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春燕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承認兒童是活的,普通兒童之特性,大多都富于好奇心?!蓖婺喟褪怯變旱奶煨?,泥塑課程是學齡前幼兒特別喜愛的一項課程。教師在泥塑課程中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泥塑活動“活”起來。
泥塑活動是一項深受幼兒喜愛的藝術課程,它既能培養幼兒的藝術細胞,還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在以往的泥塑課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枯燥,大多以展示范例、直接教授制作步驟為主,忽略了幼兒的興趣,抑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泥塑教學觀念和經驗,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開展泥塑課程,運用多元情境教學法,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條件和機會,激發幼兒參與泥塑課程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大膽想象、創造,從而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在于一個“活”字,因此,教師應該靈活地設計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泥塑課程,讓幼兒欣賞到美的事物,獲得美的體驗,創作出美的泥塑作品,提升幼兒的藝術創造力。
目前,大部分幼兒園泥塑活動的組織形式比較單一,大多是教師直接教學。受生理條件的影響,小班幼兒的手部肌肉還不夠發達,生活經驗也不夠豐富,過早地教授幼兒泥塑的技能,他們不僅無法掌握,還會降低對泥塑活動的興趣。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泥塑課程,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幫助幼兒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一)多元的多媒體
教師要想在泥塑活動中運用好情境教學法,就要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提供充足、多元的教學材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準備好豐富的圖片、清晰的視頻、個性的音頻,做到視聽結合,讓幼兒能身臨其境,讓整個泥塑活動“活”起來。例如,在泥塑活動“小兔子收蘿卜”中,教師可以運用動畫視頻和歌曲《拔蘿卜》,為幼兒營造一個小兔子在森林里拔蘿卜的情境,讓幼兒快速地投入泥塑活動中。
(二)生動的場景
除了多媒體的應用,場景的設置也能讓幼兒置身于情境中,讓幼兒積極地投入活動中。教師可以制作精美的背景板、逼真的道具讓幼兒化身情境中的主角。例如,在泥塑活動“好吃的蔬菜”中設置立體的“蔬菜店”和小動物形象;在泥塑活動“漂亮的皮球”中設置“體育館”的背景;在泥塑活動“碗”中設置“廚房”背景和廚房用品實物。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場景,增添泥塑活動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幼兒參與泥塑活動的積極性。
(三)輕松的氛圍
陶行知先生強調:“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助于兒童積極地進行游戲活動?!庇變旱呐d趣容易被情緒影響,因此,在泥塑活動中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至關重要。多媒體和場景滿足了幼兒的感官需求,那么良好的氛圍則滿足了幼兒的情感需求,這三者缺一不可,并且相輔相成,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和藹可親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肢體創設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例如,在泥塑活動“可愛的小雞”中,教師可以先模仿小雞的動作走一走,再模仿小雞“嘰嘰嘰”的叫聲,讓幼兒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通過一個動作、一種聲音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
(四)“活”的教師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中指出:“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我們要想草木長得茂盛,就要天天去培植他、灌溉他;我們要想交個活潑的朋友,就要自己也是活潑的?!薄盎畹慕逃毙枰盎畹慕處煛狈侥艿靡咱`行,“活的教師”應當認同“活的教育”理念,傳授“活”的知識技能,掌握“活”的教育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泥塑教學的觀念,靈活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幼兒創設“活”的情境,讓幼兒能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幼兒的泥塑技能和藝術創造力。
(一)經驗情境法
經驗是影響幼兒成功投入泥塑活動中的決定性因素,主要分為直接獲得的生活經驗以及間接獲得的媒體經驗。幼兒的生活經驗離不開他們的日常生活,如吃過的食物、玩過的游戲、看過的風景等,教師將幼兒的這些生活經驗運用到泥塑教學中,這就是生活情境法。
例如,在泥塑活動“糖果”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米莉開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可好了,客人們都要排隊購買!過了一會兒,糖果就賣完了,后面排隊的客人還有很多,這可怎么辦呢?這個情境激發了幼兒用輕泥制作糖果的興趣,買糖果是大部分幼兒都親身體驗過的,糖果也是他們喜歡的食物,這種貼近幼兒生活的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幼兒制作完輕泥糖果后,我還組織他們售賣糖果,讓幼兒體會成功的喜悅。
幼兒的媒體經驗大部分來源于電視、網絡、書本,也就是他們看過的電視節目、聽過的童話故事等。教師將幼兒的這些媒體經驗運用到泥塑教學中,這就是故事情境法。例如:在泥塑活動“煙灰缸”中,我創設了超級飛俠送包裹的情境:小明給爸爸定了一個包裹,里面是一個泥塑“煙灰缸”,那是他準備送給爸爸的生日禮物。《超級飛俠》是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之一,以幼兒感興趣的動畫情節開展泥塑活動,能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學習泥塑的興趣。
(二)模擬情境法
愛模仿是幼兒的天性,特別是動物的叫聲、簡短的語言和逗趣的肢體動作。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特性,在泥塑活動中引導他們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形態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對話等。例如在泥塑活動“小鴨嘎嘎”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模擬情境:小鴨子在小河里快樂的游泳,“嘎嘎嘎”叫個不停,游累了小鴨們就上岸了,它們一搖一擺地走呀走,終于走到了家。”在這樣的模仿游戲中,幼兒了解了小鴨子的外形特征,能更好地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小鴨子”。
(三)多元情境法
在情境法教學中,教師還能隨機添加一些其他學科的教育內容,以及其他文化元素,如節日、季節、地域等元素。
例如,在泥塑活動“粽子”中,我們播放關于端午節的宣傳片,營造端午節的節日氛圍,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并組織幼兒自己制作“粽子”,通過這種有趣的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參與泥塑活動的積極性,還能讓幼兒感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正如“活”的教育、“活”的兒童一樣,在泥塑課程中,情境的運用也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教師應該領會“活的精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主題內容以及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因素,運用不同的情境法,將情境教學法更好地運用到幼兒的泥塑活動中,從而推動泥塑課程游戲化的進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鹿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