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楓

美麗新汶川。今年4月,汶川縣獲評2021年“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縣”,被國際旅游聯合會正式授牌。
今年5月23日,第四屆汶川馬拉松在汶川縣映秀鎮鳴槍起跑。8000余名跑者齊聚櫻桃之鄉,用腳步丈量汶川巨變,用奔跑的方式慶祝建黨100周年。
13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發生里氏8.0級地震,震中位于汶川縣映秀鎮西南方,地震最大烈度11度,影響波及大半個中國。
13年過去,現在的汶川,山清水秀,綠意盎然,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年4月23日至25日,由國際旅游聯合會主辦的“第四屆國際旅游年會”在山西省長治市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召開。汶川縣獲評2021年“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縣”,被國際旅游聯合會正式授牌。
這個端午小長假,汶川縣各大旅游景點都迎來了客流高峰,水磨古鎮作為汶川5A級特別旅游區的核心景點,也迎來了旅游高峰。游客們逛古鎮、品美食,享受著假日休閑的樂趣。在禪壽老街上,藏羌特色的商品琳瑯滿目,茶葉、美食、服裝、工藝品比比皆是。在漩口鎮無憂谷景區,漫山的杜鵑花相繼綻放,勾勒出一幅如詩如畫的美麗圖景。
汶川縣映秀鎮也成為游客感受歷史的打卡點。在映秀鎮漁子溪,百畝芍藥花爭相開放。穿過花海曲徑相連的小道,便可進入到映秀震中紀念館。景區里,以實景、視頻、文字等形式,再現了廣大黨員干部用行動詮釋的偉大的抗震救災、災后重建精神,展現了汶川的涅槃重生。
近年來,汶川縣緊緊圍繞“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游(康養)”總體思路,以創建“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總抓手,持續提升“兩大勝地+無憂康養幸福十大工程”建設水平,積極培育愛國主義研學游、藏羌文化體驗游、鮮果采摘農旅游、野奢民宿養生游等新業態,不斷擦亮“首批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榮獲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四川首批全域研學試點區(縣)等稱號。
汶川縣北部為高山地區,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南部為中低山地區,氣候濕潤,雨量豐沛,獨特的山地氣候特征,適宜在南部發展現代林業,在北部發展“汶川三寶”(甜櫻桃、脆李子、香杏子)等生態果業。
“初夏百果第一枝,甘美瑪瑙眾享時。”初夏,生長于北緯30度到32度之間的汶川甜櫻桃又進入了成熟采摘季。在岷江河谷兩岸,紅紅的櫻桃好似一顆顆珍珠瑪瑙,染紅山野。
今年5月,以“甜蜜無憂 幸福汶川”為主題的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游節暨汶川甜櫻桃采摘節在汶川開幕。“甜櫻桃+時尚”“甜櫻桃遇見X”系列節目、“櫻桃實驗室”跨界產品展、創意打卡點、自駕游團隊甜櫻桃采摘首發儀式等亮點分布于汶川全縣。
“讓汶川甜櫻桃不只甜櫻桃,讓初夏的汶川文旅整體締結為一個迷人的爆款。”汶川縣文體旅局局長王君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本屆甜櫻桃節外提“顏值”招人氣,內修“氣質”增魅力。通過節慶活動促進文旅經濟復蘇,助力2021年全省文旅發展大會召開。“采摘節精心打造的時尚甜蜜無憂之旅、無憂蜜語遇見之旅、百年獻禮感恩之旅、互動創意打卡之旅將助力全域旅游發展,達到‘旅游+的效果。”王君說。
如今,汶川主動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失時機地提升甜櫻桃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通過搭建汶川甜櫻桃采摘節等平臺載體,大力發展賞花經濟、品果經濟、綠色經濟,并以甜櫻桃為媒介,融進全域旅游元素。
2009年5月12日,在地震發生的第二年,蓉昌高速都映段全線貫通;3年后的2012年11月29日,蓉昌高速映汶段建成通車,都汶高速就此全線通車!都汶高速是世界上首條建設于8級地震核心區的高速公路,同時也是在汶川地震后被譽為僅次于國道213的“第二條生命線”。
從成都經都江堰沿都汶高速而上,驅車一個半小時可抵達映秀鎮,兩個小時即可到汶川。
如今,隨著這些甜櫻桃通過蓉昌高速走向全國各地,鄉親們的生活也越過越紅火。
4月23日,四川省2021年山洪災害防范應對演練在阿壩州汶川縣舉行。本次演練模擬汶川縣境內突發強降雨,引發山洪泥石流等災害,省、州、縣三級防汛抗旱指揮部積極防范應對。
受特殊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影響,四川省是全國山洪災害最多、防御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災害易發頻發多發,防災形勢十分嚴峻。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水利廳副廳長兼應急廳副廳長譚小平表示,演練選在汶川縣舉行,具有特殊意義。受“5·12”地震影響,汶川縣山體松散、河道淤積,承災能力明顯減弱,山洪災害高發易發。近年來,汶川縣先后發生了2010年“8·14”、2013年“7·10”、2019年“8·20”等20余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在四川省抗旱指揮部指導下,汶川縣探索了一些新舉措新手段,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汶川的山洪災害頻發,我們也形成了豐富的應對經驗,此次全省的山洪防范應對演練選在我們這里,也是對我們相關工作的一種肯定和鼓勵。”汶川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汶川山洪災害多發的原因之一就是受2008年的“5·12”地震影響,縣內山體松散、河道淤積,承災能力明顯減弱。
在災害面前,汶川縣當地廣大干部群眾與洪澇災害進行頑強斗爭。
去年,汶川縣推行危險區分級管理、“一鎮一策、一村一策”等全域群測群防舉措,優化監測站網布設,織密基層防御網絡,山洪災害防御能力顯著提升。歷經全年22次降雨過程,局部災情重于2010、2013、2019等重災年份,但通過科學有效的措施,安全轉移1萬余人次,無一人因災死亡失蹤。
近年來,汶川縣立足實際,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對人居環境矛盾最突出的垃圾、污水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臟亂差”等問題進行了諸多有效整治。統籌推進環境衛生治理、廁所革命等舉措,讓農村人居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讓“方便”的事真正成為方便的事。作為天府旅游名縣,汶川縣還堅持綠色、生態、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旅游廁所升級,通過廁所“小窗口”,服務旅游“大格局”,以干凈衛生、方便快捷的“精品廁所印象”展現汶川旅游良好形象。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需堅持長期主義。汶川縣是四川全省首批22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點縣,汶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編制完成了“1+11+2+5”鄉村振興規劃,根據規劃要求,按照“生態優先、防治并重、管控結合、集約高效”的總體要求和“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宜居鄉村規劃理念,有序開展農村“三大革命”“五大行動”“六化工程”。
通過多年的努力,汶川縣農村垃圾收運覆蓋率達100%,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5%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6.79%。基本實現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5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村內道路通行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顯著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一個美麗的新汶川,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