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含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令不少人養成了加班熬夜、飲食不規律等不良習慣,也落下了胃疼的毛病。
不少人一旦胃疼,就會服用止痛藥。其實,止痛藥只是減弱疼痛感,并沒有祛除病因。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盲目服用止痛藥,不僅掩蓋疾病癥狀,不利于治療,還可能加重病情。區分胃痛,找到病因和及時就醫才是明智之舉。
1.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屬于胃痛最常見原因,可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消化不良兩種。前者主要與運動功能障礙、內臟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增多、幽門螺桿菌感染和精神心理因素有關;后者主要與消化系統疾病有關。當發生消化不良時,患者會有上腹痛、胃脹、噯氣等不適。
處理意見:日常生活注意規律進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忌酒,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遵醫囑服用促消化以及促進胃動力藥物。若長期或嚴重消化不良,伴有消瘦、貧血等“報警”癥狀應及時就醫,排除有無消化系統器質性病變。

2.胃痙攣。胃痙攣是指胃部肌肉抽搐,常表現為胃部劇烈灼熱疼痛,還會有惡心嘔吐、手腳發涼等情況。
處理意見:胃痙攣的發生往往與進食寒冷刺激食物、腹部肌肉拉傷、氣溫驟降等有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以上情況發生,做好保暖。一旦發生胃痙攣,一般可通過按摩、熱敷、飲用熱水等緩解不適。若疼痛持續加重、反復不能緩解,則需及時就醫。
3.胃潰瘍。胃潰瘍引起的疼痛多位于上腹部、胸骨、劍突后,常呈隱痛、鈍痛、脹痛或燒灼樣痛。疼痛一般在進餐后1小時內出現,約1~2小時后緩解,直至下次進餐后再重復出現上述癥狀。其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如阿司匹林)及飲食因素、胃酸分泌增多、精神緊張等有關。
處理意見:胃潰瘍患者應行胃鏡檢查進一步明確,并檢查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若感染應及時接受根除治療,一般選擇四聯療法(兩種抗生素+抑酸藥+胃黏膜保護劑)。飲食上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喝濃茶、咖啡、飲料等。若發生嘔血或黑便、上腹部劇烈疼痛不能緩解,應及時到消化科就醫。
4.急性胃炎。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導致的急性胃腸炎,患者除了胃痛以外,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發熱、脫水等癥狀。
處理意見:若癥狀較輕,腹瀉次數不多(小于5次),盡量臥床休息,口服糖鹽水,及時補充體液;酌情短期禁食,或攝入清淡流質、半流質食物,如米湯、藕粉等。如果病情嚴重,尤其是年老體弱者,需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檢查和用藥,否則可能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
人體腹腔里有很多重要器官,有時很難根據腹痛部位,自行判斷腹痛真正原因。所謂的“胃痛”也有可能是胰腺炎、闌尾炎、膽結石、膽囊炎的表現。因此,對于病情反復、不緩解者,及時就診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