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萍
陶行知先生曾說:“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泵耖g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極富生活情趣,但其蘊藏的內涵幼兒卻無法完全理解。因此,要想把民間美術欣賞與幼兒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必須讓民間美術作品走進幼兒生活,融入幼兒生活,讓幼兒參與實踐,在民間美術作品中尋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形成自然真實的審美情趣。
幼兒民間美術教育活動生活化是指在開展幼兒民間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關注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注重幼兒周邊生活各種資源的開發,讓幼兒形成審美情趣的過程,回歸幼兒的生活,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引導幼兒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運用民間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表達,形成初步的審美情趣。那么,如何讓民間美術教育走進幼兒生活呢?
幼兒的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是民間美術教育的良好契機,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間美術教育內容都適合以專門性的教育活動為組織形式。因此,幼兒園在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民間美術活動內容時,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與教師的經驗、幼兒園教育資源的利用情況,有效地開展生活化的幼兒園民間美術教育。
民間美術來源于生活,題材廣泛,材料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其作品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情趣和內涵,容易讓幼兒產生共鳴。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充分抓住教育契機,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幼兒進行民間美術學習活動。如我們在中班開展折紙活動“垃圾桶”,結合當今垃圾分類的現狀,將生活中的環保知識與美工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折一折垃圾桶、給垃圾分分類的過程中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幼兒的折紙能力。在活動中教師用簡潔的語言、形象有趣的兒歌講授雙三角以及垃圾桶的折疊方法,深受幼兒的喜愛。又如在大班開展泥塑活動《奇趣動物》時,我們利用孩子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小動物”為線索,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奇趣蛋”的出現,更是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欲望。教師制訂了適合幼兒的學習步驟,讓理解能力有限的幼兒在觀察、比較中能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操作的要點。在最后環節中,教師啟發幼兒思維,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他們大膽制作感興趣的作品,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本園根據班級特色創設了民間美術游戲區域,并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定期更新,讓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民間美術活動內容。如本園將民族服飾融入表演區。在主題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嘗試穿戴各種民族服飾,這樣既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讓幼兒感知民族服飾的圖案與色彩搭配,激發幼兒對民族服飾工藝的好奇與探究心理?;顒咏Y束后,幼兒對民族服飾、民族樂器的興趣絲毫未減。于是,本園將民族服飾與民族樂器投放到幼兒園的表演區角,采用小戲骨表演的方式讓幼兒模仿表演各民族的舞蹈。穿著新疆服的小伊跟著音樂節奏跳起新疆舞,旁邊的佳佳戴著新疆帽,單膝跪地拍打著鈴鼓,璠璠穿著朝鮮服跪坐在地上用自制的鼓和棒敲打著,一旁的欣怡和洛依穿著彝族的服飾為他們伴奏,場面相當熱鬧。隨著樂曲的變化,孩子們自發表演著相應的舞蹈。通過將民族服飾以及樂器、音樂等文化形式融入區域活動中,孩子們體會到了民間服飾之美,感受到了其中滲透的文化韻味。又如,本園在元宵節引入了“猜燈謎”的益智游戲活動。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制作了很多燈籠,在燈籠上我們以“畫”為載體,設置了很多謎語,讓孩子們根據“畫”猜謎底,孩子們玩得十分高興。在一個個謎底被解開后,孩子們已不滿足現有的活動現狀,開始自己畫畫創編謎語,貼在燈籠上,拉著老師和小伙伴猜,幼兒在“猜”的過程中啟迪了思想,實現了自我的益智創造,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再如在自然角區域活動中,教師給幼兒講述中國山水風物畫的故事,通過幻燈片向幼兒展示了一些比較著名的植物畫,然后組織幼兒模仿欣賞植物畫,再結合植物角的所見,畫出屬于自己的植物畫。在表達自主意愿的過程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現了有價值的互動,陶冶了幼兒的情操,鍛煉了幼兒思維表達的能力,促進了幼兒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的發展。
中國有許多民間傳統節日活動,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每個不同的節日包含著不同的民間美術資源。如春節的剪紙、窗花、年畫,端午節各種樣式的粽子,元宵節各種形狀的燈籠,等等,各種節日來臨時我們都會組織大型的、綜合性的慶?;顒?。如年級組慶祝活動、全園慶?;顒?、親子慶?;顒?、向社區開放的慶祝活動等,讓幼兒在傳統節日氣氛的烘托中,親身感受民間美術的獨特性,體驗參與民間美術教育活動的樂趣。例如,在“月亮的節日”中秋節活動中,本園通過聊中秋、賞中秋、品中秋、畫中秋的活動形式,讓各班組織幼兒開展民間美術特色活動,繪制各種中秋美術作品,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讓幼兒體驗傳統節日的樂趣。我園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分別進行了編織特色“心心相印慶中秋”、折紙特色“七彩燈籠鬧中秋”、民間服飾特色“美麗嫦娥迎中秋”、國畫特色“金秋肥蟹品中秋”、剪紙特色“嫦娥玉兔賞中秋”、彩繪特色“燈籠圓圓繪中秋”等特色手工制作活動,最后在幼兒園林蔭道的兩側,掛上我們中、大班幼兒的特色作品,讓新入園的小班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觀哥哥姐姐們的作品,體會濃濃的中秋節氣氛,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為接下來的民間美術學習奠定基礎。
同時本園還自創了一些民間美術文化節日活動,在活動中圍繞主題,營造鮮明的節日氛圍,組織豐富多樣的節日活動,激發幼兒對民間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愛。如我園開展的“迎新歡樂游戲趴,民間美術嘉年華”活動,以獨特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讓幼兒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體驗中國民間游戲的樂趣,感受中國民間美術之美。在暢玩民間游戲環節,每個班都開設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游戲,如小班的“貼五官”,孩子們憨態可掬;中班的“蹴鞠”,孩子們對準球門一射一個準兒;大班的“花樣拔河”,孩子們鉚足了勁兒爭第一。幼兒在游戲中奔跑、跳躍、團結、協作,通過游戲增強了幼兒的體質、自信心和團隊精神,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同時讓幼兒體驗到了民間游戲的樂趣,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其中兌換民間美術小禮物的環節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在一個個凸顯班級特色的禮品屋里,琳瑯滿目地陳列著各種幼兒共同參與制作的手工藝品,如編織屋、紙藝屋、飾品屋、國畫屋、剪紙屋、彩繪屋、泥塑屋、玩具屋、年畫屋等。幼兒在充滿濃濃新年氣息和民間美術特色的獎品屋前流連忘返、精挑細選,最后每人都獲得了一份心儀的新年禮物。
幼兒園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生活學習的重要教育資源。我國擁有著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如美觀實用的布藝制品虎頭帽、頗具神秘色彩的面具、色彩絢麗的民族服飾、虛實相生的民間剪紙、小巧玲瓏的編織手工藝品等,都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因此本園精心營造了濃厚的民間美術文化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深度地讓民間美術走進每個班級、每個孩子身邊,從不同角度向幼兒展現中國優秀的民間美術文化,培養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
本園精心營造了濃厚的民間美術文化氛圍,從不同角度向幼兒展現中國優秀的民間美術文化,利用樓梯轉角分別創設了一樓轉角的紙藝區、二樓轉角的彩繪區以及三樓轉角的國畫區,注重充分利用幼兒園的環境資源,發揮環境對幼兒情感和認知上的熏陶作用。在美術室內,本園設置了“奇妙的彩繪”“美麗的民族服飾”“有趣的泥彩塑”“好玩的民間玩具”等各類主題游戲區域,提供各種民間美術的學具、玩具、工具和材料,創設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安排各班級幼兒每周輪流到活動室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自由地開展民間美術游戲活動。同時各班級可以根據本班的班級特色、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創設民間美術游戲區域,并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定期進行更新,以不斷變化的游戲內容和材料,激發幼兒對各類民間美術活動的興趣。
同時本園發動家長、幼兒的力量,共同收集民間美術的相關圖片、實物,布置相應的活動區域,讓幼兒隨時可以摸、看、玩,培養幼兒對美的敏銳的捕捉能力。我們根據民間過年的習俗,在活動室門口掛上紅燈籠、中國結,貼上對聯,在墻上張貼孩子們創作的剪紙、染紙作品等,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熱鬧、歡快的節日氣氛,獲得有關民間美術形式的審美經驗。
民間美術教育走進幼兒生活,其教育意義不可估量,因此,教師要圍繞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在保證幼兒享受幸福、快樂現實生活的前提下把民間美術教育自然而然地和幼兒的生活融為一體。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第一中心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