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了數千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通過二十四節氣知識在幼兒園的傳授,可以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促進每一個孩子全面多元化地發展。霜降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歷十月二十三日左右交節,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本文以霜降節氣為例,淺談二十四節氣知識在幼兒園的傳授。
一日活動滲透節氣元素
環節活動 一是保護身體我知道。霜降節氣意味著冬天的開始,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因此,此節氣后要注意保暖防寒。針對節氣特點,我們引導小班幼兒學習塞褲子的方法,并教了塞褲子的小兒歌,孩子們學得很認真。中大班幼兒練習自己穿脫衣服,根據氣溫的變化穿合適的衣服,多喝水,多運動,早睡早起保護自己。二是節氣美食真好吃。到了相關的節氣,保健醫會制定相關節氣的食譜,同時采買符合節氣的美食,讓孩子們通過品嘗感受節氣的氛圍。比如霜降節氣,孩子們吃的是紅根栗子雞和柿子。紅根栗子雞中,胡蘿卜富含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對幼兒視力有一定保護作用;栗子軟糯香滑,秋季食用最佳;雞肉溫和不燥,三者搭配在一起可口又富含營養。至于霜降為什么吃柿子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民間有關大明皇帝朱元璋在落魄時吃柿子過冬的傳說。第二個原因在于柿子富含多種維生素,口感好,可以御寒。因此,有了霜降節氣吃柿子的習俗。
教育活動 一是醫生進課堂。保健醫在霜降前后走進我們的教室,給孩子們講解一些秋季保健的小常識。同時,每到節氣到來,醫務室的醫生會整理相關節氣的知識,張貼到家園宣傳欄里,向家長宣傳相關節氣的小知識。二是壯族霜降節。我國幅員遼闊,有五十六個民族,他們是怎么過霜降節的呢?老師通過圖片、視頻引導幼兒了解壯族的人們是如何過霜降節的。看完視頻,老師會給孩子們播放節奏歡快的音樂,引導幼兒隨音樂跳起來,感受少數民族過霜降節氣的愉快氛圍。
季節和節氣活動相結合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一年四季的變遷。在季節中體驗節氣,對于了解節氣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霜降節氣是秋天的節氣,秋天樹葉變黃了、變紅了,孩子們搜集了各種樹的樹葉,通過將這些小樹葉進行拼擺,孩子們創造出了各種造型,如小樹、小魚、小蝴蝶、氣球等等。中大班的孩子們拿著紙、筆,在園內觀察樹木、花草的特點,繪出了一幅幅寫生畫。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孩子們感受了節氣特征和四季變遷。
節日、節氣活動相結合
教師以二十四節氣為核心內容,以中華傳統節日為抓手,幫助幼兒從各個方面了解二十四節氣,提高了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霜降節氣,全園的孩子們進行了詩歌朗誦會活動。小班的孩子們以接龍的方式,背誦了霜降節氣的小兒歌。中大班的幼兒結合季節特點,分享了相關的古詩詞。除了霜降節氣外,在重陽節和寒露節氣,我們開展了“九九吉祥慶重陽,過寒露”的活動。節日和節氣相結合開展相關活動,不僅加深了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的理解,還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傳統節氣的文化內涵,并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環境布置突顯節氣氛圍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每逢節氣到來,我們都會在一層大廳進行環境的布置,讓孩子更加直觀地了解這個節氣相關的風俗習慣、美食等。加深了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熱愛。在霜降節氣,園里購置了很多的菊花擺放在了大廳。教師帶著孩子們去賞菊。孩子們發現菊花種類很多,他們仔細觀察著,看到胭脂點雪、金黃后等菊花時,孩子們說菊花的花瓣像彎彎的月亮……看到乒乓菊,孩子們說像一個大皮球……看到嫦娥奔月的菊花,孩子們學著嫦娥的樣子舞動著自己的身體……通過欣賞菊花,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菊花,發展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了解了霜降節氣的風俗——賞菊會。
家園合作,在玩中了解節氣文化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霜降是秋天的節氣,基于此,我們請家長利用周末的時間,和幼兒一起做一道有關秋天或者霜降的美食。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力所能及地幫助爸爸媽媽做事情,他們還將自己的制作過程拍照做成了小冊子,分享給小伙伴們。家園合作,不僅有利于親子關系的融洽,還能幫助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節氣文化的了解,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做中學。
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二十四節氣的教育內容,教師需要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挖掘生活中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內容,從多方面幫助幼兒理解。二十四節氣蘊含著大自然的奧秘,通過各種活動把節氣知識帶給孩子,讓孩子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感受節氣、體驗節氣、了解節氣,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讓民族文化根植于每名幼兒心中。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一幼兒園海晟實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