三余偶筆》云:“襄王葬時以此書附之冢中,未即加謚,故仍稱文曰今王,其為襄王冢所得無疑。若以為安釐王冢,不應缺昭王并安釐王兩代事不書。且襄王之薨至安釐王之葬,已五十余年,亦無不加謚之理。”案:周制,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葬必稱謚,如葬桓王是也。諸侯卒稱爵稱名,葬亦稱謚,如隱公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冬十有二月癸未葬宋穆公是也。左氏泥于《紀年》為魏國史官所記,則何僅記至哀王二十年?豈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史官失職乎?又云若為安釐王冢,不應缺昭王、安釐王兩代事不書,左氏誤認《紀年》為魏國國史,從古至今,未聞以其國史殉葬者,且亦未聞殉葬之國史必記至所葬之王末年者。……自晉以來,都誤認《紀年》為魏國國史,故諸家解釋,牽強附會,多不可通。

綜上可知,朱氏尚確信文獻記載以汲冢為戰國時期魏王冢,惟通過尋找若干反證,批評學術界在缺乏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的前提下,武斷判定汲冢為何王冢之“牽強附會,多不可通”。較之于此前的學者,朱氏關于汲冢墓主的考證,是有價值的。然而,朱氏卻忽略了另一種可能,僅僅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和口耳相傳的舊說,即先入為主地判定汲冢為戰國時期的魏王冢,不僅理由并不充分,而且還存在諸多難以自圓的謎團和疑問。如陳夢家即曾有過懷疑:“魏自惠王至魏亡都大梁,帝王陵不當在汲,……必非魏王之墓”。在我們今天看來,陳夢家的懷疑不無道理,應值得重視。

3.關于汲冢位置的推測

較之于汲冢書出土年代和汲冢墓主,汲冢位置問題則顯得更為復雜,也更難說清楚。有的學者指出,晉汲縣西偏說屬于原始記錄,而汲城故城附近說、汲城村東娘娘村“娘娘冢”說、輝縣占城鄉大梁冢說屬于后世訛傳,汲城村西南說亦不足信。汲冢應是與山彪鎮墓地相關聯的墓葬,即汲冢在山彪鎮墓地一帶是可信的。該說顯然建立在汲冢為戰國晚期魏墓之文獻記載與傳說的基礎之上,先入為主所做出的推斷。目前看,這一推斷仍存在諸多疑問。以1935年8月開始發掘的山彪鎮一號大墓為例,報告列舉棺槨之間明器的情況:墓西北隅大致是鼎彝之屬;西南余大致是壺鑒之屬;簠簋尊豆皆在西壁下;鐘镈石磬皆在南壁下;東南隅以車馬飾為多;東北隅及北側,以兵矢之屬為多;北壁下大都是小器作工具類;鏟幣分放四隅;其他小件車馬兵器,遇隙即補,方位無定……報告還指出,山彪鎮墓葬的發掘成果,在考古學、歷史學上的貢獻,“首推水陸攻占圖鑒的發現”,“其次為列鼎制度的發現”。以上信息表明,山彪鎮墓葬的主人的身份,顯然更大可能為武職的軍事將領,這與主張汲冢在山彪鎮說的學者的“汲冢當為魏太史墓”又一推測,自相矛盾。此外,汲縣山彪鎮戰國墓的埋藏年代,尚存在不小爭議。雖然報告籠統地說,山彪鎮墓葬“是戰國晚期的”,但另有學者通過對一號墓出土禮器、樂器、兵器、車器的形制、花紋以及技術手法進行綜合分析,認為“它們都是代表了戰國早期的作風”,并推斷山彪鎮一號墓的年代,“當屬于戰國初年”,“很可能就是魏多的墓葬”。近年來另有學者推測,山彪鎮一號墓的時代應在春秋晚期,墓主應是晉國大夫級的人物;也有學者認為,山彪鎮一號大墓為春秋戰國之交晉國魏氏貴族墓。既然如此,從年代上講,衛輝山彪鎮戰國墓當與出土《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等竹書的汲冢,似乎并無什么關聯。

也有學者指出,汲冢遺址位于近河南省衛輝市西南10公里外的孫營村鎮廟前街村南200米處。據《汲縣縣志》記載,此處原分布有7個大冢,文革期間,遺址內7個冢的封土陸續被平掉。近年來文物考古工作者對汲城和汲冢遺址進行多次調查,依據娘娘廟前街村村民從村南3號冢征集到的一些文物,如陶豬圈、陶灶、陶井等遺物看,遺址具有典型的東漢時期的風格。再者,據2009年8月1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部分專家根據墓冢出土的五銖錢、經文、墓磚、石門等分析,3號冢應為漢墓無疑,因墓為繩紋小磚多室墓,且有作為生活器具的陶豬圈、陶灶臺等,判定它可能為漢墓,并且是東漢的墓葬。專家指出,汲城西城墻外三冢和娘娘廟前街村南七冢目前都沒有足夠的實物和文獻論證其為真正的“汲冢書遺址”,對它們的認定仍處在探索階段。顯然,目前的文獻記載和考古學材料尚難以為汲冢的確切位置提供支持。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是,究竟是考古工作者尚未找到出土竹書的汲冢的位置,抑或是出土竹書的汲冢,原本就是東漢時期的墓葬,根本不是什么戰國時期魏王墓或戰國古冢?而汲冢的年代,直接影響到包括《穆天子傳》在內的汲冢竹書的成書年代,因而對出土竹書的汲冢遺址的調查與發掘,對于解決包括《穆天子傳》的成書年代等學術史上一系列聚訟紛紜、懸而未決的諸多繁難問題,則具有傳統史學無法替代的重要價值。

綜上可知,古代文獻記載和歷代口耳相傳的有關汲冢書出土年代、汲冢墓主及位置等信息,隨著時間流失,或日趨模糊紛亂。不惟如此,甚至就連汲冢竹書的字體,也分別有小篆科斗文、古文多種說法。迄今為止,有關汲冢、汲冢竹書相關的若干信息,仍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爭訟下去。由于文獻記載的簡略歧異及考古資料信息的散佚,諸如汲冢墓主、位置等關鍵性問題,甚或有可能成為永久之謎。

在我們今天看來,相關信息的模糊并不影響《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等為西晉時期汲郡古墓所出古書這一客觀事實。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將汲冢所出《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等竹書斥為“偽書”。然而迄今為止,學術界在材料并不具備、信息并不完整、證據并不充分的情況下,總體上先入為主地判定汲冢為戰國晚期墓葬,并在此基礎上討論包括《穆天子傳》《竹書紀年》在內的汲冢書的寫定年代,一聽到《汲冢周書》“殆漢后人所為也”,以及《穆天子傳》“為漢后人作”、“《穆天子傳》應該是最早成于漢武帝時”等不同聲音,就以尚存在諸多重大爭議,遠未成為定論的“《穆傳》在戰國末年就已被埋入魏襄王墓中”,“墓主定為魏王是眾所公認的”作為“證據”而斷然否定,則未免顯得過于絕對和武斷。

三、當前流失簡真偽之辨的若干思考

綜前所論,汲冢竹書出土的年代及汲冢位置、墓主等一系列問題,隨著時間流失,諸多極其重要的信息變得日趨模糊。長期以來,在晉代以來,學術界在多相抵牾的各種舊說基礎上所作的種種考訂,不僅沒有使得長期以來的種種爭訟達成共識,相反,學術界對于汲冢墓主、墓葬年代等關鍵性問題的認識,分歧卻越來越大。這些關鍵性問題不解決,《穆天子傳》等汲冢書的寫定年代的下限就無法確定。

和汲冢竹書出土信息存在諸多爭議的情形不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來歷不明、出土背景不清的各種流失簡陸續整理出版。各種流失簡的整理出版為中國古典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新材料,同時引發了關于上博簡、浙大簡、清華簡、北大簡等流失簡真偽的質疑、辨偽及若干答辯和反擊。從學術史視角觀察,以上論辯基本上是在學術層面展開的,但論辯的性質卻頗為復雜,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

在各種流失簡中,對上博簡真偽質疑的文章不多,目前能檢索到的代表性文章主要為劉蔚華先生的兩篇系列文章。劉文頗類今文學家的作風,推斷多于考證。尤其如文中“正當國內外掀起研究上博竹書的熱潮之際,離奇地發生了主持收購這幾批竹簡的馬承源前館長非正常死亡,在全國文化學術界痛挽這位著名學者的時候,難道不需要反思一下其中的原由,深思一下同購進盜墓簡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嗎?”“原館長馬承源所說的假竹簡‘我們就曾上過當’指的是哪批竹簡呢,是不是指的這批上博竹書呢?除了這批上博竹書外,上博還在其它竹簡上‘上過當’嗎?”之類極富想象的推測,僅僅引發若干非專業學者的好奇和部分媒體的大肆炒作,并未看到專業人士對劉氏質疑文章的正面回應。總的來看,劉氏對上博簡真偽的質疑缺乏科學的態度和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并不具有任何學術價值。

學術界對浙大簡和北大簡《老子》篇的“辨偽”,均是由邢文先生發起的。與此同時,邢氏對兩種流失簡的“辨偽”也遭遇到專業學者的回應和反擊,并分別引發了小范圍的拉鋸式論辯。辯論雙方,各執一端,也恰恰說明邢氏對浙大簡和北大簡《老子》的辨偽,在證據、方法和思路方面尚存在不少問題。同樣,“業內主流”學者對浙大簡集體失聲及冷處理的默認態度,回避了浙大簡整理者的反擊意見及學術界關于浙大楚簡《四日至》天文歷法內涵及其意義的討論,日本學者淺野裕一、小澤賢二從天文歷法學、易學、東洋史學、思想史學、古文書學、音韻學、古文字學等角度對邢氏各項質疑的解答,顯然并不利于學術研究的深入與問題的最終解決。至于邢文中“要證明雞蛋是臭的,需要把它吃下去嗎”之類情緒宣泄類的表述,則更有違學術民主,阻滯和窒息了百家爭鳴的優良學風。

和對浙大簡的冷處理的默認態度恰好相反,“主流”學術界對北大簡、清華簡則基本上呈現出充分肯定的一邊倒態勢。如有的學者指出,“從書寫筆法和書風來看,清華簡造假的可能性不大”,“從材質層面講,這批竹簡來自戰國時代無疑。如果質疑系偽造,那么造假者到哪里能尋來2000多支戰國時代的無字竹簡?”在絕對含水率分別為400%、440%、330%的竹簡上寫文字,“實在是比登天還難”。“從物理角度判斷,清華簡存在偽造的可能性極低,除非造假者具有巧奪天工的非凡能力”。“倘若有人覓得2000多支戰國無字簡,又以古墨寫字不露破綻,再以污物包裝不損字跡,實可謂鬼斧神工了”。學者還特別強調指出,質疑清華簡為偽簡的學者,“沒有一個是搞古文字研究的”,“明顯表現出了雙重價值標準的傾向”,“存在偏見或意氣之爭”。而更有自認為屬于“核心學術圈”的學者繼續強調,“飽水率現在就做不出來”,并據此斷言“已經鑒定過的簡牘都沒有問題”,“講真偽問題的人都是外行”。凡此表明,“主流”學術圈以壓倒性優勢,對清華簡的態度基本為“造假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沒有問題”。

流失簡的共同特點,即均未經過科學發掘。由于流失簡來歷不明、背景不清,遭到學者的懷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非經科學發掘的簡牘真偽的鑒定,長期被學者視為“簡牘領域最棘手、也最敏感的難題”,正如有的學者所言,“對‘清華簡’的鑒定可能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流失簡的真偽之辨也必然長期困擾著中外學術界。由于該問題極其復雜,茲僅僅從學術史視角就學術界有關流失簡真偽之辨的討論,略陳以下管見。

1.辯論是否存在雙向標準傾向和意氣之爭?

綜前所論,有的學者批評某些質疑清華簡為偽簡的學者,“明顯表現出了雙重價值標準的傾向”,“存在偏見或意氣之爭”。筆者以為,這一傾向和現象,似乎并非僅僅彰顯于清華簡的真偽之辨。前舉以“辨偽”見長的邢文先生,對浙大簡和北大簡《老子》的“辨偽”,在證據、方法和思路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是否存在對不同流失簡采取先入為主和不同價值標準的傾向?這一點,學術界似乎皆心知肚明,毋須多語。去除意氣之爭、情緒宣泄等非學術因素的干擾,端正學風,讓流失簡的真偽之辨回歸到學術研究的道路上來,辯論雙方應平心靜氣地進行學術討論,理性地開展學術批評和反批評,提高論辯的學術質量,推進流失簡真偽之辨向更高水平發展。

2.辯論中默證法之使用,既無法證真,也無法證偽,流失簡的真偽之辨具有長期性、復雜性。

3.克服辯論中推論多于考證,主觀武斷的不良傾向,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逐步夯實研究基礎。

在各類流失簡證真方面,都存在從材質、飽水率、測年、專家鑒定以及簡的內容、書法等方面反推“造假可能性不大”,“比登天還難”。這種反證法顯然推論多于考證,和默證法一樣,存在不少的問題。諸如邢文即反駁說:“泱泱中華,人才濟濟,網絡時代,資源共享,掌握楚簡作偽的雕蟲小技,何難之有?”再如,以飽水率、測年、專家鑒定為例,浙大簡的整理者也稱:“經簡帛專家鑒定,此批竹簡為戰國楚簡,委托北京大學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室為竹簡作了碳—14測試,這批竹簡的年代,約為公元前三四〇年”,“飽水率極高”,“在竹簡的整理過程中,簡牘研究專家、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胡平生研究員,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任陳偉教授,北京大學李零教授、朱鳳瀚教授,先后觀摩了竹簡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與此同時,“核心學術圈”的某些學者卻講到:“凡經過真正出土文獻的專家集體鑒定過的簡牘,還沒有一宗材料是真偽難辨,或是原來被認定為真,后來又證明是偽的。浙江大學藏簡的情況很特殊,當時的鑒定團隊也認定是偽的,后來因為各種特殊原因出版了,其結果就是學術界一片沉寂,這已經表明了態度”。浙大簡這一“很特殊”的情況,在“圓滿”回答“已經鑒定過的簡牘都沒有問題”這一判斷的同時,也給學術界留下更多值得深深思考的問題。

注釋:

②司馬遷:《史記》卷四《周本紀》,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49頁。

③張懷瓘:《書斷》,載《泰州文獻》第四輯,鳳凰出版社2015年版,第4頁。

④郭忠恕編:《汗簡》,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42頁。

⑤陳夢家:《汲冢書考》,載《六國紀年》,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73頁。朱希祖也指出,《史記·周本紀·正義》謂在晉咸和五年,“此實咸寧五年之誤”。朱希祖:《汲冢書考》,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11頁,注釋①。

⑧?虞世南:《北堂書鈔》,中國書店1989年版,據光緒十四年南海孔氏刊本影印,第386、186頁。

⑨?李昉等:《太平御覽》,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2520、1106頁。

⑩《晉書》卷三十六《衛恒傳》:“太康元年,汲縣人盜發魏襄王冢,得策書十余萬言。”載房玄齡等《晉書》卷三十六《衛恒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061頁。《晉書》卷十六《律歷志上》:“武帝太康元年,汲郡盜發六國時魏襄王冢,亦得玉律。”“汲郡盜發六國時魏襄王冢,得古周時玉律及鐘、磬。”載房玄齡等《晉書》卷十六《律歷志上》,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475、490頁。《隋書·經籍志》:“晉太康元年汲郡人發魏襄王冢,得古竹簡書,字皆科斗。”載魏征等《隋書》卷三十三《經籍志二》,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959頁。

?《初學記》卷十二《秘書監九》“次竹書”下記載:“太康二年汲郡冢中得竹書,勗躬自撰次注寫,以為中經,列于秘府。”載徐堅等《初學記》,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95頁。

?《文獻通考·經籍考》:“《穆天子傳》六卷。晁氏曰:‘晉太康六年,汲縣民盜發古冢,所得凡六卷八千五百一十四字,詔荀勗、和嶠等以隸字寫之云’。”載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華東師大古籍研究所標校,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511頁。

?《尚書·咸有一德》孔穎達疏:“《紀年》之書,晉太康八年發魏安釐王冢得之”。孔穎達:《尚書正義》卷八《咸有一德》,載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上冊,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65頁。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校證》,孫猛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6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国产性爱网站|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婷婷五月在线| 国产成人欧美|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欧美不卡| 色播五月婷婷|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国产激情第一页| 香蕉精品在线|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国内精品91|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在线观看视频99| 99re视频在线|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欧美精品不卡| 色婷婷丁香|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99热最新在线| 爱做久久久久久|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91福利片|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91久久夜色精品|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亚洲成在线观看|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不卡在线看|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熟妇无码人妻|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日本免费a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