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當下幼兒教育發展的趨勢,游戲是幼兒所喜愛的教學方式,是幼兒張揚生命個性、彰顯智慧的舞臺。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游戲是幼兒的生命。”因此幼兒教師應以游戲作為幼兒一日活動中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將游戲融入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學習知識,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幼兒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關鍵
幼兒通常都具有“好奇心、好動心、模仿心、游戲心”,其中“好動心”是幼兒健康、持續、和諧發展的重要“武器”,教師應利用最佳的方式與策略,讓幼兒得到恰當有效的鍛煉,從而促進幼兒發展;“模仿心”的價值在于教師應發揮榜樣的力量,引領、示范、指導幼兒,讓幼兒進行模仿;“好奇心”是幼兒開啟學問的“大門”;“游戲心”是幼兒本性、天性、本能之所在。
(二)通過認識幼兒進一步認識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幼兒的發展要依靠幼兒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需要在活動中實現的,活動是幼兒發展的“基石”與“源泉”。游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能僅僅以一種教育手段的形式體現,而是應該融入幼兒的生活。幼兒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教師應熱愛幼兒、尊重幼兒、信任幼兒、鼓勵幼兒,尊重幼兒的隱私,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同時,教師還要與每個幼兒親密相處,仔細觀察每個幼兒,準確評價每個幼兒,全面分析每個幼兒,讓幼兒真實地、自由地成長。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當下幼兒教育發展的“主旋律”,但課程設置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幼兒園課程游戲材料設置失衡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活動中投放有效的游戲材料,能夠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游戲的興趣與熱情,安全、充足、豐富的游戲材料是保障游戲順利開展的物質保障。但是,部分幼兒園在課程設置與游戲活動空間的布局上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幼兒園沒有正確認識到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匱乏的游戲活動資源嚴重制約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
(二)教師課程游戲化經驗不足
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師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注入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主,與當下倡導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發展方向不符。課程游戲化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教師要注重學習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不斷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發展。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還存在著游戲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化等方面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對游戲的界定不一
有些學者認為游戲不存在社會功能性目的,是幼兒自發的一種活動,同時認為這樣的游戲是假想的、虛擬的、愉悅的。這類學者認為幼兒游戲具有自發性功能以及非功利性功能,沒有能夠準確區分自然游戲與幼兒園游戲的區別與聯系,導致幼兒游戲變成一種無目的性、無組織性、無計劃性的活動形式。
(二)傳統教育目的觀與幼兒學習觀的制約
傳統的教育目的觀認為教育目的是人類已有的社會文化知識體系,而傳統的學習規則認為幼兒的學習是在教師引領下單純從書本上獲取知識的活動。這導致游戲變成了服務某一特定學習活動的手段,教師在選擇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容時,過多地從教師“教”的視角出發,而缺少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興趣與好奇心的關注,忽視了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性與創造性的發揮等。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課程應當游戲化,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應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相關實施策略。
(一)構建良好的游戲活動環境和氛圍,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教師應重視幼兒園游戲環境的協調性、美觀性、整體性,讓幼兒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如廢棄的食品包裝盒、電視機包裝箱、汽車輪胎、竹竿、秸稈等,通過教師和幼兒靈巧的雙手制作成相關的藝術品布置班級的游戲活動區域。教師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創設良好的游戲活動環境,能夠有效激發參與游戲的興趣,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對富有新意、創意的游戲活動環境十分感興趣,而興趣是幼兒進行課程游戲化活動的動力,幼兒在興趣的驅使下會積極主動且富有創造性地投入游戲化活動中。
(二)精心選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內容
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教師應為幼兒園小班、中班與大班幼兒選擇適合他們各自特征的游戲化課程實施內容。比如,教師可以為小班幼兒選擇一些與小班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游戲內容,為小班幼兒構建以生活、動手為主要載體的區域性游戲,讓小班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感受、體驗等獲取知識經驗。如教師可以讓小班幼兒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同花布制作小鳥的造型、小草的造型或太陽的造型等,再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海綿制作游戲化區域活動的背景,并讓小班幼兒依據自己的愛好將造型“點綴”在背景上,幫助小班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理解、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等。教師可以為中班幼兒創設溫馨舒適的“娃娃家”游戲活動區域環境,以滿足中班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的需求。教師可以在“娃娃家”區域內投放大量可供中班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的活動材料,如玩具、餐具等,讓中班幼兒充分利用這些游戲材料進行游戲化的活動,讓中班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取相關的生活經驗,體驗游戲化活動的樂趣。教師可以為大班幼兒構建多元化、多樣化的課程游戲化活動環境,比如讓大班幼兒開展班與班之間合作性、集體性的游戲活動,讓大班幼兒玩“小小診所”“星星美容美發店”“超級大比拼”等各種各樣的游戲,讓大班幼兒無拘無束地在游戲化活動中獲得成長。
(三)重視教師對課程游戲化活動的指導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活動應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教師應重視自身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活動中的指導作用,尊重幼兒在課程游戲化活動中自主性的發揮。教師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活動的指導應以間接指導為主,努力豐富幼兒在課程游戲化活動中的經驗,認真觀察并合理地參與幼兒的游戲活動,并努力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導策略。教師指導幼兒開展游戲化活動的語言應帶有一定的啟發性,應正面評價幼兒在游戲化活動中的表現。同時,教師還應依據游戲活動發展的特征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根據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特征進行相適宜的指導。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力求讓幼兒在這樣的游戲化活動中能成為游戲活動真正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將游戲化活動的目標與游戲化活動的內容能夠巧妙地轉化為游戲本身的內容與規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本質在于培養幼兒的游戲性品質,在游戲化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充分彰顯幼兒的主體性,并讓幼兒在游戲化活動中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幼兒全面、持續、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皋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