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仃
幼兒時期習得良好品質會讓人終身受益,這是孩子規則意識的萌芽期與良好品質培養的關鍵期。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區域游戲作為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它不但能促進幼兒五大領域的發展,而且能為孩子良好品質的培養提供了適當的途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在自主探索的同時感知相應的規則與品德,比如尊重、真誠、謙讓、友善等。這些品行體現在游戲當中,使游戲更具有人文關懷。
(一)幼兒園對“好孩子”的認定標準存在問題
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對孩子的評價往往是聽話、懂事、會玩,卻沒有上升到品行的高度。
珊珊是班上的一個好孩子,也是老師都喜歡的孩子。每次做游戲她的表現都很積極,每次回答問題,她也是高高地舉起小手。在教師組織的一次戶外游戲中,教師讓孩子觀察一下蝴蝶的樣子,再描述蝴蝶的特點,最后學著去畫蝴蝶。在觀察的時候,教師問蝴蝶是什么顏色,珊珊搶先回答是白色的。旁邊的雯雯說蝴蝶也有黑色的、彩色的。于是,珊珊就擺出一副不高興的樣子說,蝴蝶就只有一種顏色。孩子之間的爭執是正常的事,他們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經歷表達自己的觀點。珊珊只看見過白色的蝴蝶這很正常,因為她生活的地方,在五月的時候會看到大量的白色蝴蝶。在其他月份也有別的蝴蝶飛過,只是珊珊沒有看到而已。雯雯說,蝴蝶的顏色是多樣的,這跟她的經歷也有關,雯雯出生在云南,可以觀察到多種蝴蝶。
一般情況下,教師是允許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的,因為這樣可以看出每個孩子的性格,可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也能激發他們對游戲的興趣。一個平等、民主的游戲氛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但是后來教師卻發現這樣的現象:發生爭執的兩個孩子不去尋找他們的證據,不去尋找爭執的理由,而只是一味地強調本來就這樣。再接著珊珊小朋友就生氣了,對著雯雯吐口水。教師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之后,要思考為什么一個班級上公認的好孩子會有不良的習慣,這與游戲教學中對習慣、品質培養不到位有著很大的關系。
(二)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品質教育出現了問題,要從家庭教育上尋找原因,只有幼兒園和家庭雙方都參與教育,才能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品行。
當教師找到珊珊之后,孩子連蹦帶跳地過來了,顯然剛才的爭執對她的情緒沒有任何影響。教師問珊珊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老師跟你爭論一樣的問題,你也會吐口水嗎?”她說出不會,但是也會很生氣。很明顯,珊珊沒有認為這樣的行為有什么不對。教師繼續問珊珊:“如果有孩子把口水吐到你的臉上,你會生氣嗎?”珊珊一下子愣住了,她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
總之,當前的幼兒教育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讓良好的品質融入區域游戲中。
(一)在區域游戲中培養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品質必然包含好的習慣,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要養成好的習慣。對于幼兒來說好的習慣也是多方面的,起碼要讓他們養成傾聽的習慣,整理好游戲材料的習慣,不停地問問題的習慣。
1.養成傾聽的習慣。大多數幼兒在游戲的時候,只會專注于自己手上的玩具,很少傾聽別人的話語。其實游戲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同伴的提醒還是很有必要的。幼兒要能放下手上的事物,聽完別人的講解之后,再做出自己的新的游戲步驟。比如,在一次剪紙的游戲中,孩子都畫了虛線,只要沿著虛線剪下來就可以了。但是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差,他們總是容易剪不準,在離虛線很遠的距離就剪開了。這樣的操作,剪出來的東西自然就不好看。于是教師就在幼兒出現這樣的狀況之后,提出建議,可以先沿著虛線將紙片折疊一下,折疊出很深的印跡,再剪就容易多了??墒谴蠖鄶岛⒆佣紱]有聽到教師的這句建議,他們忙的只是眼前手里的活兒。所以教師要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首先要教給他們傾聽的姿勢,即禮貌地聽別人講話的樣子。同時也要讓他們記得不要隨便插嘴。
2.養成整理的習慣。教師要讓孩子養成整理玩具的習慣。學會整理是幼兒學會生活的一部分,游戲材料的整理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幼兒在整理材料的時候,除了將這些材料收集起來,擺放整齊,他們還要思考以下問題:這次游戲用了哪些材料,收集到哪些材料,還有哪些散落了沒收上來?這樣幼兒就形成幾個基本認知,什么樣的游戲需要什么樣的游戲材料,下次做類似游戲的時候,他們能精準地選擇材料,進而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游戲的玩耍上。例如,在一次的角色游戲中,幼兒展示的是醫生之家,他們在整理游戲材料的時候,感覺少了一樣東西,于是他們就一件一件地將物件歸類,進而他們發現是“醫生”用的放大鏡掉到了地板上。
3.養成提問的習慣。教師要讓幼兒學會問,讓他們不間斷地提問,其實孩子問得越多,對游戲的興趣也就越濃。在一次讓孩子觀看魚與烏龜的活動中,孩子就提出這樣的問題:烏龜能生活在地上,又能生活在水里,貓和狗為什么不行?是不是烏龜有什么特異功能?孩子對萬物總是充滿好奇的,教師要激勵孩子提問,養成問的習慣,區域游戲就增添了新的精彩。
(二)在區域游戲中培養制訂規則的意識
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游戲規則,對他們來說要想讓游戲繼續玩下去,自然就要遵守相關的規則。為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制訂游戲規則,進而讓他們漸漸感知生活也是需要規則的,有規則,一切才會美好。在一次學做交警的游戲活動中,一開始有點混亂,你吹一聲,我吹一聲。后來幼兒就自己制訂規則,他們制訂出這樣的規則。首先每個孩子都要參加,不參加游戲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他們既然制訂出這樣的規則,說明他們具備這樣的意識。同時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孩子渴望平等的游戲方式,從他們的制訂內容里可以看出他們的情感與態度。孩子制訂的第二個規則就是,每個人都展示一次,所有的人都展示之后,還要再展示的人才有機會。明顯地,盡管他們的年齡小,他們在制訂規則上卻有自己的觀點。最后,他們說,會的一定要教不會的。幼兒的情感基本都是外顯的,吹口哨的時候,還有幾個孩子吹不起來,可能是用力不到位,也可能是他們膽兒小。這個規則不是哪一個幼兒提出來,是大多數幼兒共同制訂的,說明他們還具有整體意識。當然由于幼兒能力與水平的限制,他們制訂規則需要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改。后來當他們都會吹口哨后,他們又制訂了這樣的規則:誰吹的時間最長誰就是第一。可是他們發現聲音太響,太難聽。他們又說,看誰能吹出不同的調來。很明顯,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知道要遵守一定的游戲規則,同時他們也渴望有游戲規則,當這樣的規則意識在他們頭腦形成之后,他們同樣會將其運用到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在區域游戲中培養好的品德
在區域游戲中要培養孩子好的品質,好的品質也可以在他們游戲的過程中慢慢形成。教師可以在區域游戲中著重培養孩子學會分享、學會尊重、學會合作、學會寬容的品德。
1.培養分享的美德。一次早上剛去教室,我發現兩個孩子在搶一本繪本。原來是幼兒園新購入的繪本,由于數量有限,只能幾個孩子合看一本。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就可以教他們學會與別人分享,兩個人一起看同一本書,然后兩個人相互將故事講給對方聽。當幼兒感知到分享的樂趣,教師注意適時的引導,分享的美德就在孩子的游戲中間氤氳開來。同樣,教師也要培養幼兒尊重別人的美德。一次用橡皮泥捏各種動物的活動中,東東捏了一只豬,自己獨自欣賞起來。東東覺得自己捏得挺好的??墒桥赃叺膹姀娬f:“你這個豬好難看啊,像只大犀牛?!睎|東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教師問強強,能不能讓東東高興起來。強強說,東東捏的豬也有好的一面,是班上所有孩子里捏得最大的。教師這樣做,是教他們如何去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作品就要學會發現別人作品的優點。
2.培養寬容別人的美德。同樣,教師也要教幼兒學會寬容別人。寬容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禮儀之邦的一貫傳統。但是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寬容教育卻是很難推行的。家長給孩子灌輸這樣的觀點:誰在幼兒園欺負你,你就要欺負回去。一次在拔河比賽中軒軒的腳不小心被琪琪踩了一下,本來只要說一聲對不起就可以了,可是軒軒就是要跑過去也踩琪琪一腳才肯罷休。對于這樣的現象,教師要告訴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小心碰到別人都是正常的現象,當然大家盡量不要傷著別人。如果自己不小心被別人碰了一下,沒什么大礙,不要去報復別人,伙伴之間要學會寬容。教師要在游戲中觀察有沒有這種不寬容的現象,要盡量去化解,要讓寬容的種子在幼兒心靈中生長。
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質能更好地發揮游戲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進而使游戲活動成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推手。科學發展,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在區域游戲設計中,教師需要立足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在依據他們心智發展水平的前提下,設置豐富、多樣的游戲。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孫樓街道辦事處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