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玲 班立桐 孫寧 李奕葶 王玉 高晶琳



摘? ? 要:香菇‘遼撫4號優勢明顯,被引入天津薊州區香菇主栽區進行推廣,對品種的優勢發揮意義重大,選擇合適的推廣模式,讓菇農心甘情愿的選擇推廣品種,是品種推廣工作的關鍵。本研究選用與薊州區香菇種植模式相匹配的“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模式在天津薊州區開展了香菇‘遼撫4號的推廣實踐。結果表明,香菇‘遼撫4號菌棒均可在9月至次年3月期間出菇,與天津對應時間的氣候相匹配;與香菇‘808相比較,香菇‘遼撫4號發菌期縮短30 d,菇潮間隔縮短4 d,產量增加16.5%~22.0%,生物學轉化率提高16%~22%;且香菇‘遼撫4號還具有抗雜性強、積溫要求低、栽培技術難度低、易管理等優點。綜合說明,香菇‘遼撫4號適合在天津推廣,且“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推廣模式能有效提高菇農試種香菇‘遼撫4號的積極性,促進菇農增產增收。
關鍵詞:香菇;新品種;推廣模式;栽培表現;效果
中圖分類號:S646.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4.003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of Lentinula edode strain 'Liaofu 4'are so great that it is very meaningful to extend it in the main planting area of Lentinula edode in Jizhou District of Tianjin. It is the key to extend the Lentinula edode strain by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pattern and letting the farmers choose the new strain willingly. In this paper, a Lentinus edode strain 'Liaofu 4' was extended in Jizhou District of Tianjin by using the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ooperative + farmer" which was matched to the planting pattern of Lentinus edode in Jizhou District of Tianj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bstrate blocks could produce fruit bodies from September to March of the next year, which matched the climate of corresponding time in Tianjin. Compared with Lentinus edode '808', 'Liaofu 4' had 30 days shorter of hyphae period, 4 days shorter of mushroom tideinterval, a yield-increasing rate of 16.5%-22%, a increasing rate of biological conversion rate for 16%-22%.Meanwhile, there were some other advantages for 'Liaofu 4' such as strong resistance to hybrid bacteria, low requirement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low difficulty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easy management ect.. Generally, 'Liaofu 4' is suitable to extend in Tianjin,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ooperative + farmer"pattern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the farmer in planting 'Liaofu 4' and promote the yield of Lentinus edode and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
Key words: Lentinula edode; new strain; extension pattern; cultivation performance; effect
薊州區是天津香菇種植的核心區域,種植面積廣,產量高,約占天津食用菌產量的半壁江山[1-2]。香菇‘遼撫4號具有菌絲生長速度特快、抗病性強、出菇早、產量高、質量好等優點[3-6],在撫順乃至東北地區被廣泛栽培。鑒于此,將香菇‘遼撫4號引入薊州區,開展推廣工作,研究其配套的推廣模式,對該品種的優勢發揮意義重大。
開展食用菌新品種推廣工作的關鍵是讓菇農心甘情愿地把高產、品質好、易管理的食用菌新品種應用于生產,而菇農在很大程度上更愿意接受和模仿身邊的成功案例,所以通過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戶的形式輻射影響周邊菇農,引導其他菇農引種新品種,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10]。
天津薊州區香菇種植的一個不足之處是規模化制種技術落后,缺乏專業化、規模化的菌種企業,菇農種植用的栽培種、菌棒等主要靠自給自足,以至于出現了“菌種混亂、污染率高、管理不當”等問題,本研究采用“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模式[11-12]在薊州區進行了香菇‘遼撫4號的推廣實踐,介紹了推廣中品種的栽培表現和栽培效益,以期為更多品種推廣模式的應用提供實踐和數據參考。
1 香菇‘遼撫4號在天津薊州區示范推廣的實施過程
采用“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模式在天津薊州區示范推廣香菇‘遼撫4號的具體流程見圖1。具體來說,可分為以下4步。
1.1 構建食用菌示范推廣體系
以天津農學院為技術依托,以市級農技推廣單位為載體,以區級農技推廣單位為主體,以當地政府、技術科教服務部門為主渠道,建立食用菌示范推廣體系。
1.2 示范基地的展示、觀摩與培訓
在示范基地開展香菇‘遼撫4號的示范種植,組織當地菇農進行現場觀摩和技術培訓。期間還邀請香菇‘遼撫4號育成人之一、撫順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薛建臣所長來到天津市薊州區示范基地開展講座并進行實地培訓,有效提高了菇農對該品種的認知度。
1.3 合作社做好“傳、幫、帶”
在充分展示與示范的基礎上,選定30戶對新品種感興趣且有一定生產經驗的菇農作為首批示范戶。為保證示范品種菌棒來源的一致性,在新品種推廣初期由薊州區中億建良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制棒、統一接種”,然后按2 000棒·戶-1的標準發放給示范戶進行發菌、轉色和出菇。當地農戶一般種植1~2個菇棚,每棚種植約1.2萬棒香菇,為示范戶發放的示范菌棒可為農戶節省約1/6的制種制棒成本,讓菇農實實在在得到實惠。通過試種栽培,菇農發現與同一菇棚的香菇‘808品種相比,‘遼撫4號出菇期長、品質優良、抗雜性強、增產顯著。示范戶親眼見識了該品種的優越性,參與品種推廣的積極性增強。
首批示范戶的成功種植和明顯增產增收吸引了一大批有意嘗試新品種的菇農,從中選定70戶作為第二批示范戶。由合作社依據第二批示范戶各家的種植規模統一制作三級菌種并進行發放。示范戶則按照技術規范自行制棒、接種、發菌和出菇。為第二批示范戶統一發放的三級菌種,既提高了示范戶制種制棒的水平,又節省了示范戶購買菌種的成本,示范戶收益增加。
香菇‘遼撫4號高產、優質、抗逆、抗雜、易管理的優秀表現使每個示范戶當年的生產季就實現增收1萬元以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吸引了更多菇農爭先種植,2020年實現推廣面積53.33 hm2。
1.4 推廣團隊技術服務到位
在新品種的推廣過程中,推廣團隊的技術服務到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示范推廣的每一個環節,推廣團隊的技術服務力爭做到隨叫隨到,面面俱到,有力保障了香菇‘遼撫4號的順利推廣。
2 “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推廣模式在天津實踐的特色
“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推廣模式能讓菇農在香菇‘遼撫4號推廣栽培中得到實惠,看到效果,嘗到甜頭,打消他們引種新品種的顧慮,實現從“試著種”到“愿意種”,再到“搶著種”的轉變,關鍵在于有自己的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2.1 多方配合,合力攻關
“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推廣模式的核心之一是構建食用菌示范推廣體系,集結農業院校、科技示范點、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和合作社等各方資源,合力攻關,助推新品種的示范推廣。
2.2 以點帶面,輻射周邊
以示范基地為“點”,先行示范種植,以示范種植的產品作為“活教材”進行觀摩、培訓,吸引對新品種感興趣的菇農成立首批示范戶。通過贈送菌棒、技術指導等方法幫助首批示范戶增產增收,在此帶動下增選第二批示范戶,以此類推,逐步展開,最后實現全面覆蓋。
2.3 因地制宜,逐步放管
推廣過程中結合薊州區香菇種植的特點,采用“逐步放管”措施。對首批示范戶實施統一制棒、定量發放,對第二批示范戶統一制作三級菌種,逐步把栽培環節交給菇農,以此類推,直至全部由菇農自行種植為止,這樣既保證了示范推廣效果,又有利于菇農對新品種的認知和對新技術的吸收掌握。
2.4 積極示范,有利可賺
在示范推廣活動中,積極參加示范推廣的菇農都得到了較好的回報,充分體現了“積極示范,有利可賺”的特點。一方面菇農在參與示范的過程中得到了推廣組免費提供的示范菌棒或三級菌種,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示范種植的新品種都有生長周期短、高產且品質好的特點,保障了菇農試種新品種產量和品質的雙提升,確保菇農增產增收。
3 香菇新品種‘遼撫4號在示范推廣中的栽培表現
3.1 材料和方法
‘遼撫4號菌株由天津農學院食用菌研發團隊引進;香菇‘808為當前薊州區主栽品種。栽培料配方:木屑81%,麥麩18%,石膏1%。
菌絲長勢測定:每個品種制作15 000袋,每袋干料1.1 kg。隨機選取150袋作為1個小區,重復3次,用作測量菌絲生長速度的樣本。發菌初期,沿菌絲生長前沿線做標記線,10 d后再做一次標記線,測量兩標記線間的距離,計算菌絲的日生長速度,記錄菌絲生長勢及形態特征。
示范種植:天津市薊州區中億建良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制棒、接種,共制作‘遼撫4號香菇栽培菌棒6萬余個。從有試種愿望的農戶中選擇30戶進行示范種植,每戶示范戶發放2 000棒進行發菌、出菇。隨機選取4戶進行入戶調查,記錄子實體的生長發育狀況及產量,計算生物學轉化率。
3.2 結果與分析
3.2.1 菌絲長勢 從發菌期菌絲長勢與生長速度等記錄(表1)可以看出,‘遼撫4號菌絲的日均長速較香菇‘808提高了13.33%,菌絲長勢好,且色澤潔白,但在培養過程中由于降溫不暢,導致遼撫4號污染率較香菇‘808菌株提高了4個百分點,故在實際管理中需加強通風以解決此類問題。
3.2.2 示范推廣效果 示范推廣中香菇‘808的發菌時間為120 d,而‘遼撫4號的發菌時間為90 d左右,‘遼撫4號一般注水后3~4 d可采收下一潮菇,比香菇‘808品種縮短4 d,這些均可以使‘遼撫4號提早上市,占據價格優勢。由表2可知,與香菇‘808相比較,香菇‘遼撫4號產量提高了16.5~22.0百分點,生物學轉化率提高了16~22百分點,其平均生物學轉化率提高了18.5百分點。由圖2可知,‘遼撫4號出菇期間表現出優異的抗雜菌能力,示范戶的自栽香菇‘808有90%以上感染綠霉,導致后期產量下滑,而‘遼撫4號(0912)菌棒無一染菌。據調查,截止到2020年3月5日,管理較為規范的香菇‘遼撫4號菌棒均已出菇4潮,種植‘遼撫4號的大部分菇農已盈利,后期出菇仍在繼續,菇農收益也會持續增加。另外,示范戶的‘遼撫4號菌棒均可在當年9月至次年3月期間出菇,表明‘遼撫4號的生長溫度與天津9月至次年3月的氣候相匹配,適合在天津進行推廣。
4 香菇‘遼撫4號示范推廣的效益
與傳統主栽品種香菇‘808相比較,香菇‘遼撫4號菌絲生長速度快,高產早熟;生物轉化率可達117.5%,優質菇率96%以上;積溫要求低,管理簡單,栽培技術難度低。高效推廣‘遼撫4號,十分有利于天津市香菇栽培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遼撫4號可提前上市,品優價高,增產增收效果明顯,較香菇‘808可至少實現增產180 g·棒-1,以目前推廣面積53.33 hm2,年產鮮菇總量1 440萬棒計算,可增產2 592 t,增產率達16.5%,按市場均價6元·kg-1計算,新增經濟效益1 555.2萬元。若推廣面積進一步增加,經濟效益會更顯著。
‘遼撫4號品種的高效推廣,可實現食用菌產量和品質的雙提升,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可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有效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可促進香菇產業發展,提升當地經濟綜合競爭力;可加速農林廢棄物向“優質蛋白與健康食品”的轉化,為當地循環農業的發展提供渠道;可加速香菇廢料的發酵堆肥實現生物質的循環利用。
5 結論與討論
綜合而言,香菇新品種‘遼撫4號在薊州區的推廣中表現出了抗雜性強、早熟、產量高、菇形好、易管理等優良的栽培表現,同時推廣栽培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這些均說明‘遼撫4號新品種適合在天津薊州區進行推廣栽培。采用的“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推廣模式,既能有效集多方力量于一點,達到良好的推廣效果,又能為菇農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是菇農樂于接受和十分歡迎的推廣模式。若把“農業院校+合作社+農戶”推廣模式應用于更多食用菌新品種的推廣,將會顯著提升食用菌產業的經濟效益。
但在‘遼撫4號新品種推廣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1)推廣經費不足。推廣初期需要足夠的經費進行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建設、示范戶物化補貼、推廣人員自身培訓等,推廣經費的不足,導致推廣的范圍及面積不夠大,經濟效益不夠突出。(2)專業食用菌推廣人員少,尤其是菇農身邊經常和菇農直接接觸的專業推廣人員嚴重不足,導致幫助菇農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沒有達到最大。(3)菇農接受新技術的能力不強。很多菇農憑經驗生產,對推廣人員培訓和現場示范指導的知識和技術操作一知半解,接受能力比較差,適應周期比較長。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1)適當增加政府財政預算,或引入金融機構資本或民間資本,為推廣工作提供資金保障。(2)增加基層食用菌專業推廣人員數量,力爭做到食用菌種植區每村至少一名食用菌專業推廣員。(3)提高推廣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同時加大菇農培訓力度,提高培訓推廣效果。
參考文獻:
[1] 唐宏偉, 鄭桂玖. 食用菌產業替代能源與裝備探討[J]. 農機科技推廣, 2018(4): 35-36.
[2] 王家銀, 孟憲利. 天津市發展食用菌生產的優勢[J]. 中國食用菌, 2000, 19(2): 19.
[3] 薛建臣, 張忠偉, 魏立敏, 等. 優質香菇新品種遼撫4號(0912)的栽培技術[J]. 食用菌, 2015(4): 44-45.
[4] 姜濤. ‘遼撫4號香菇雜交新品種的特性及其栽培技術要點[J].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14, 17(9): 49.
[5] 陳珺, 江河. 香菇遼撫4號(0912)在篤山鎮的栽培表現[J]. 農技服務, 2018, 35(6): 67-68.
[6] 王瑞景. 香菇遼撫4號品種雜交選育及高效栽培關健技術[J]. 農業與技術, 2019, 39(2): 123-124.
[7] 張季秋, 任大廷. 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創新對食用菌安全供給的影響——以成都市大邑縣為例[J]. 湖北農業科學, 2011, 50(19): 4096-4099, 4102.
[8] 謝正林. 句容市食用菌科技推廣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 南京: 南京農業大學, 2017.
[9] 牛征昊. 安徽省食用菌產業技術推廣模式調查與研究[D]. 合肥: 安徽農業大學, 2018.
[10]? 謝芳芳. 菌草技術的援外推廣模式研究[D]. 福州: 福建農林大學, 2013.
[11]? 李清花, 弓子敬, 侯立功. 山西省食用菌產業技術推廣策略研究[J]. 山西農經, 2018(15): 47-48.
[12]? 張晶晶. 沈丘縣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和栽培示范推廣措施研究[J]. 鄉村科技, 2018(4):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