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主題要素: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
“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先聲奪人的出場,顯示出《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特殊身份;“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外貌的細節描寫,《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爸爸讓我們震驚。人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彰顯其鮮明個性,讓我們印象深刻。
【選文一】
木匠老陳
◎巴 金
木匠老陳那時不過四十歲光景,臉長得像驢子臉,左眼下面有塊傷疤,嘴唇上略有幾根胡須。大家都說他的相貌丑,但是同時人人稱贊他的脾氣好。
他平日在店里,但是他也經常常到相熟的公館里去做活,或者做包工,或者做零工。我們家里需要木匠的時候,總是去找他。我就在這時候認識他。他在我們家里做活,我只要有空,就跑去看他工作。
我那時注意的,并不是他本人,倒是他的那些工具:什么有輪齒的鋸子啦,有兩個耳朵的刨子啦,會旋轉的鉆子啦,像圖畫里板斧一般的斧子啦。這些奇怪的東西我以前全沒有看見過。一塊粗糙的木頭經過了斧子劈,鋸子鋸,刨子刨,就變成了一方或者一條光滑整齊的木板,再經過鉆子、鑿子等等工具以后,又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像美麗的窗格,鏤花的壁板等等細致的物件,都是這樣制成的。
……
老陳常常彎著腰,拿了尺子和墨線盒在木板上面畫什么東西。我便安靜地站在旁邊專心地望著,連眼珠也不轉一下。他畫好了墨線,便拿起鋸子或者鑿子來。我有時候覺得有些地方很奇怪,不明白,就問他,他很和氣地對我一一說明。他的態度比那個老秀才好得多。
家里的人看見我對老陳的工作感到這么大的興趣,并不來干涉我,卻嘲笑地喚我做老陳的徒弟,父親甚至開玩笑地說要把我送到老陳那里學做木匠。但這些嘲笑都是好意的,父親的確喜歡我。因此有一個時候我居然相信父親真有這樣的想法,而且我對老陳說過要跟他學做木匠的話。
“你要學做木匠?真笑話!有錢的少爺應該讀書,將來好做官!窮人的小孩才學做木匠。”老陳聽見我的話,馬上就笑起來。
“為什么不該學做木匠?做官有什么好?修房子,做家具,才有趣啊!我做木匠,我要給自己修房子,爬到上面去,爬得高高的。”我看見他不相信我的話,把它只當作小孩子的胡說,我有些生氣,就起勁地爭論道……
心語點點
選文中的外貌描寫,突出了老陳相貌的丑陋。一個外貌丑陋的人卻贏得了天真孩子的喜歡,反襯了他心地善良、脾氣好的優秀品質。“我”和他近似笑話的聊天背后,隱藏著兩個階層人的生活態度。
【選文二】
盲孩上學
◎項夏謹
盲孩終于上學了。
但家里人都沒有時間送他去學校。于是盲孩決定自己去。
那天,他起得很早。洗漱完畢,盲孩背起書包,拿著竹竿出發了。他在心中念道:“出門直走過馬路,再右拐……”忽然,竹竿碰到了墻壁。“怎么辦?”盲孩停下了腳步。
他聽到了皮鞋聲。
“叔叔,您知道盲校嗎?”
“不知道。”聲音既同情又無奈。
他聽到高跟鞋叩著水泥板的咔咔聲。
“阿姨,您知道去盲校怎么走嗎?”
“沒聽說過!”聲音由近及遠。
盲孩低下頭,心中一陣酸楚……
過了一會兒,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傳入耳簾。“請問,您知道盲校嗎?”小男孩問道,那聲音輕的似乎只有盲孩自己聽得到。盲孩靜靜地站著,準備接受那句他聽了多次的“不知道”。
沒有回答。
盲孩失望了,可就在這時,盲孩感覺到竹竿的另一頭被輕輕抬起。
“你知道盲校嗎?”
“……”
盲孩害怕了,腦中浮現那些盲孩被騙被拐的事情。
“你想干什么?”
“……”
盲孩用手順著竹竿摸了摸,“比我矮,不一定能打得過我,跟著走吧,看他能怎么樣!”
于是盲孩跟著他往前走。
“丁零零……”鈴聲響起!到學校了!
盲孩喜出望外,后悔自己不該把他想得那么壞。“謝謝你!”
“……”
放學了,又有人將竹竿抬起,盲孩用手掂了掂,還是低低的,還是他。
第二天還是這樣。
第二年仍是這樣。
所有的事情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就是這件事。
“我們的期中考試結束了!”盲孩開心地說。
“……”
“我語文95分,數學100分,常識……你呢?”
“……”
又失敗了,盲孩很多次想和他聊聊,可他就是不說話,終于,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又準時到了。他輕輕地提起竹竿,可盲孩硬是站在原地,不動。“告訴我你是誰?”
“……”
“你為什么不說話?”盲孩著急了。
他聽到腳步聲,然后有人小心地牽起他的手,在手心寫了個“啞”字。
盲孩沉默了很久,滾燙的淚從深陷的眼窩中涌了出來。
心語點點
透過盲孩的自言自語與結尾處“啞”的沖擊,兩個不同命運,卻都心地善良的孩子浮現在我們眼前。雖然上帝沒有給這兩個孩子健全的身體,但卻在他們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一道用愛架起的橋梁。
【選文三】
父親的口頭禪(節選)
◎湯金發
從小到大,聽父親說得最多的三個字就是“試一次”,而我的人生也在父親的口頭禪里,一次次改變,從而擁有最美好的生活。
小時候,家里生活貧困,六七歲時,我就跟著父親去菜市場賣菜。當時的市場就在道路兩旁,各種各樣攤位擺滿道邊。此前賣菜,一直是父親在吆喝,而我一直不敢開口。
有一天,父親的嗓子嘶啞,再也喊不出聲音來,父親示意讓我喊。望著形形色色的人群,我膽怯地蹲在地上,不肯喊出來。周圍的菜農幾乎把菜賣光了,而我們的菜還沒有賣出去一斤。
父親啞著嗓子對我說:“試一次,膽子就能大起來。”水靈靈的青菜已經發蔫了,再賣不出去就只能扔掉了,我閉著眼睛狠狠地喊了一嗓子:“賣菜啦!”沒想到自己的嗓音稚嫩清亮,結果真的引來許多顧客,父親忙著過秤,而我則放開嗓子喊起來,再也不畏首畏尾。
小學畢業后,需要到鎮上讀書,突然離開熟悉的環境,讓我無所適從,每天獨來獨往,沒有一個朋友。回家和父親抱怨,父親說,你可以主動和同學們先說話呀。
“我怕他們不理我,那多沒面子呀,”我不開心地說。“試一次,也許他們也很想和你交往呢。”父親意味深長地說。
我終于鼓起勇氣,和同桌打招呼,結果同桌很爽快地和我聊起來,并和我成為好朋友。同桌說,因為我是新轉來的,一直不吭聲,他也沒好意思說話。而父親的“試一次”,卻讓我擁有了友情,此后又結交了許多朋友……
心語點點
本文以父親的“口頭禪”為線索,串聯起“我”生活中的片段,講述了“試一次”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試一次”才有可能抓住機會,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