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躍文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堅持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一體謀劃、一體推進,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不斷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霍山縣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樹立擔當實干、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激活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一是“黨建聯盟”助力社區治理,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群防群控”的有效措施,建立“機關社區聯合黨委-居住小區聯合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長-單元長”的黨建聯盟四級架構,做到“社區吹哨、單位報到,群眾點單、聯盟接單”,有效形成“區域統籌、條塊協同、共建共享”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二是“紅色先鋒”助力基層治理,著力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突破村干部晉升“天花板”,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實行特崗管理,掛任所在鄉鎮黨委委員,每月享受特崗津貼1000元,任滿一屆退休后終身享受特崗津貼50%,連續任滿兩屆退休后終身享受特崗津貼100%。三是“黨建金融”助力誠信建設,成立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室,向農村黨員推出免擔保、純信用“黨員紅心貸”,累計投放53戶639萬元,有效激發了黨員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的模范帶頭作用。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更是基層治理的物質基礎。霍山作為大別山區最早摘掉貧困“帽子”的縣區,始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的產業基礎。一是守好生態屏障。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合肥等大中城市的重要飲用水源地,霍山堅持“鄉村振興戰略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基層治理把優化環境作為重點”的原則,認真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抓好中央和省市環保督察整改。二是做實“兩山”轉化。堅持保護和開發同向發力,以保護為出發點開發鄉村生態資源。2020年,新改建農業產業化基地25.8萬畝,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25家、中國馳名商標1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實現農業總產值37.5億元。霍山縣經濟開發區成功入選國家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持園區、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成功獲批大別山生態食品特色產業集群。依托中醫藥資源稟賦,深入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中藥材基地面積達5萬畝,總產值約40億元,霍山大別山藥庫成為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霍山榮登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60強縣,陡沙河溫泉小鎮榮膺中國特色小鎮50強,太平畈鄉成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10億元鎮,成功捧回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金字招牌”。三是夯實振興基礎。在安徽省率先開展水電供區改革,8個山區鄉鎮14.3萬群眾的“放心電”“安全電”“發展電”即將全面接通。扎實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累計完成“四好農村路”1340公里、實施中小河流治理33.5公里、小水庫除險加固36座、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166處。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美麗鄉村,建成美麗集鎮15個、美麗鄉村中心村73個,獲評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2個。積極構建“合力推動、上下聯動、示范帶動、區域互動”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2020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100萬元村5個,50萬元村25個,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村全部消除,村均收入超過25萬元。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美好,素質提升是題中之意,與推進基層治理的目的不謀而合。霍山堅持把提高鄉村人民群眾素質作為重點,在提升物質生活質量的同時,著力提升精神生活質量,讓鄉村人民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一是全面建設自治體系。完善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強化縣、鄉兩級代表聯絡工作站(室)平臺建設,暢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達渠道。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搭建鎮村、企事業協商議事會議平臺。健全農村基層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機制,推動“一月一議”村民自主議事,推動實現“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二是積極培育德治文化。推深做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風尚,推進鄉村移風易俗,唱響主旋律、培育新風尚。積極發掘和弘揚群眾身邊的小真、小善、小美,在村(社區)設立文明銀行,把群眾日常文明行為量化為“文明幣”,存入“文明存折”,到“文明超市”兌換“文明獎勵”,不斷提升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三是努力營造法治氛圍。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聚焦三年為期總目標和“一十百千萬”行動,全面完成“六清”“六建”任務,全縣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滿意度位居安徽省前列。
解決新問題,必須用新思路。霍山堅持將改革創新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破題、基層治理提效的重要途徑。一是發展規劃上,創新成立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按照“尊重實際、尊重農民意愿、體現特色”原則完善鄉村總體規劃,每五年進行一次評估,及時改進完善。二是產業發展上,在安徽省率先成立大別山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水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積極為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撐。成功組建黃茶集團、石斛聯盟,著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奠定產業振興基礎。三是治理機制上,探索建立鄉村“一約四會”自治制度,編制符合鄉村實際、體現當地特色的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積極促進鄉風文明。
邁入“十四五”,鄉村振興的大幕全面拉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霍山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力推動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深入融合,確保目標同向、工作同向、使命同向,把推動發展振興和基層治理的成果轉化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面提高。
一是建設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提升廣大黨員干部堅持“群眾路線”的宗旨意識。全力抓好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嚴懲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行為,堅決清除“害群之馬”,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整出”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后備力量和村級黨組織領軍人才“雙培養”工程,結合鄉村振興職能部門組建和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發展“帶頭人”,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走好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以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抓手,全力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著力打造大別山區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標桿”和“示范”。發揮霍山“大有可為”的生態優勢,以“長三角康養新居地”為目標,全力打造更高品位、更優品質的全域旅游,讓綠水青山的“美麗顏值”變成金山銀山的“經濟產值”。著力建設一批集創意農業、觀光體驗、田園社區相結合的新型田園綜合體,打造霍山美麗鄉村建設和集體經濟發展升級版,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三是打造一個高品質文明鄉風。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挖掘霍山紅色文化,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把理論做成最對群眾胃口的“農家菜”,著力培育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堅持創新新時代“楓橋經驗”霍山實踐,深化“雪亮工程”建設應用,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打擊各類犯罪,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平安生活,為實施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