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小淼
剛來瀏陽住時,我常被窗外河邊“啊吼吼吼”的叫喚聲驚醒,那聲音在人剛驚醒時聽來如同鬼哭狼嚎。看看時間,剛過五點。我便大驚失色,趕緊晃醒丈夫:“你聽你聽,什么動靜?!”
“哦,喊河的。”他平靜地說。
“喊河的?”帶著疑問,我翻身又繼續睡了。
最初以為喊河是個河神祈福習俗或者中元節招魂儀式,后來發現天天如此,一年四季不間斷。再一打聽,說是有人覺得沖瀏陽河大呼小叫、亂叫喚一通能鍛煉身體,管這叫 “呼喊鍛煉”法,是練肺的。他們的肺練沒練出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挨著河住的人們睡眠全被他們整廢了。
對此,瀏陽的本地公眾號呼吁過,號召大家“做文明市民,不要喊河”。可惜用處不大,到今天還是有人喊。瀏陽河是瀏陽人的母親河,這就像是孩子醒了,便不想讓媽媽再睡了,扯著嗓子非把她嚇醒不可。
好不容易喊河的走了,上午唱歌的人又接上了。常年都是這男人,帶著一個音質像燒劈柴的聒噪大音箱和麥克風,面河而立,高唱80年代流行金曲。以“這個人就是爹”“那個人就是娘”開頭,歌詞很客氣,就是唱得太難聽!有時還帶來一個女人,唱得比他還難聽,兩人嘔啞嘲哳荒腔走板全不在調上。男人尤愛顫音,女人愛假嗓,都說唱歌好聽是被天使吻過了嗓子,這二位像是被魔鬼鎖了喉,拼命掙扎。他們一唱,鄰居家哈士奇就狂吠,一呼一應,像是遞暗號。
我拿起平時用來觀察烏鶇和藍鵲的高倍望遠鏡看他們,他們邊唱邊打手勢瞇眼彎腰,沉醉無比,好像面對的不是瀏陽河而是紅磡體育館上萬歌迷。
有人覺得沖瀏陽河大呼小叫、亂叫喚一通能鍛煉身體,管這叫 “呼喊鍛煉”法,是練肺的。
唱得難聽不犯法,他愛唱那是他的自由,就是不該用大音箱擾得別人頭疼。為了他我已經買了倆價格不菲的降噪耳機。這當然不可能只困擾我一人,他屢次遭小區居民投訴,卻絲毫不在意。終于有天惹急一位接連上夜班的護士,跑去砸了他的音箱,兩人拉拉扯扯進了派出所。
過了陣子,他又照唱不誤,聲音更響傳得更遠。這男人從早上九點唱到十一點四十五稍停片刻,十二點一刻又開始了,看來他的午飯很簡單。下午開始跟女人二重唱,從十二點一刻唱到下午五點才收,有時晚上竟然還來,比朝九晚五上班的還敬業。
傍晚時一定來一個吹嗩吶的男人接著男高音,同樣對河吹,一扭一扭的聲音,咿呀咿呀吹很久。他吹得不錯,反而更聽得人心里凄涼無比。本就是獨自愁的黃昏時分,再加上他百鳥朝鳳似的吹奏,簡直不知如何是好。
還有一個男人在天馬橋下敲小鼓,是戲臺上的小鼓,純屬娛樂的“咚咚咚咚咚咚”敲個不停,敲得興致盎然搖首擺尾,讓人看了跟著他高興。
晚上“跳個廣場舞”的電子女聲一下劃破夜空,傳來“藍牙已連接”聲音就相當于接過了瀏陽河邊喧囂的最后一棒。之后其他什么都聽不到了。蟬鳴也好,蛙叫也好,汽車喇叭聲也好,統統消失了,震天響的“你莫走!你莫走!”和“阿哥愛阿妹,阿妹心兒醉”在腦子里轟鳴。
我非常喜歡音樂,每天都要聽,離開它可能活不下去。越是這樣,越是對刺耳的音樂毫無忍耐力。廣場舞音樂就像有人蹲在我腦子里把一塊毛玻璃緊緊貼在上面,伸出長長的指甲從上往下慢慢抓下去。如今哪兒哪兒都是廣場舞,傳出的音樂讓人無處遁逃, 聽太多,徹底麻木了。
瀏陽河如果有耳朵,想必早就戴上降噪耳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