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西
雖然水生植物不用擔心缺水這個難題,但卻會遇到水中氧氣、二氧化碳和光線都不足的麻煩。為了適應水中生活,水生植物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進化出了最適宜生存的形態特征和內部構造,成為出色的“游泳運動員”和“潛水員”。除了根和莖外,葉子也是它們在水中生存的法寶。
熱愛生活的你一定發現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水生植物,為了能夠更多地接觸陽光和空氣,它們的葉子都漂浮在水面上,并且面積都不小。現在就來看一下這些“游泳健將”的代表。
為了安全地生長和繁衍生息,王蓮的葉片藏有玄機, 你只需要將它的葉片翻過來,就會發現其中的小秘密:許許多多凸起的葉脈縱橫交錯,形成了復雜的網格狀結構,其復雜程度堪比北京地鐵線,這樣的結構如同傘的骨架一樣將葉片撐起,這也是它能承重的原因。
其次,王蓮的葉片和葉脈中還有很多空腔,腔內充滿了空氣,使得自己的“王者之葉”可以浮于水面之上。此外,王蓮的葉子背面以及葉柄上還布滿了尖刺,能夠保護自己不被生活在水里的動物吃掉。
在上一期里,我們已經知道沙漠植物為了生存下來,不惜對葉子“下狠手”,它們的葉子有的變小,有的變厚,有的甚至直接“刪除”了葉片。沙漠植物一生都在為缺水問題發愁,那生長在水里的水生植物,應該就沒有這些煩惱了吧?NO!對某些水生植物來說,它們的生存環境可能比陸生植物還要殘酷得多!它們會碰到什么樣的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呢?
為了安然無恙地漂浮在水面上,一些植物的背面或者葉柄處膨大會形成特殊的囊狀結構,以便儲存空氣、增加浮力,比如臭名昭著的外來入侵植物——水葫蘆,也叫“鳳眼藍”。由于水葫蘆生長速度極快,一長就是一大片,所以對水域環境也有著不小的影響。
除了讓葉子浮在水面上,另一些水生植物選擇了另一種方法——將葉子沉入水中,最常見的就是魚缸或池塘里的各種水草。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沉入水中的葉子大多較為狹長、輕薄,或呈羽毛狀。這樣一來可以增大葉子與水體的接觸面,也就能吸收到更多的氣體并獲得更多的陽光,從而減少水流沖擊所帶來的傷害。
在我國南北方各地的池塘或水溝里常見的一些沉水植物有金魚藻、穗狀狐尾藻等,它們的葉子呈絲狀或羽毛狀,在水中肆意飄搖,一點也不擔心被淹死。
此外, 如果五六月份的時候你去瀘沽湖玩,還可以看到那里的明星植物——“水性楊花”,其實它的學名叫波葉海菜花, 也是一種在水底泥土扎根的沉水植物。葉片薄薄的可以透光,有利于讓所有的葉片都能享受陽光。葉片呈長條形,輕薄柔軟且多褶皺,長度可達將近一米,邊緣如波浪,在水中飄飄蕩蕩。這種特殊形態讓它更能適應水中缺氧、弱光的環境,并減少水流沖擊帶來的傷害。不過要注意,如果水質過于渾濁,或者因為污染導致藻類在葉片上生長,還是會影響波葉海菜花的光合作用。
在殘酷的自然選擇下,植物的求生欲和智慧可不止如此!下一期,植物又將展現哪些神奇的技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