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川
人們常說,時間是一條長河。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停地流動。所以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說的就是這個特點。
朱自清的《匆匆》則是用散文詩的形式把這個道理感悟得非常透徹。文章一開始用“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這些常見現(xiàn)象,反襯出“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接著兩段,先寫出時間流逝的特點,那就是無聲無息,“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然后舉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洗手,吃飯,靜默,睡覺……甚至在我們嘆息的時候,時間也在嘆息中溜走了。
感悟到時間的流逝之后,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惋惜。時間在流逝,可是什么都沒有剩下,什么痕跡也沒有留存。“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問而不答,而答案已經(jīng)隱含其中,顯出它的含蓄美。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野蠻人由于對時間的浪費漠不關心,還犯了一個嚴重的經(jīng)濟上的罪行。”從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來區(qū)分文明和野蠻,是非常深刻的。因此,我們從小就要努力做一個珍惜時間的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