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永萍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僅能強化和鞏固所學數學知識,還能培養和發展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解題能力等,最終實現全面發展。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發展方向,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隨之提高。
當前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暴露出許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問題設置比較單一。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往往按部就班地根據教材設計基礎應用題,重復地為學生展示單一的問題,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探究的興趣。同時,很多應用題脫離了生活實際,學生只需套用公式解題即可。長此以往,學生不愿主動思考,形成了慣性思維,制約了其自主發展。
第二,應用題教學程式化。目前,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應用題教學時,存在嚴重的單一化、程式化現象,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講解完題目后,讓學生進行類似題目的強化練習。這樣,學生容易走入套用公式的誤區,不愿從多角度分析題目,也無法借助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等途徑解決問題,導致應用題稍微出現變化,學生就束手無策。
第三,應用題教學語言枯燥。小學數學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往往使用較為晦澀、抽象的語言進行應用題的講解,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容易產生厭煩感。此外,一些學生難以理解應用題描述的情境,加上教師的教學語言較枯燥,導致應用題的難度增大,無法有效解決問題[1]。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應用題教學時,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經驗,優化應用題教學,不斷提升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感知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并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解決應用題的過程。同時,學生在解答生活化的應用題的過程中,逐漸減輕了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距離感,提升了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
以“購物”的情境為例,教師可以根據當下學生十分熟悉的“雙十一”網絡購物節,給學生設計一道生活化的應用題:“雙十一”期間,A、B兩家店鋪都開展了打折促銷活動,其中A店鋪提出了“滿300減100”的活動,B店鋪提出了“全場一律7折”的優惠活動。媽媽想買一件原價499元的羽絨服,在哪家店鋪購買更優惠呢?這樣的題目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認識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自身應用知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2]。
基于當前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思維固定化的問題,在優化數學應用題教學時,教師應轉變“程式化”的模式和思維,從問題的本質出發,進行全面分析,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和嘗試對知識的創新應用,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解題意識。教師在優化應用題教學時,必須轉變傳統的應用題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轉換角度思考問題,最終實現一題多解。
比如,有這樣一道題目:某工廠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采用了新的工藝。現在每件產品的生產成本為37.4元,和采用新工藝之前的生產成本相比降低了15%。那么,原來一件產品的生產成本是多少?教師在教學時,可指導學生結合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直接寫出解答算式,即:37.4÷(1-15%)=44(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設置未知數,用列方程的方式解答題目。當解答題目后,教師可以對應用題進行變式,改變其中的數量關系、結構內容、直接條件等,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拓展自身的數學解題思路,真正實現舉一反三的教學目的[3]。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注重數形結合思想在試題分析和解決過程中的滲透,實現數和形的統一。數形結合思想是解決數學應用題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針對一些解題難度較高的應用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到題目中蘊含的已知條件,并進行數形轉化,引導學生將題目中的文字信息轉變為相應的圖像,結合直觀的圖像,對其中的數量關系展開分析。這樣,學生便能快速找到解題思路,降低學習難度。
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目:甲、乙兩人同時從A、B兩個地點出發,兩人相向而行,已知甲行走的速度為15 km/h,乙的行走速度為13 km/h,經過一段時間后,兩人在距離中心3 km的位置相遇。那么,A、B兩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這道題較為復雜,學生解答題目存在一定的困難?;诖?,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畫圖的方式,根據題目中的條件畫出示意圖,使題目變得一目了然,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審題是解決應用題的基礎和關鍵,而在當前的數學學習中,審題不清是學生解題頻頻出現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除了要加強對學生的解題訓練,還應引導學生對題設和條件進行邏輯性、整體性分析,厘清題目的脈絡和要考查的知識,讓學生全面、細致地審題。首先,教師應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專心讀題,在閱讀題目的過程中,準確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并將其標注出來,初步確定思考并解決問題的方向。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緊緊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結合主要條件,明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題目,或利用圖形來轉化題目,不斷強化學生的解題效果[4]。
綜上所述,應用題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數學知識、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單一化、程式化的解題模式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教師必須不斷優化和改進應用題教學策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科學地設計應用題,指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幫助學生借助數形結合思想解答題目,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從而不斷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