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林, 李路云, 樊真真
(河北工程大學 管理工程與商學院,河北 邯鄲 056038)
投資是財務會計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主題,是企業將資金投資于某一投資對象以獲得未來長期收益的經濟行為。投資效率的高低不僅影響著企業的現金流和股東利益,還關系到國家資本經濟市場的穩定與發展。國內相關研究表明,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投資效率不高,這不僅嚴重阻礙著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整個資本經濟市場的正常運行。因此,如何提升投資效率已成為我國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有關研究認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有效保證不僅能夠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經營成果,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投資效率。內部控制作為一種制度手段,貫穿于會計信息形成的每個階段,一些學者就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進行了探討,但并未得出一致結論。因此,本文擬將會計信息質量、內部控制以及企業投資效率納入同一個分析架構中,以會計信息質量為切入點,研究其與企業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同時引入內部控制,探討其在二者之間是否存在調節作用。本研究可為提升企業投資效率、提高企業價值提供借鑒。
投資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務活動之一,投資決策的適當與否關乎企業的生存發展以及外部資本市場對企業管理能力和發展前景的評估。然而,由于委托代理矛盾、逆向選擇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存在,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屢見不鮮。張華等[1]認為企業經濟活動主體因盲目追求私人利益會導致企業過度投資;修國義等[2]認為企業與外部資本因信息不對稱而出現融資約束會導致企業投資不足。而相關研究表明,會計信息質量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投資效率。Gary等[3]認為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導致企業非效率投資的根本緣由。Gornaggia[4]認為,優質的會計信息可以有效緩解因企業與外部資本間的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融資約束問題,進而提升企業投資效率。任春艷等[5]認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經濟行為主體的道德風險,同時也能有效改善緩解外部資本的逆向選擇行為,進而提高企業資本配置效率,這與竇煒等[6]的研究結論一致。丁淑芬[7]認為,高質量會計信息能夠緩解企業委托代理雙方的沖突、減少代理成本;彭若弘等[8]則進一步指出代理成本會對企業投資效率產生直接影響。
通過對上述文獻的梳理,本文提出研究假設1:
H1: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會計信息作為企業進行投資經濟活動的主要信息來源,一直以來都是資本市場相關利益群體關注的焦點。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種基礎制度,貫穿于會計信息形成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其核心目標之一就是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可靠性。Craig等[9]研究表明,美國企業的盈余管理程度在《薩班斯法案》頒布后降低了12%左右,并且還在持續降低。Jeffrey等[10]指出,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減少程序和估計上的錯誤,提高決策效率。仲懷公等[11]指出,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監管企業委托代理雙方的決策行為,降低盈余操縱的可能性。康萍等[12]在研究中得出了內部控制與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的結論。于曉紅等[13]認為,良好的內部控制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的職責界限,使得財務活動更加規范,生成的會計信息也更加令外部資本信服,從而減少逆向選擇現象,進而提升企業投資效率。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內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優劣。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通過緩解企業經濟活動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水平,進而對企業投資效率起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內部控制正向調節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間的正相關性。
本研究將2014—2018 年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5年份的初始數據作為研究樣本,為了使樣本數據更具代表性與真實性,本文剔除研究期間被ST、ST*、PT類研究樣本并剔除核心變量存在數據異常或缺失的樣本。最后通過篩選共得到1432家上市公司5年的初始樣本數據。其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內部控制數據來源于迪博數據庫,所得初始樣本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主要運用的是Excel、SPSS25.0、STATA等軟件。
1.被解釋變量。本研究以企業投資效率(EFF)作為被解釋變量,并借鑒Richardson[14]的研究方法衡量投資水平。具體計算模型設計如下:
Investt=α0+α1Growtht-1+α2Levt-1+α3Casht-1+
α4Aget-1+α5Sizet-1+α6ROAt-1+α7Rett-1+
α8Investt-1+∑Year+∑Ind+ε
(1)
通過模型⑴計算出殘差值ε,若ε>0,則表示企業投資過度;若ε<0,則表示企業投資不足。為了便于分析,本文使用殘差ε的絕對值|ε|的相反數-|ε|來衡量企業投資效率,并用字母EFF來描述,EFF數值越大,表明企業投資效率越高,反之,投資效率越低。模型(1)中的相關變量名稱及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名稱及定義
2.解釋變量。
本研究以會計信息質量(DA)作為解釋變量,以企業的可操縱性應計利潤的大小來代表會計信息質量的優劣,并采用修正的瓊斯模型[15]來計算,具體計算模型設計如下:
TAt/Assett-1=α1/Assett-1+α2(ΔREVt-ΔRECt)/
Assett-1+α3PPEt/Assett-1+ε
(2)
本部分借鑒模型⑴中企業投資效率的衡量方法,使用回歸分析后的殘差項ε的絕對值|ε|的相反數-|ε|來衡量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并用字母DA來描述,DA數值越大,說明會計信息質量越高,反之越低。模型⑵中相關變量名稱及定義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名稱及定義
3.調節變量。
本研究以內部控制(IC)作為調節變量,并用迪博公司在其數據庫中公開披露的內控指數的自然對數來衡量。
4.控制變量。
結合以往的研究,本研究選取了企業規模、資產周轉率、股權集中度、資產負債率、獨立董事比例5個控制變量,同時對年份(Year)和行業(Ind)兩個虛擬變量進行控制,并將本部分變量描述匯總至表3:

表3 相關變量描述
本文構建會計信息質量和企業投資效率的回歸模型(3)來檢驗假設H1。模型(3)為:
EFF=α0+α1DA+α2Size+α3Tat+α4TOP10+
α5Lev++α6IDR+α7∑Year+α8∑Ind+ε
(3)
為了更好地檢驗假設H2,本文首選對內部控制和企業投資效率做相關性分析,即用IC替換DA,由此得到模型(4)。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分析內部控制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是否有直接影響,進而檢驗內部控制是否具有調節功能。模型(4)為:
EFF=α0+α1IC+α2Size+α3Tat+α4TOP10+
α5Lev+α6IDR+α7∑Year+α8∑Ind+ε
(4)
為了進一步考察內部控制在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關系中的作用,本文在模型(3)的基礎上加入了會計信息質量與內部控制的交乘項(DA×IC),構建模型(5):
EFF=α0+α1DA×IC+α2DA+α3IC+α4Size+
α5Tat+α6TOP10+α7Lev+α8IDR+
α9∑Year+α10∑Ind+ε
(5)
在模型(3)(4)(5)中,α0為回歸模型的常數項,ε為擾動項。當回歸系數α1顯著時,假設H1、H2均成立。
本研究對主要變量的初始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輸出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樣本企業中,投資效率(EFF)最高的企業與投資效率(EFF)最低的企業在數值上相差0.929,由此反映出不同企業間的投資效率具有較大的差距;會計信息質量(DA)的均值與中位數的數值相近,說明所選樣本企業均存在盈余操縱現象,會計信息質量(DA)最高的企業與會計信息質量(DA)最低的企業在數值上相差1.019,且標準差為0.056,由此反映出不同企業間的會計信息質量具有較大差異;內部控制質量(IC)最高的企業與內部控制質量(IC)最低的企業在數值上相差1.426,差異較小,由此反映出所選樣本企業均具有較高的內部控制質量。

表4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在回歸分析前,先進行Pearson相關性檢驗以分析各變量與企業投資效率間是否具有直接相關性,輸出結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會計信息質量(DA)與企業投資效率(EFF)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119,Sig.值為0.000,表明二者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初步證明了假設H1。同時,各變量間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均小于 0.5,表明各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回歸方法是合理的。

表5 相關性分析
1.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
為了進一步驗證假設H1的正確性,本文將會計信息質量(DA)作為解釋變量、企業投資效率(EFF)作為被解釋變量,運用模型(3)進行線性回歸,輸出結果如表6所示。結果表明,會計信息質量(DA) 的標準化系數Beta為0.121、Sig.值為0.011,與企業投資效率(EFF)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假設H1得以驗證。

表6 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
2.內部控制的調節效應
為了更好地驗證內部控制是否在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間發揮調節效應,本文首先在模型(4)的基礎上分析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間是否具有相關性,回歸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內部控制(IC)的標準化系數Beta為0.006,Sig.值為0.645,與企業投資效率(EFF)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由此可知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對企業投資效率產生直接影響。

表7 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
為了進一步考察內部控制在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關系中的作用機制,本文根據模型(5)對其進行線性回歸,輸出結果如表8所示。由表8可知,會計信息質量與內部控制的交互項(DA×IC)的標準化系數Beta為0.025,Sig.值為0.048,在5%水平上與企業投資效率顯著正相關,假設H2得以驗證,由此反映出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促進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的正相關性。

表8 會計信息質量、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
為了檢驗本文研究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在原模型中將滯后1期的會計信息數據替換為滯后2期的會計信息數據重新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以檢驗所建模型的穩健性。檢驗后發現,重新分析后的結果與之前相比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此證明本文研究結果的穩健性。
本研究利用2014—2018 年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初始數據,在委托代理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機制,并進一步檢驗了內部控制在會計信息質量和企業投資效率之間的調節作用。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顯著正相關,即高質量會計信息披露能夠有效緩解企業委托代理雙方以及企業與資本市場相關利益主體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提升企業的投資效率;內部控制并不能對企業投資效率產生直接影響,而是通過正向調節會計信息質量與企業投資效率的關系,進而對企業投資效率產生間接影響。因此,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是提高其投資效率的一種有效手段。
提高企業投資效率、保障國家資本經濟市場的穩定與發展不是企業單方面的責任,而是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和投資者這三個不同主體各司其職、協作配合、管控分歧,共同優化市場會計信息質量,減少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推動宏觀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完善法制建設,強化法制監管
首先,政府部門要切實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完善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盡管我國早已建立起市場監管體制,但部分領域仍然不夠完善,讓某些企業管理者鉆了“法律的空子”。因此,政府監管部門既要結合市場制定更加全面、具體的監管政策,規范企業的權力運行,引導、督促企業不斷完善治理結構,又要加大法律宣傳力度,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逐步完善以政府監督為主、社會監督為輔的監督體系。其次,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會計信息披露具有滯后性,企業不能將會計信息及時地傳遞給信息使用者,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存在,中小股東權益更是難以得到保障。因此,政府部門要優化信息傳導機制,使會計信息披露更加真實和及時,同時也要建立起企業信用評價制度,引導企業加強信用建設,并重點監管曾經出現過會計信息違規披露事件的相關單位。最后,加大財務舞弊行為處罰力度。現有法律對財務舞弊行為處罰力度不足、財務舞弊成本較低也是我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偏低的重要原因。政府部門需加大會計信息違規披露的處罰力度,增加更具威懾力的處罰形式,,讓企業意識到違規后果的嚴重性,在源頭上降低企業財務舞弊的可能性。
2.完善內控體系,加強誠信建設
首先,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在相關制度的規定下,編制并披露企業會計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的合法與真實性,并積極配合政府行政執法檢查工作。其次,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企業一方面要將內控制度細化并落實到日常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明確劃分相關崗位人員的職責及權限,防范管理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進行 “暗箱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培養與引進專業審計人才,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有效發揮其監督作用,發現并預防財務舞弊行為,并主動尋求與外部審計監督的融合協調,內外聯動共同優化會計信息質量。最后,加強企業誠信建設。企業要建立誠信獎懲制度,對會計信息違規行為嚴厲追責,對積極推動企業誠信文化建設、及時發現會計信息錯誤并進行糾正的員工,予以獎勵;同時企業管理人員也要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識,自覺抵制金錢和權利的誘惑,守住底線,不因個人私欲而做出侵害企業和廣大投資者利益的行為,為員工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3.防范市場風險,堅持理性投資
首先,投資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分析能力。除了自學基本的理論知識外,投資者還可以到投資教育基地系統學習投資知識和技巧、了解宏觀經濟大勢,同時還要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了解自己在投資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在遭遇投資詐騙時,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次,秉持謹慎投資原則。投資者在投資時不僅要核查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評估所投資產品的價值,還要考查資本市場環境以及相關產業周期等,這樣才能做出更理性、更準確的投資決策。最后,堅持理性投資。投資者既要善于獨立思考,在自身可承受的風險范圍內抓住投資時機,選擇合適的投資品種并果斷做出決定,又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情緒的穩定,切忌投資失利時為了挽回損失而盲目追加投資,學會及時止損,免遭長期套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