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北侖電廠 陸燁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北侖電廠(簡稱北侖電廠),7 座巍然屹立的主廠房,格外引人注目;移步廠區深處,66000 多塊光伏板組成的“綠色能源海洋”,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一座座高聳入云的鐵塔間,錯落有致地排列著輸電線,源源不斷的電能就從這里輸送至華東電網,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一座524 萬千瓦裝機的世界級傳統燃煤電廠,如何破繭成蝶發展成為“火光聯動”的綜合能源企業?當走進這座中國美麗電廠即可一探究竟。
“當時寧波的火電企業還沒有廠區內建設光伏項目的先例,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談及光伏項目,北侖電廠主要負責人這樣說。
身處浙江大地,建廠30年來,該廠始終朝著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邁進,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07 年作為國內首家啟動脫硫改造;2009 年成為北侖城區50 平方千米內唯一一家熱源點;2019 年全廠機組實現超低排放,為浙江省藍天碧水工程作出突出貢獻。
如何用生態“底色”更好描繪“綠色”發展,成為電力企業進入新時代轉型發展的重頭戲。2019 年,作為國家能源集團主力發電廠,該廠以創建世界一流火電廠為抓手,啟動光伏項目前期工作。從燃煤發電、工業供熱到光伏發電,一群心懷夢想的電力人踏上了二次創業之路。
一番深入調研后,該廠光伏項目逐漸有了清晰路線圖。利用廠區空余閑置土地,新建3萬千瓦集中式光伏電站,動態投資約1.2 億元,規劃占地面積約30.7 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平均每年可提供電量約3000 萬千瓦時,節約標煤約9000噸。
進入2020 年,各項工作緊鑼密鼓推進開來。3 月17 日,完成寧波市北侖區發展和改革局備案;3 月23 日,正式成立光伏項目組織管理體系;4 月項目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
為了提高項目可行性,能否拿到2020 年國家補貼成為該廠光伏項目落地的關鍵,這讓該廠設備管理部主任工程師陳建縣感到從未有過的壓力。工作25 年,他參與過百萬千瓦機組建設,也承擔過多項重大技術改造,是電力系統出了名的技術專家。5 月中旬,他組織人員在現場安裝1.5 千瓦中試裝置,有效驗證光伏組件安裝適應性,為項目立項和招投標提供技術支撐。
厚厚一疊可研報告、支撐材料,經過反復修改論證,終于從北侖遞交至北京。6 月15 日,經國家能源局、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審核,該廠30 兆瓦光伏電站項目獲補貼0.035元/千瓦時,報價結果優于85%同類項目。
打通項目落地的最后一關,10 月,該廠光伏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一場由傳統能源向綜合能源的轉型之戰在東海之濱悄然打響。
項目開工了,如何確保當年實現全容量投產成為重中之重。根據國家規定,對于2020 年底前未能全容量建成并網的光伏項目,每逾期一個季度并網電價補貼降低0.01 元/千瓦時;逾期兩個季度后仍未建成并網,則取消項目補貼資格。這就意味著,100 天內該廠要完成土建施工、設備安裝、并網發電。
“任務之艱巨,工期之緊張,可以說每一天都在和時間賽跑。”那段日子,所有建設者起早貪黑,天天泡在工地上。除了盯緊施工進度,項目送出線路建設至關重要。光伏項目負責人一次次前往寧波電網公司,洽談線路接入細節,確保光伏電站的清潔能源能夠安全輸出。

工地上每天都在變樣,閑置的土地平整了,一塊塊光伏板裝上了,12 個箱變、1 個集成控制室一一矗立起來。由于施工面積大,進度依然吃緊,施工人員分兩班實施24小時工作。
進入12 月,項目到了沖刺階段。這時,頻頻來襲的寒潮,給建設者們帶來嚴峻考驗。地處海邊的施工現場,寒風呼嘯,早晚最低溫度低至零下8攝氏度。“穿兩件棉襖,手腳都是冰冷的。”該廠總工助理、項目組副組長倪霄峰今年已經50 出頭了,從項目啟動到推進,他關注每一天的進度,嚴把安全質量關。因為時間緊,他常常下了班在辦公室吃碗泡面,又匆匆趕去現場。“有段時間,晚上做夢都是光伏的事,一會兒設備缺貨,一會兒想著容量怎么計算……”留著小平頭的倪霄峰輕聲說著。因為成天在海邊吹風,他嘴唇凍裂了,皮膚變黑了。
辛勤的付出終于收獲豐碩的果實。2020 年12 月23 日,該廠3 萬千瓦光伏電站順利實現全容量投產。“今天光照較弱,實時發電量是15.8 萬千瓦時。”在光伏電站控制室,技術人員指著顯示屏上的各項數據向筆者介紹著。能在年底順利實現全容量投產,他們心里很是自豪。截至今年2月,該廠光伏電站已累計發電426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達3700噸。
3 月4 日一早,北侖電廠分管領導帶領相關工作人員又一次前往浙江省衢州市。為了尋找新的光伏項目資源,新年伊始他們已經近10 次奔波在崇山峻嶺之間,行程超過1萬千米。
進入“十四五”,國家能源集團全面啟動碳中和戰略部署,浙江公司立足區域發展,提出“一體兩翼三支撐”戰略,明確提出以火電為主體,以新能源和綜合能源服務為“兩翼”,為構建美麗中國彰顯“浙江力量”。

北侖電廠“火光聯動”項目全景。資料圖
“主動順應能源變革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規律,就是要實現兩個轉型,即由傳統火電企業向綠色智慧企業轉型,由單一電熱供應站向綜合能源服務供應商轉型,這既是央企責任,也是發展的必由之路。”該廠黨委通過討論研究,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在行動上全面提速。
為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規劃,今年該廠光伏項目力爭建成7萬千瓦、開工10 萬千瓦。從目標到現實,不僅要理清思路、制定措施,更要腳踏實地,確保項目扎實推進。該廠占地1.78 平方千米,為更好利用廠內資源,技術人員經過現場測量,加快廠區內建筑物表面、空閑場地、灘涂、水庫等光伏項目場地規劃。
“你看這一片灘涂靠近卸煤碼頭,下一步我們要在這里再建約3 萬千瓦灘涂光伏項目。”陳建縣帶著筆者走到海堤大壩,大壩的外側有一條長500米、寬200 米的灘涂。隨著廠內二期光伏項目全面實施,陳建縣和倪霄峰仔細研究送出線路圖,并及時和寧波電網公司進行協調。“有了一期建設經驗,二期光伏項目心里更有底了。”陳建縣望著遠處潮來潮往的大海,眼里充滿自信。
“十四五”期間,該廠將依托技術優勢、人力優勢與運營優勢,在新能源發展上,要實現新增20 萬千瓦裝機容量、10 萬千瓦可開發儲備容量的戰略目標。“我們對周邊企業開展屋頂光伏資源摸查,除了推進屋頂、墻面等光伏開發,還要根據浙江區域多山、多海島、多魚塘、多灘涂等,尋找包括荒山光伏、灘涂光伏、茶光互補、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海島光伏等項目。”新能源負責人興致勃勃地描繪著新畫卷。
毫無疑問,中國提出的碳中和目標,必然倒逼火電企業加快推進轉型發展步伐。筆者通過所見所聞,深切感受著北侖電廠這艘舉足輕重的能源“航母”,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新時代,正朝著世界一流電廠目標全速前行,以高質量發展為美麗中國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