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環
海森高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國,其核心理念是主動參與學習。在海森高的教育模式中,活動是由幼兒發起的,通過與人、材料、事件、思想的直接互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目前由于海森高教育理念的引入時間較短,教師普遍缺乏相關區域活動的開展經驗和具體的實施開展策略,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較大的不足。本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填補當前相關理論策略上的研究空白,通過對相關問題的分析和策略的提出,豐富具備實踐價值的理論體系,為當前海森高教育理念的引入和進一步推廣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讓更多的幼兒園了解海森高教育理念,同時為一線教師開展海森高理念下的區域活動提供一定的策略幫助,讓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得到提升,讓幼兒享受寓教于樂的區域活動。
海森高主動學習下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
區域活動的設計 具體來說,在活動設計上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在傳統的區域活動設計方案上進行調整,通過改變區域活動的內容,增加材料的形式與類別,減少教師的過多干預和任務性的要求指導來提高區域活動的互動性、延伸性和主動學習性。這種區域活動的設計思路一般應用在剛接受海森高教育理念,處于轉型期間的學校。另一種思路是打破傳統區域活動板塊化的空間分割,不再以主題性的活動目標對孩子進行活動的約束,而是利用材料的相關性構建一個更大空間的活動區域,讓孩子利用材料自主選擇互動方向和活動目標。
投放材料的選擇 由于海森高教育理念下的區域活動開展不再是以學科、主題等類別進行劃分,而是根據投放材料的相關性進行合理分配的,由此材料的投放要更加強調物品種類上的多樣性、使用難度的層次性、材料組合變化的拓展性等。區域活動投放的材料越契合這三種特性,所進行的活動內容就越能迎合幼兒的意圖需求,使得材料真正為活動的設計策略所服務,而不會出現材料決定活動的教學誤區。
教師指導觀念的轉變 在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普遍作為區域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以高位的身份引領幼兒進行活動的開展。區域活動的主動學習性被教師的過多指導干預所遏制,使得幼兒無法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開闊自己的思維鍛煉,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由此海森高教育理念下的教師活動指導應當做到“幼兒在前,教師在后”,這需要教師的指導觀念從監管到輔助進行轉變,方式方法從指導向支持進行過渡,從處于高位的領導者向平等游戲的同伴進行轉換,以此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學習積極性。在區域活動的指導過程中,教師必須放下過強的功利心,不要刻意地用教學目標約束幼兒的活動意圖和自由的創造,需要將區域活動的節奏放慢,讓幼兒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詮釋自己的意圖和想法,能夠真正動手去主動嘗試和實踐,這也是海森高教育理念下區域活動開展的精髓。
提高區域活動教學效果的相關建議
加強教師海森高學習法相關理念的理論培訓 為了更好地提升區域活動的教學效果,校方必須繼續加強對教師的理論培訓,通過多種途徑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對海森高教育理念建立一個全面深刻的理解,積極組織相關的教研會議通過實際分析相關的區域活動開展案例,促使一線教師建立基本的教育思路,并通過教學過程中重難點問題的集體商討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海森高教育理念的不斷學習是支撐主動學習下區域活動開展的理論基礎,這是目前大多數教師都欠缺的地方,也是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主動進行區域活動改革 在教師對海森高教育理念有了清晰的了解和建立全面的教育思路后,要積極著手對現有區域活動進行改革調整,針對海森高教育理念的要求逐步調整區域活動的劃分標準,通過對現有素材和條件的整合配置,支持幼兒逐步接受和習慣海森高教育理念下開放自由包容的區域活動氛圍。區域活動的改革和升級需要結合不同園區的實際條件,需要循序漸進逐步展開,不能因急于求成在短時間內做出較大變動,以免在教師相關能力沒有及時跟進時出現不必要的混亂和教學事故,導致幼兒和家長無法接受而影響海森高教育理念的進一步發展。
加強經驗交流促進相關策略升級 海森高教育理念在中國的推廣和普及注定了需要與中國本土的教育特質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一線教師對教育理念的不斷補充和完善。由此必須加強一線教師之間教學經驗的交流和探討,通過教學案例的分享和相關學術研究的相互學習,來逐步完善海森高教育理念下區域活動開展的諸多思路,以此促進海森高教育理念下實際教學策略的不斷提高和升級。
本文通過對海森高教育理念與區域活動的相關理論研究,確定了海森高教育理念下需要重視和關注的策略要點,并以此結合實際工作中區域活動開展的重要方向,在區域設計策略、材料的準備投放以及教師的指導觀念三個方面給出了一定的探究和分析,為一線教師厘清了一定的工作思路。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讓更多的教師同仁對海森高教育理念下區域互動開展建立一個較為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夠讓日常的工作更加順利,讓幼兒在海森高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更加自由地成長和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花石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