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莉
幼兒園如何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以適應教師個人的終身發展和專業能力的提升,以此良性循環推動幼兒核心素養的發展?幼兒園應從實際出發,從核心素養的角度進行探索,注重教師科研能力的自主發展、創新實踐和合作共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幼兒教師核心素養的培養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幼兒園要從實際出發,從核心素養的角度來探索和實施教育。幼兒園要注重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創新實踐。本文將結合我園實際情況,依據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要求,探討幼兒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具體策略。
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幼兒教師的職責是帶好班級,教育科研對幼兒教師來說并非必要。因此,幼兒園要加強教師的科研意識,讓教師從根本上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并通過不同的活動了解教育科研的益處。
在我剛開始做教科主任時,有很多教師還不太了解教育科研是怎么回事,尤其是新教師,有的教師甚至對教育科研有點反感。面對一臉茫然的教師,我從自己出發,跟教師探討教育科研的好處,該從哪些點入手,如何確定課題、如何進行研究,研究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然后又將教育科研帶給我們的好處告知給教師: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在不斷學習和研究的路上,會讓自己成長得很快,積淀更多成果……漸漸地,教師不再反感,有什么活動都會參加,雖然科研氛圍還沒有我預期的那么濃郁,但已經在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前進。教師知道了科研的意義和重要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接下來,我要帶著教師開展相關的教育科研活動,讓教師們從活動中感知自己能力的提升和進步,同時找到教育科研帶給自身的成效。
從根本上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之后,幼兒園要引導教師進行教育科研。首先,我們得學習,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學習都不可少,我們需要學習別人教育科研的方法,比如我們進行“十三五”課題研究是一個什么流程:先做哪些準備工作、申報什么樣的課題、為什么申報這個課題、怎么申報課題、課題立項之后該做些什么、開題怎么做、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要做些什么、怎么樣進行研究、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哪些記錄和評估、資料的收集、怎么進行中期檢查、課題結題前要做些什么、結題時和結題后又要做些什么等一系列和我們教科相關的問題。有了理論做基礎,我們才能在開展活動時得心應手。
其次,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課題的背景和現狀以及國內外教育科研的先進理念,讓強大的理論支撐引領我們在實踐活動中評判科研的標準和意義。比如,我園選擇了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家園共育的相關課題。在科研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學習,從理論層面學習《學前兒童家庭教育》《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及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等。教師不僅要掌握好的理論知識,也要了解家庭教育相關知識,在教育過程中指導家長、引導家長、與家長順暢的溝通,這樣,才能讓教育科研真正落到實處,真正做到幼兒園、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共贏。

最后,我們還要引導教師互助學習,成立科研小組,在每次的教科沙龍活動中互相交流研討,取長補短,引導小組成員做好充足的記錄和反思,做到眼中有幼兒、心中有科研、筆下有記錄,在不斷觀察、研究、記錄和反思的過程中提升科研能力和科研素養。教師也從以前的旁觀,慢慢融入其中,在不斷學習、提問、互答、總結的基礎上讓教學能力更上一個層次。幼兒園的科研氛圍也更加濃郁,科研層次也上升了一個高度。
我們雖然成立了科研小組,但是發現一個小組里有主動的教師,也會有被動的教師。那么,怎么化被動為主動,化主動為超越呢?
針對我園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分層培訓,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頭腦風暴,對于主動參與的教師,我們以發現更多問題并解決問題為主,讓他們在科研過程中生成新課題。如我園的三級子課題就是教師在不斷研討中生成的。而對于比較被動的教師,我們則以“問題共同體”為主題進行討論分析,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把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列舉出來,然后進行提煉探討,尤其是教師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一些好的做法等。我們會充分肯定他們,并給予支持,化被動為主動。同時,我們也有結對活動,即讓科研能力提升較快或者能力較強的教師帶動同組的教師、搭班的教師一起探討,提升自己的同時還能帶動其他教師,一舉兩得,以此提升整體教師的科研素養。
很多教師把教研和教學分得很清。教研能離開教育實踐嗎?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又是否需要具備隨時進行研究的能力呢?教師要把教研和教學整合在一起,系統地進行探究,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教育科研提供大量的實例、案例和數據,為教育科研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實例保障和數據保障,讓教育教學更加規范、有效、富有創意。
如我園的三級子課題“建構區活動中家園共育的實踐研究”,課程游戲化的建設讓我們的區域活動更加重要。我們通過對區域活動的大量實踐、記錄、操作和反思,為子課題探究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實踐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同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為教師的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由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促進了我園整體區域活動的推進。教師要開展教科研訓一體化的探究,有效提升我園教師整體教研核心素養。
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們的教育科研也出現了很多不同以往的探究方式,比如線上探究(包括線上學習、線上研討、線上反思、共享等活動),這其中,還有我們家長和幼兒的參與、邀請專家線上講座學習等活動。例如,我們進行了一次“特殊時期,不一樣的教科研”研討活動。活動前期,我做了非常充足的準備,如活動前期教師如何和家長、幼兒進行溝通、研究?如何組織教師們做充足的準備?如何進行多樣化的研討?如何激發教師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如何通過此次活動讓大家有所收獲?活動結束后教師如何開展新一輪的探究、反饋?如何提升教師們的科研素養?我怎么與教科小組成員進行溝通協調,等等。之后教師輪流匯報自己是如何開展家園共育活動相關探究的,給了其他教師很多靈感,也在活動中收獲了許多探究的方法。

我們在進行一系列系統的教育科研的同時也要進行深度的學習,不斷學習理論知識,提升實踐質量,提高教師經驗總結和反思的能力,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探究和實踐,讓教師的教育科研素養更上一個層次。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周市鎮光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