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需要,而且也是學生成長過程的需要,物理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也不例外。
“一石激起千層浪”,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這可能就是關于“波”的第一印象吧。小時候玩皮球,不小心將球踢到了水塘的中央。“靈機一動”,想到了印象中一圈圈向四周擴散的水波,于是撿起石子向水塘中央投去,指望激起的連綿水波“后浪推前浪”把心愛的皮球推到岸邊。可是水塘邊的石子都快扔光了,也的確有無數的水波傳到了岸邊,而皮球除了上下的浮動卻沒有一丁點“隨波逐流”向岸邊靠近的意思。氣惱之余,也留下了關于“波”的第一個疑問:這“波”前仆后繼地究竟在傳播什么?”
相信學生看完了上邊的這段話,一定會對這節課所講的內容興趣昂然的。
由此可見,興趣在物理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它“是動機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那么,在什么條件下,才能使學生由“厭學”變為“樂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呢?在此,本人根據自己的調查和教學實踐,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和改革演示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一)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物理“緒言”課中有這樣一些實驗:“蛋碎瓦全還是瓦碎蛋全?”、“聲音怎么會將酒杯震碎?”、“帶電鳥籠里的鳥安然無恙”等實驗。這些新奇的物理實驗都能極大的激起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用具有驚險性的、出乎學生意料之外的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具有物理實驗的不可替代性和模擬性,它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物理狀態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和思考。由于高中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時期,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完善。而多媒體恰好能變“抽象”為“直觀”,這樣就便于學生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另外,它還能使“靜”變“動”,使微觀變成“宏觀”,使高速變成“低速”,使連續變成“定格”,使看不見的物理現象轉變成為有“形”、有“聲”、有“色”,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的直觀功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聽得懂、學得會。
(一)利用動態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中學物理中有許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如電場、布朗運動、機械波、交流電及其變化等。在進行這些知識教學時,由于學生頭腦中缺乏感性的素材,教師通常利用模型加之生動的比喻進行反復講解、強調。但是如果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將抽象的知識分層次地動態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會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如對布朗運動的教學,可先用計算模擬出懸浮微粒的運動情況,再通過局部放大的方法展示微粒在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的撞擊下運動的成因,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我們接觀察到的是懸浮微粒的運動,并不是分子的運動,而分子的運動是靠懸浮微粒的運動反映出來的。
(二)用科學的動態模擬,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物理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的同時,通過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的過程特點,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
(三)模擬實驗室無法完成的實驗,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利用計算機的動態模擬功能,可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加以科學的形象化。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物理圖景,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這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如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雖然這個實驗在實驗室里可以做,但學生卻觀察不到電容器兩極板上電荷和電量的變化。
總之,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突破難點,具有生動、形象、課堂密度大、教學效率高,易于激發學生興趣等優點。
三、與聯系日常生活,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一)在課堂教學中可滲透介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從而增加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親切感,這樣無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述光的直線傳播時,可向學生講解日食、月食的形成過程等;講述光的反射和折射時,可向學生講解潛望鏡的基本原理、可解釋星星為何會眨眼睛、光纖通信等;講授滾動摩擦力與滑動摩擦時,可解釋為何會發明輪子。或簡單介紹現在家用的利用凸輪的轉動達到按摩目的的人體按摩儀,就是利用了摩擦的力學原理……這樣做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的視野。且使學生在應用中加強了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展示了物理學科自身的魅力,培養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在介紹生活中的物理時,還應該注意所選資料的新奇性、緊密性、恰當性。新奇性就是首先要求材料最好不要太舊
在講共振的時候,很多老師都只舉“不可操步過橋”的原因,而這個例子不少學生早已聽過或看過,這樣的新鮮感不夠,這時可另舉“蕩秋千”的例子來講述。“奇”,就是指所選取的材料能較好地把握中學生心理特點,盡可能是接近或屬于他們比較關心、好奇、感興趣的方面。
結束語:
物理學科的學習離不開不斷探索、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精神,這種精神需要有內在的驅動力,那驅動力就是物理學習的動機,也就是物理學習的興趣。怎么樣培養高中生物理學習的興趣?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用懸念來引發學生的思維,用現實中的客觀物理現象來深化學生對規律的理解,以提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從而強化高中學生對物理物理學習的動機。
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實驗中學?努爾艾力·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