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琴
【摘? 要】? 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學科觀念需要常態的備課,上課過程中注重多方面的推進和落實。筆者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實例,進行了初步的實踐與探究,以此拙文拋磚引玉。
【關鍵詞】? 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培養學生德育素養、貫徹國家“立德樹人”方針的重要途徑,它影響著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對學生的性格養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觀念、政治認同、文化自信等多方面的內容,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打下基礎。為了保證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注意課堂教學策略的應用,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保障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一、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
初中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有所增強,處于思維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思考與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在實踐思考中實現思維的發散,促進學生的思維進步。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入特定情感環境的教學方法。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大量形象的事物,利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手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的過程。情境教學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感,凈化人的心靈,為學生的道德提升創造途徑。比如,《參與民主生活》一課教學時,便注重了情境的運用。首先,在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就先用微課創設了一個可能存在的生活情境:“小王發現學校附近有一家非法經營的網吧,一些同學經常在下課后上網,這嚴重影響了同學們的身心健康,于是王同學撥打了市長熱線。”并設置了問題:“你怎樣理解王同學的行為?王同學還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反映問題?”微課結束后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回答。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利用漫畫與語言為學生創造出了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現象,便于學生找到思考的切入點,讓學生可以快速地進入到課堂生活中,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為接下來的教學任務展開打下了基礎。
情境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視覺、聽覺聯動,增強學生對事物的感受性,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運用情境教學時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創設出的情境要讓學生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便于學生感受與思考。
二、借助時事政治,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對國家、對民族的認同感,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重要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養成關心國家時政的習慣,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適當引用時事政治,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具體的事例向學生傳達教師的觀念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有的放矢地分析問題,讓枯燥的理論內容變得鮮活起來,從而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發展,也便于學生對政治理論的理解。比如,《開放互動的世界》教學時,教師便注重了時事政治的運用。首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便是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國家都不是孤立發展的,世界是緊密聯系的,各國之間休戚與共,需要合作發展。面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共同家園”教學時,便引用了我國近幾年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導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國際合作的互利共贏,教師出示了“一帶一路”輻射國家的經濟增長數據,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經濟增長認識到了“一帶一路”的巨大作用。并且通過列舉這些國家與我國交往的事例,讓學生認識到多國之間合作共贏的好處與開放互動的必要性,加深學生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深化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運用熟悉的材料進行內容的講解,讓學生在發言時有話可說,有親身感受作為表達的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將情感體驗轉化為道德思想,將道德思想轉化為道德行為。
三、利用教育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所有教師都面臨的問題。學生主動接受學習不僅可以保障課堂的效率,還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發散思維的養成,為學生的持續學習打下基礎。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極大地縮小空間上的差距,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民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社會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帶領學生模擬公民社會參與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公民意識,為學生以后的社會參與打下基礎。以《預防犯罪》一課為例,為了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教師先帶領學生探討了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接著利用大屏幕出示了教材案例中王某的審判結果,并讓學生結合相關鏈接思考,王某的行為是什么行為?王某受到的處罰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進入“我是小法官”的環節,利用多媒體展示了更多的現實案例,讓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訓練。
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多運用視頻、多媒體、微課,可以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讓學生喜歡授課內容并能將這些教材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總之,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時要注重策略的應用,努力做到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里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責任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念,為其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