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綠意空間。襄陽華僑城在打造和提升整個城市設計品質的同時,格外注重生態體系形成,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以大規模水系串聯,規劃、建設多個濱水公園,創造城區的公共休閑空間。
作為中部地區的傳統工業強市,襄陽擁有一大批軍工企業,打下了良好的工業基礎。在過去20年里,襄陽又一次抓住了國家發展汽車產業的歷史機遇,為現代制造業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如今,在“中國制造2025”的宏觀戰略指導下,襄陽市政府提出了三年之內建成“萬億工業強市”的目標,并為未來三年產業發展定下“六個千億級產業”的宏大規劃。宏大的規劃離不開產業和人才的聚集,這便吸引了文化央企華僑城的目光。
欲發展成為區域中心城市,襄陽既具有先天稟賦,又富有后天支撐。地處四大城市群中心的襄陽聯接了關中城市群、中原經濟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這一區域依托漢江而興,并在“十三五”規劃中得到頂層的重視。“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進一步助推襄陽成為全國范圍內有影響力的區域中心城市。
同時,襄陽市政府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到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就如何完善現有產業的協作與整合、如何找到新的增長核心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按照構建“2+X”的重點產業招商格局,各區縣市要在汽車和農產品加工這兩大傳統產業之外,在以云計算為主的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再生資源利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本區域的1到2個特色產業,進行全力招商,加速培育下一代經濟增長極。產業來了,人流隨之涌入,住宿和游購娛的需求也會日益顯現,在襄陽市政府招商引資過程中,華僑城集團中標引入。
按照國務院批準的《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在過去十年里,襄陽古城內的人口和單位將逐步向外疏解,弱化開發和交通,強化商業、文化和旅游。而華僑城集團“先期啟動文旅引擎開發,營造功能復合格局,樹立新城品牌和形象”的“造城”思維與這一政策不謀而合。
新型城鎮化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對于助力新型城鎮化,華僑城集團具有一定發言權。在棲霞山下,華僑城曾打造了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南京華僑城;在象湖之濱,華僑城打造了世界級城市濱水文化旅游度假區南昌華僑城;在武漢楊春湖,華僑城攜手洪山區政府,共同打造楊春湖高鐵商務區……
正如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段先念所說,沒有產業和新增就業,新型城鎮化無法成立,無法實現就地城鎮化。結合新型城鎮化這一國家戰略,華僑城正在努力在新項目上,以文化產業結合旅游產業為抓手,實現新型城鎮化的破題。“華僑城正在致力于改善治理結構、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通過土地一級開發和二級開發相結合、房產經營和地產經營相結合、獨立開發和合作開發相結合等創新手段來探索新形勢下的 ‘造城模式。以高起點規劃和先期的旅游產業建設推升片區價值,隨后再以城鎮化建設為路徑,為旅游產業提供資金支持。最終,以文化為魂,提升城市內涵。”華僑城中部集團副總經理、襄陽華僑城總經理丁未明告訴《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
伴隨襄陽城市整體發展擴容,襄陽市政府明確提出,要站在把東津新區打造成襄陽未來城市中心的發展高度,形成以濱江景觀帶為“一帶”,以鎮區綜合中心和高鐵交通中心為“雙心”,以襄陽大道、東津大道、內環南線、內環東線和中環東線發展軸為“五軸”,以CBD綜合服務區、古鎮功能區、產業園區、高鐵門戶發展區和文化創意園區為“五區”的新格局,使其成為兩型社會標桿、高端品質新城。
對于襄陽而言,規劃意味著能否妥善處理文化歷史和現代生活的關聯性,關系著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對于華僑城而言,“規劃就是最大的財富”。由此,襄陽華僑城聯手世界頂級設計團隊——日建集團,結合“歷史文化”“城市活力”“漢江文化”三大城市關鍵詞來規劃構筑8.48平方公里的未來之城。
丁未明表示,襄陽華僑城??希望打造出未來游客、居民都能在這里愉快生活、享受時光的一個城市空間,一個全新的文化旅游度假區。在城市設計方案當中,融合了東側的度假區、中間的文化區,以及濱江的商業區,通過軸線,把它們互相串連起來,打造成城市東部的新城區。城市應該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空間,所以襄陽華僑城在做城市設計的過程當中,也盡可能地注重人的感受,提升他們在城市當中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的體驗感。
對于未來這里工作和學習生活的人來講,打造出充滿綠意??、非常舒適的城市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襄陽華僑城在打造和提升整個城市設計品質的同時,格外注重生態體系形成,確保良好的生態本底,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以大規模水系串聯,規劃、建設多個濱水公共公園,創造城區的公共休閑空間。此外,襄陽華僑城從漢江一側引入濱江的綠化帶,并在居住??區的核心打造庭院的景觀,??盡可能地提升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從而營造“充滿綠??意的庭院都市”。
在這次城市設計當中,引入了“一星四龍”的設計理念,即四周的風光水綠、城市景觀由外向內繪制,天際線從濱江向中間逐漸爬升,形成匯聚凝縮的效果,從而打造“充滿氣勢和躍動感的城市天際線”。
除了生態公園,襄陽華僑城采用了組團開發的形式,將商業、學校、幼兒園、社區中心等配套與住宅同步建設,并采用12大社區智能系統,助力襄陽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方向發展。同時,?華僑城?與襄陽市政府聯手通過把??多種公共交通手段進行整合??和串聯,盡可能提升交通的便利度,??也為整個城市??的生活便捷度作出貢獻。??特別是通過??把?軌道交通??這種站點設計和程序設計結合在一起,??即所謂的KOD一體化開發,??最大限度地??促進整個城市的發展,?打造500米范圍內、15分鐘步行的完整居住體系,讓居住產品和配套在開發時間和空間上保持協調。
依托襄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樞紐優勢,總投資預計近700億元的襄陽華僑城建成后將有效輻射鄂、豫、陜、渝等省市,覆蓋近億人口休閑旅游度假、娛樂消費、投資創業、就業居住等,有力促進襄陽城市文化發展、生態文明進步,助推襄陽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極大推動襄陽乃至華中地區文化旅游產業及現代服務業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據丁未明透露,襄陽華僑城目標是形成年度游客量超千萬人次的大型文旅度假區,可間接拉動城市年度旅游收入60億至100億元,增加就業人數約2萬人,將極大提升襄陽文旅產業發展水平,并大力推動東津新區城市化發展。
隨著襄陽正式進入“高鐵時代”,未來三年,襄陽華僑城將步入高速發展期,并以文化旅游業為紐帶,對襄陽及鄂西北區域內豐富的旅游資源進行融合互補,促進襄陽旅游產業結構升級,助推襄陽乃至鄂西北全域旅游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