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科學習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搖籃,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開設勞動技術課程和進行勞動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學科教育回歸育人的本源,發揮學校教育的整體育人功能,作者結合教學經驗談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學科教育?勞動技術?育人價值
中學階段學生經歷的每一門學科學習,都有其育人的獨特價值。合個學科知識領域和學習過程的特殊性,對學生素養的發展各具獨特作用。同時,各個學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將知識傳授與德育熏陶和身心發展融為一體,共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未來世界最重要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可目前還有許多教育工作者沒有從根本上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科教學迷失育人方向的情況還比較嚴重。因此,我們有必要加以關注、引導 廣大教師將學科教育回歸育人的本質。
一、勞動技術學科的課程理念指導育人方向
勞動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是道德品質、技術意識、創新意識與人文意識相互作用的統一,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術素養,培養具有技術知識、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1.以提高技術素養為目標,關注學生終身發展
勞動技術課程以學生發展為學生本,培養學生使用、管理、評價和理解技術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注重把課堂教學與學生文化素質相結合,在課程內容選擇上,既要突出手工制作、烹飪、花卉種植、家用電器等實用技術的學習,又要引導學生追蹤本學科最新領域和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它與其他課程區別的主要特點是實踐性,是學生通過技術實踐和體驗獲得直接經驗,提高運用能力。
2.以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為基點,促進學生對技術的理解與運用
認識來源于實踐,立足于學生所處的現實世界,聯系實際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結構分為基礎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內容設置具有彈性和選擇性,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宗旨。
3.以激發技術學習的興趣為引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在課堂中運用多種方法營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作品展覽等活動,來感受美的教育和藝術的熏陶。
4.以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為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勞動技術學科是融科學、技術、人文于一體,需要學生運用多門基礎學科的知識,通過技術操作,實現知識內化,提升綜合應用的能力。
在作品制作中設計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環節,設計的過程是一個知識綜合運用的創新過程,通過設計來解決比較復雜的操作性問題,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得到提升。
5.以實施多元評價為手段,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勞動技術教育的多元評價,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提高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評價和交流是技術學習和技術掌握的重要學習形式,應貫穿于技術項目學習的整個過程。在評價交流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解決課堂中的問題,起到促進學生成長、促進教育開展的目的。
二、勞動技術教材特點蘊涵育人價值
1.堅持技術素養目標為首位
技術素養就是指使用、管理、評價和理解技術的能力。勞動技術以實踐操作為主要特征,如果強調了動手能力培養,就容易忽視技術素質的提高。比如在實踐操作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怎么做,還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或者還能怎樣做等問題。要讓學生在具備必備技術知識和技術操作能力的基礎上,自覺地運用技術知識和技術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并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
2.堅持技術要素為主線
技術要素是指完成一項技術工作或制造一件產品所具有共同的特征,而勞動技術整套教材正是以“技術素養”這一核心概念形成的教材框架。
3.堅持作品為載體
技術要素的體現和提高,是通過實踐得以實施和實現的,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制作的作品就成了技術素養的載體,作為載體的作品要具備五個“特性”,即針對性、趣味性、可行性、選擇性、創新性。
4.堅持呈現方式的新突破
勞動技術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角度為總目標,來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技術創新精神。
三、勞動技術教學是實現學科育人價值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落實勞動技術學科育人目標的主要途徑。科學知識只有與勞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這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這種思維方法的人才能學到更多的財富。勞動技術課應該在各項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向學生傳達這樣的科學思想,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中加強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使知識結構得到合理的調整,拓寬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新型人才。我們的課堂教學通過技術項目的制作、不同環節采用不同教學方法落實技術教育的育人目標
學科教學承載著育人教育的重任,承載著教師的人生價值,承載著學生的發展前途,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為推動學科教育回歸教書育人的本原而扎實地工作和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徐淀芳,設計 技術 創新—中小學勞動技術學科育人價值研究[M].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2013
[2]《勞動技術》教學參考資料[M].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2017
上海市嘉定區震川中學?徐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