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學案例設計

2021-07-09 15:31:04王海光
天津農業科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教學案例課程教學思想政治教育

摘? ? 要:課程思政元素是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對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資源。為充分發揮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進行了思政元素探索和教學案例設計。通過閱讀紙質和電子文獻資料,利用網絡、視頻和廣播等新聞媒體獲取植物病理學相關信息,按照教學內容和章節安排,重點從與植物病理學有關的歷史、人物故事、學科進展、時事、日常生活事情以及國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規等中挖掘具有思政功能的素材和資料,將其與課程教學知識點相融合,并對其中的一些素材和資料深入思考和分析,設計成思政教學案例,為該課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料。

關鍵詞:普通植物病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課程教學;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41;G642.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4.016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dispensable resources for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eaching processe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exploration and teaching case design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plant pathology was obtained by reading paper and electronic literature and was collected via news media including network, video and radio. The information was arranged and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eaching contents and chapters. Among the inform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mined mainly from the historical stories, character stories, disciplinary progress, current affairs, daily life and national policies, documents,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n were integrated with knowledge points of this specialized course. So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used for in-depth thinking and analyses, and then were designed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ses. Rich materials were provided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Key words: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ecialized course;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case

大學生是國家建設和民族發展的寶貴人才資源。2015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六條規定:“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等學校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將其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國內外形勢發生著深刻變化,文化和社會思潮呈現多元化特點,人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信息傳播途徑多、速度快,大學生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易受負面思想、道德和文化等的沖擊和影響[1-4],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更大挑戰。同時,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需要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關系重大。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高校思政工作,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發表有關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講話,中共中央、國務院等多次發布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文件和政策。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上發表重要講話;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年9月,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這一系列重要講話、文件和政策強調了高校各類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為課程思政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課程思政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大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新的教育格局背景下,開展思政教育是專業課教師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責任和義務。專業課教師教授專業知識,與學生深造和就業等關系密切,具有開展思政教育的優勢[5]。專業課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和陣地,是整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舉措。專業課教師應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開展思政教育,加強正確價值引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全國各高校相繼開展了課程思政建設,相關研究文獻資料逐漸增多,從多個角度對課程思政進行研究[2, 5-9]。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開展思政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對課程知識熟悉,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養,還需要豐富的思政素材和資料,與知識教育相結合,才能有對教學內容和課程思政教育的駕輕就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需要深入挖掘專業課教學中的思政元素,為課程思政提供支撐。因此,深入挖掘專業課教學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對于開展課程思政教育至關重要。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教學案例的建立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方便課程教學組織和實施。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面臨著缺少思政素材或不知如何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掌握的思政素材有限,缺少適于與教學內容融合的思政素材。若能根據挖掘的思政元素,在教學中設置案例和建立案例庫,更便于教學經驗交流和共享。目前,專業課思政教學缺少相應的配套教材。因此,挖掘思政元素和設計思政教學案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供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有利于保證課程思政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有多種教學方法可供選用,以提高課程思政效果。應用較多的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教學案例的運用而達到一定教學目的,該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參與度,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專業課思政教育教學方法[3-4, 10-13]。教學案例是案例教學方法的基礎,沒有教學案例,就不會有案例教學。

普通植物病理學是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園藝、農學本科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已將原來的教學大綱修訂為教學育人大綱。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緒論、植物病害概念和病害癥狀、病原、病原和寄主互作、病害診斷、病害流行和預測、病害防治以及主要作物病害等,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植物病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主要植物病害發生流行規律、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并將思政教育作為一個教學目標,將思政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的熱情,增強學生“為農、強農、興農”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關于在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過程中開展思政教育的教學案例尚未見報道。為了在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中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筆者對多年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經驗進行了總結,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系統整理出多個思政教學案例,針對每一章教學,均設置多個思政元素切入點和案例,保證每次課能有多個備選的思政元素切入點和案例,既增加了教學靈活性,又有的放矢,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本研究系統介紹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學案例設計情況,并具體列舉幾個案例,以便于交流。

1 在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課程思政是培養合格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和手段。在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中利用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開展思政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或對自然規律認識等方面的素養教育切實融入到教學中,可以在對學生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和塑造,讓學生認識到農業和農業研究的重要性,認識到植物病理學和病害管理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到學科發展的動力和巨大潛力,讓學生意識到利用相關專業知識可以真實地為農業、為社會創造價值,讓學生認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和切實可行的出發點,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并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科技發展水平,明白科學精神的內涵和科學家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發展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通過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思想和價值引領,增強學生的擔當意識,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提高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培養學生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主動服務于我國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人才和力量,推動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發展和邁進。

2 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元素來源

植物病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涉及社會、經濟、政治等多個方面。因此,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元素來源廣,可從歷史重要事件、科學家故事、學科進展、時事、國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規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挖掘普通植物病理學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通過閱讀歷史和文獻資料,閱讀報刊新聞,觀看電視新聞,收聽廣播,并利用新聞網站以及微博、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頭條等新媒體,收集相關歷史資料和人物故事,了解學科重要進展、國內外相關時事和生活中發生的相關事情,學習和掌握國家政策、文件、法律、法規以及領導重要講話,深入分析其蘊含的思政元素,發掘與植物病理學知識的切入點和融合點。2.1 歷史重要事件

在植物病理學發展歷史中,國內外發生了多起與植物病理學有關的重要事件,其中有些事件對人類生命安全、世界社會和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等造成了重要影響,具有很好的思政教育功能。例如,由馬鈴薯晚疫病大流行引起的愛爾蘭饑荒、由咖啡銹病流行引起的英國人改飲茶水、1882—1885年法國葡萄霜霉病大流行、由水稻胡麻斑病流行引起的孟加拉饑荒、1970年美國玉米小斑病暴發流行。通過這些事件,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農業和植物病理學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解決植物病理學問題的重要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和責任感。在植物病理學發展歷史中,出現了多次重大發現和進展,推動了學科發展,體現了科學家對探索未知的執著和追求。例如,馬鈴薯晚疫病病原的發現、柯赫氏法則的提出、波爾多液的發明。

2.2 著名科學家故事

人類在與植物病害作斗爭的過程中,涌現出很多科學家,他們成長和科研的故事體現了不畏艱難、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嚴謹治學、探索創新的精神,可作為很好的思政元素,并且可精心設計成為很好的思政教學案例。通過多年的積累和收集,獲得包括我國老一輩植物病理學家和現在優秀植物病理學家的多位著名科學家的科研經歷和人物報道。利用科學家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敢于面對困難、不畏困難、勇于克服困難,應該經受住挫折,不斷向前。當前,國家之間的較量其實是國家科研實力和科研水平的較量,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核心關鍵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競爭,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家在推動學科和國家發展中做出的重要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加強學生對科學精神的認識,培養其科技強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3 學科重要進展

將植物病理學重要進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可讓學生了解學科發展動態,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并利用我國科研工作者所取得的重要最新成果,讓學生了解我國科技迅速發展所取得的成效和影響,讓學生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和學習熱情,并且,我國植物病理學方面的一些突破性進展是在黨和國家支持下取得的,讓學生認識到黨和國家在發展科技和農業方面政策的先進性,讓學生體會到我國制度優越性。例如,將朱有勇院士研究團隊在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植物病害方面取得的成果與植物抗病性和植物病害防治中的抗病性利用相結合;將康振生院士研究團隊在小麥條銹病菌有性生殖和轉主寄生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與病原、病害循環或小麥條銹病等教學內容相結合;將周雪平教授研究團隊在雙生病毒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與病原部分的病毒相結合;將姜道宏教授研究團隊在真菌病毒研究方面的成果與病原部分的病毒或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生物防治相結合;將王源超教授研究團隊在作物疫病成災機理方面取得的成果與病原致病性相結合;將馬忠華教授研究團隊在小麥赤霉病發病機制和防控方面取得的成果與病原致病性和植物病害防治相結合;將陳學偉教授研究團隊在水稻抗稻瘟病方面取得的成果與植物抗病性相結合;將魏太云教授研究團隊在水稻病毒與介體昆蟲的互作關系方面取得的成果與病毒部分相結合。信息技術在植物病理學研究和病害防治中應用日益增多,相關進展更能體現科技發展對植物病理學科的推動作用,亦可作為思政元素。

2.4 時事

通過留意各新聞媒體所報道的時事,從中挖掘與植物病理學有關的思政素材和資料,可引導學生關心國內外時事和發展形勢,了解國家政策和方針,開闊視野,引導學生深刻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事物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正確看待和理解世界,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例如,2004年多家新聞媒體對重慶合川萬畝“稻瘟”事件進行了報道,在“人類干預在植物病害發生中的作用”教學中利用這一報道,與學生一起分析稻瘟病流行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讓學生認識到植物病理學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其學習興趣。新聞媒體經常報道無人機噴霧防治病蟲害,在病害防治部分教學中,可以借助這些報道,讓學生了解科技發展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讓學生了解我國防治農業有害生物方面的政策變化,并讓學生看到專業化防治隊伍的前景,有助于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科技強農興農、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在緒論、病原或病害防治中的植物檢疫部分教學中,結合新聞媒體對松材線蟲病危害和防治方面的報道,讓學生認識到有害生物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植物病害不僅可對農產品造成影響,而且可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黨和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政策以及植物檢疫相關法律和法規的重要性。在利用時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時,應注意時效性,并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隨時調整,具有較大靈活性。

2.5 國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規

植物病害和病原物與農業生產安全、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有關,進行病害和病原物管理涉及不少國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規等。從“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等相關政策和文件中可以挖掘思政元素,可讓學生認識到黨和國家與時俱進,體會到黨的先進性,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借助《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植物檢疫相關法律和法規等,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并讓學生了解植物檢疫在防治危險性有害生物和保障國家生物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培養愛國情懷和使命感。

2.6 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涉及到植物病害和病理學問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病理學素材,讓學生認識到人類衣食住行各方面中蘊含著很多的植物病理學知識,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讓學生了解到植物病理學知識對于人們健康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素養,同時,讓學生意識到提高國民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增強其社會責任感。例如,郁金香碎錦病毒可讓郁金香更漂亮,玉米瘤黑粉病、茭白黑粉病、高粱絲黑穗病等可產生可食用蔬菜,菌物毒素影響食品安全。結合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勢,利用莖尖、根尖等生長點部分培養脫毒種苗,可建立無毒種苗繁育基地或工廠,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可以利用所學植物病理學知識進行創業;又如蘑菇、冬蟲夏草等的培育以及一些植保科技公司的建立。這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其學習和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熱情。

3 挖掘的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元素與切入點

目前,收集整理了包括我國老一輩植物病理學家和現在優秀植物病理學家的科學家人物故事49個,共挖掘獲得課程思政元素切入點約100個。通過思政元素挖掘,在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發展觀、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擔當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等,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式、創新創業意識和科學精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

在緒論部分,可以病害造成的各種危害、日常生活中的病理學問題、與病害流行有關的重要歷史事件、植物病理學發展史、科學家故事等作為思政教育的切入點,讓學生認識到植物病理學的重要性,提高其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并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發展規律以及科學家的奮斗精神和科學精神,讓學生感受到糧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我國科技工作者為農業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培養學生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生產、為“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而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植物病害概念和病害癥狀部分,以植物病害定義為切入點,利用經濟學觀點來看,并非所有導致植物偏離正常狀態的現象均對人類有害,有些甚至提高了植物產品的價值,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從生態學角度,植物病害可以看作是生態失調的現象,在農業生產中保持生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這符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提法,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有關政策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結合甘薯黑斑病從日本傳入我國、武漢梨樹銹病流行[14]、松皰銹病在歐洲和美洲流行等故事,說明病害大多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突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將桃樹流膠病與電視節目和日常生活相結合,說明人們對桃膠的利用,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在病原部分,結合菌物分類,讓學生認識到相關基礎研究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菌物分類和鑒定中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是在不斷發展的,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為科學發展做貢獻的熱情;通過菌物生活史的多型現象,讓學生了解病原菌物的復雜性,讓學生認識到全面認識事物的重要性,并結合小麥條銹病菌轉主寄生的發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結合有益菌物的利用,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在人類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鼓勵學生學好科學、用好科學,為人類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利用細菌蛋白分泌系統、病毒分類、病毒-介體-寄主互作等方面的研究進展,讓學生了解學科前沿動態,認識到現在科學發展迅速,增強學生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對于真菌病毒,結合姜道宏教授研究團隊所取得的成果,培養學生興趣和思維方式;將真菌傳播的植物病毒與陳劍平院士在英國留學期間的科研故事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不怕失敗、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結合脫毒苗的人工組織培養,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培養創新創業意識;結合松材線蟲病,說明植物病理學、植物檢疫、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缺素癥,講述我國推行減肥增效、測土配方技術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國家對于農業、環境和科學的重視;對于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藥害和有毒氣體,說明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黨和國家對于民生問題的關心,體現了黨的高瞻遠矚和先進性。

對于病原和寄主互作部分,將學科進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家所做出的貢獻,培養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對我國科學發展的信心;利用病原與寄主的關系,讓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應建立和諧的關系,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意義重大,體現了黨的先進性和擔當;通過寄生性和致病性的關系、協同進化等,讓學生認識到自然的復雜性,體會到全面認識自然的重要性;讓學生辯證地認識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培養學生辯證思維;針對品種多樣性為何能有效控制植物病害流行的問題,介紹朱有勇院士研究團隊在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植物病害方面取得的成果,讓學生體會大規模試驗的難度以及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并介紹朱有勇院士在脫貧攻堅中所做出的貢獻[15],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對于病害診斷部分,以病害癥狀具有復雜性,做好病害診斷需要堅實的病害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切入點,教育學生學好理論知識,并且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服務于農業生產;以病害診斷需要各方面的信息為切入點,培養學生養成全面看問題的習慣,避免對事物片面認識;結合柯赫氏法則,鼓勵學生要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科學精神;通過介紹信息技術在植物病害診斷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最新學科動態,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志于服務農業生產,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對于病害流行和預測部分,以環境條件對病原物侵入前的影響、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害流行的主導因素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明白要對病害發生全面了解,并且抓住關鍵點,才能在病害防治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認識到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以侵染過程可人為劃分為4個時期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科研方法,培養認識事物的思路;以歷史上多種病害的大流行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病害預測和預報為切入點,讓學生認識到“預則立,不預則廢”,并讓學生認識到不應利用網絡平臺發布不當信息,應遵守國家相關規定。

在病害防治部分,以我國在病害防治中所取得的成績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結合我國的植保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說明我國科學家在理論研究方面的先進性;結合我國植物病害管理理念的發展,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科學家的智慧以及國家對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視,體會到黨的思想的偉大和先進性;結合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的變化,說明我國面對新形勢采取了正確的應對措施,體現了我國有關政策切合實際,并且說明了我國科學家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化學防治涉及生態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和社會問題,開展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具有重要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性;結合植物檢疫法律法規,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結合檢疫性有害生物小麥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u,TCK),講解我國與美國在TCK問題上多年來的爭論和談判情況,讓學生認識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到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和在國家利益面前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的通過反映了國家對于生物安全的重視,讓學生了解黨和國家的高瞻遠矚,讓學生認識自己所學關系重大、與國家安全和命運等息息相關,讓學生體會到自身價值所在,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主要作物病害部分,通過對各種作物的主要病害種類演變原因分析,讓學生明白人為因素在病害發生流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重要性;結合稻瘟病菌可從根部侵入導致系統侵染[16],鼓勵學生勇于探索,追求科學真理;結合2004年重慶合川萬畝“稻瘟”流行,培養學生思維方式,讓學生明白生產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增強責任感;以稻曲病和水稻胡麻斑病造成的危害為切入點,讓學生明白學習植物病理學的重要意義,使學生更加熱愛專業,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培養知農愛農的人才;結合我國在水稻抗病性方面的研究進展,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科技的飛速發展,增強對國家的信心;以我國小麥條銹病防控方面取得的成績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黨和國家對植物病害問題的重視和支持,全國小麥銹病和白粉病協作組團結合作、不畏艱苦、勇攀高峰,體現了我國制度的優越性;以小麥條銹病菌轉主寄生、小麥條銹病監測預警、小麥條銹病生態治理等方面取得的進展以及小麥“一噴三防”技術的應用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對科學精神的認識,加強制度自信;以小麥赤霉病毒素問題為切入點,讓學生認識到植物病理學知識的重要性,增加學習興趣和責任感;結合TCK的故事,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擔當和責任,樹立強農興農意識,培養為國家做貢獻的使命感;以玉米瘤黑粉病和高粱絲黑穗病危害部位形成的瘤狀結構可作食用的實例,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可以利用一些植物病理學知識進行創業;以美國玉米小斑病大流行為切入點,讓學生體會植物病理學的重要性,植物病害流行不是欠發達國家的“專利”,激發學習和服務農業的動力;以谷子白發病癥狀的復雜性為切入點,讓學生知悉自然的復雜性和多態性,應從整體上認識事物,不能只看局部,免得如盲人摸象似的,不能正確認識事物;以棉花枯萎病、棉花黃萎病研究最新進展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家研究水平,學習科學家攻堅克難的精神;以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黃萎病的病原作為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變化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嚴格植物檢疫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人在病害傳播、發生中的作用不容小覷;以煙草花葉病毒的研究歷史為切入點,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索和發展的艱難和漫長,對待科研要有嚴謹的態度和鉆研精神;以我國在蘋果樹腐爛病防治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說明要潛心鉆研,才能探得科學真理,并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4 挖掘的思政元素具有的特點

4.1 不同教學內容融合思政元素的難易程度具有差異性

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挖掘和融合思政元素的難易程度亦不同。相比較而言,病原學方面的思政元素較難挖掘,最易挖掘思政元素的是緒論和病害防治方面,其余教學內容融合思政元素的難易程度居中。正如以上所述,對于緒論部分,可從病害危害、生活中的病理學問題、由病害流行導致的歷史事件、植物病理學發展史和學科進展、為植物病理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等多個方面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對于病害防治方面,可從防治理念的發展、綠色植保和綠色防控、植物檢疫法律和法規、病害生態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抗病性利用、農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影響、學科進展等多方面與教學內容融合。而對于病原學方面,則主要是從學科進展、對病原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病原利用等方面入手。4.2 可融合的思政元素具有多元化特點

植物病理學發展歷史雖短,但由于其與多個歷史事件有關,并與其他多個學科的發展有關,尤其與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有關,亦與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事情有關,在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中可供挖掘和融合的思政元素較多,這些元素具有多元化特點。可供挖掘和融合的思政元素主要歸類為歷史、人物故事、學科進展、日常生活、時事以及國家文件、政策、法律和法規等,其中有影響廣泛的大事,亦有與百姓生活相關的小事。因為這一特點,進行普通植物病理學思政元素挖掘,需要教師具有開闊的視野和廣泛的知識面,才能獲得相對全面和豐富的思政元素。

4.3 思政元素具有多應用性

有些思政元素可在多個章節教學中使用。例如,TCK相關素材可被用于病原教學中的黑粉菌部分,可被用于病害防治教學中的植物檢疫部分,亦可被用于小麥病害教學中;馬鈴薯晚疫病引起愛爾蘭饑荒的素材可被用于緒論中的病害危害部分或植物病理學發展歷史部分,可被用于病原教學中的疫霉菌部分,亦可被用于植物病害流行教學中;脫毒苗的人工組織培養的素材可被用于病原學教學中的病毒部分,亦可用于病害防治中的農業防治部分。

5 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設計

教學案例是指為了達到一定教學目的,針對具體問題而編寫的對實際情境的客觀描述[17]。教學案例是隱性知識的重要載體[18],專業課思政教學案例應該是專業課教學中隱性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思政教學案例具有融合性、典型性、真實性等特點。思政教學案例設計應考慮知識傳授和思政兩個目的,應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案例設計時,應與教學內容密切契合,明確思政目的,案例應是真實發生的,要有時代感,貼近生活或具有歷史意義等;案例應有知識性,避免平庸化,盡量體現出趣味性,避免單調。案例的更新和替換應該結合國家相關規定、學科發展等進行,使案例合規、具有時代感。大多案例不應過長,不應形成“長篇大論”式的案例,便于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可以完成案例教學。可以建立一些復雜的案例,這種案例可以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實施,或者將較少這種案例在課堂上應用。將挖掘的與植物病理學相關的思政素材和資源進一步設計成思政教學案例,重點設計了經典歷史故事案例、著名科學家案例、學科發展方面的案例、與時事結合的案例、日常生活案例、涉及國家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規的案例等,以供在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選用。下面具體列舉幾個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5.1 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士邁

針對植物病害流行方面的教學內容,可以曾士邁院士在植物病害流行學方面的研究作為案例。曾士邁院士從事植物保護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66載,心系我國農業生產中的植物病害問題,不斷鉆研、堅持創新,利用數理分析和電算模擬方法研究了我國小麥條銹病的流行規律和預測預報,奠定了我國植物病害流行學,提出了“植保系統工程”和“宏觀植物病理學”[19-20]。通過這一案例,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甘于奉獻、勇于擔當、創新求實的精神。

5.2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和小麥條銹病菌轉主寄生

針對小麥條銹病菌轉主寄生和毒性變異方面的教學內容,可以康振生院士研究團隊取得的研究成果作為案例。康振生院士帶領團隊深入田間和山溝開展調查研究,并通過多次試驗,攻克多個技術難題,發現自然條件下條銹病菌可在小檗上轉主寄生,完成有性生殖過程,更新了過去對于小麥條銹病病害循環的認識,研究成果在小麥條銹病研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1-22]。通過這一案例,培養學生不畏艱難險阻、勇挑重擔、刻苦鉆研、甘于奉獻、嚴謹求真的精神。

5.3 全國小麥銹病和白粉病協作組

小麥條銹病在我國發生范圍廣、流行性強、危害重,多次發生大流行,給我國小麥安全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了很大影響。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小麥條銹病的防控工作,多次指示要求做好條銹病研究和防控。20世紀70年代,我國成立了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牽頭的全國小麥銹病和白粉病協作組,該協作組一直以來分工合作、聯合攻關、指導病害防控、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小麥安全生產保駕護航,“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協作組成為了全國農業科研大協作的典型,陳萬權研究員主持完成的“中國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綜合防治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研究成果獲得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3-24]。通過這一案例,讓學生了解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我國農業生產和植保工作的關心和重視,讓學生了解科研工作需要長期積累,特別是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農業科研工作者的堅守和擔當以及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求實創新精神,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由于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為長期開展全國性科研大協作提供了保障。

5.4 嚴防TCK傳入我國

TCK是一種對小麥生產具有毀滅性危害、難以防控的病原菌,尚未在我國發生,一直被列為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25-26]。該病菌引起的小麥矮腥黑穗病在美國西北部7個州發生危害嚴重,美國為讓小麥矮腥黑穗病疫區的小麥出口至我國,與我國進行了多次談判。我國科學家針對TCK在我國的定殖風險、潛在危害和防控等進行了研究,為與美國進行談判提供了支撐。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良恕、中國科學院院士裘維蕃、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中國科學院院士田波、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士邁等9位農業科學家致信黨和國家領導人,呼吁嚴防TCK傳入我國[27]。這一案例表明,植物病理學問題會涉及到公共安全、國家利益等,讓學生認識到科技強國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植物病理學的重要性,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科學家心系祖國、熱愛祖國、勇于擔當的精神和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5.4 有害生物綠色防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正式寫入國家根本法。在有害生物防控方面,我國提出的“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一直沿用至今,并結合社會、農業、科技發展等各方面的需要,我國在有害生物防控理念方面不斷與時俱進,先后提出“植保系統工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等,并于2020年10月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通過與國家相關政策、文件、法律和法規等的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病害大多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加深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認識。目前,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的背景下,在全國農業有害生物防控方面正在進行“減藥增效”、“綠色防控”技術研發和推廣,以解決農藥污染可能對食品、環境、人身健康等帶來的不良影響,服務于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減少病害防治中農藥的施用量和污染,實行綠色防控,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這是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體現了黨和國家的高瞻遠矚和長遠視野。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與時俱進、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要求,充分體現了黨的先進性,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關切民生。通過這一案例,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引導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6 討 論

為更好地進行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應該進一步強化任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任課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創新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學農、知農、愛農”,培養“為農、強農、興農”責任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6.1 需要進一步深入挖掘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元素,構建案例庫

目前,關于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的文獻報道極少,為更好地發揮該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需要加強該課程思政教育研究,進一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及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和融合點。同時,應該根據社會、經濟、學科和國家需求以及時代發展,對挖掘的思政元素進行調整、補充和更新。應對挖掘的思政元素深入分析,設計成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建立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以利于共享和交流,以利于為其他任課老師提供參考,以備任課教師選用,解決有些教師積累的案例較少而導致案例選擇余地小的困境。案例不是一成不變的,亦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案例更新,以便更好地完善案例和案例庫,提高案例的質量和水平,使得案例適應時代和國家發展需求,并體現學科發展前沿。可建立案例庫管理系統,實現案例的有效管理。

6.2 應注意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思政元素與適當的教學方法配套使用

挖掘獲得普通植物病理學思政元素和設計思政教學案例后,應該結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用好思政元素和案例,才能收到很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不能將發揮思政教育功能的專業課上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不能在開展專業課思政教育時過多地直白說教,不能生搬硬套,專業課思政教育不是思政教學內容和專業課教學內容的簡單疊加。應該結合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和融合點,注意教學方式和方法,采取多種方式,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到專業課教學中,做好思想和價值引領,增強學生的興趣,讓專業課思政教育不單調,不引起學生反感和排斥。做好教學方法改革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探索和應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隱性教育模式和顯性教育模式相結合,以“潤物細無聲”式的隱性教育模式為主,以顯性教育模式為輔,課堂教學與課下學生自學相結合,利用啟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用好案例教學法,將思政教育“細水長流”式地貫穿于課程教學全過程[5]。

6.3 應充分提高任課教師的課程思政主動性和能力

課程思政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逐步協同并進。任課教師是發揮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踐者和推動者[6]。專業課教師是高等學校“三全育人”教育體系的重要參與主體,專業課課程思政是這一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課程思政,一方面需要加強任課教師政治素養建設,另一方面需要強化任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之前不少專業課教師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認識誤區,僅僅關注專業知識傳授和專業能力培養。課程思政需要解決任課教師思想認識問題,應該高度重視教師的思政工作[5, 28-29]。課程思政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對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道德素養的高要求。要強化專業課教師授課的思政教育責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政治素養,加強教師教育培訓,建立課程思政評價機制。專業課教師應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專業課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在教學中對學生思政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提高“教書育人”的責任擔當,增強課程思政的主動意識,關注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和決策,關注與所任教課程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學科進展等,挖掘課程思政元素,不僅應作為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還應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教師應該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素養,并熟悉所教授專業課內容,提升自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才能在教學中以身示范、言傳身教,才能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與課程教育有機融合,確實做好課程思政。

6.4 應重視學生“擔當”精神和“為農、強農、興農”責任感的培養

植物病害是影響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了解植物病害和做好植物病害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學好普通植物病理學。2019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中對涉農高校辦學方向提出要求,要求全國涉農高校牢記辦學使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 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要高素質人才,在新農科教育改革中,農業教育更要加強思政建設,應該重視專業課思政教育功能的發揮,加強“擔當”教育,培養學生“擔當”精神,激發學生學農、知農、愛農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強農、興農、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王海光, 馬占鴻. 對《植物病理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思考及措施[J]. 農業教育研究, 2008(3): 18-20.

[2] 牛秋業. 以專業課教學為平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 31(1): 78-81.

[3] 祝士苓, 夏建海, 張淑玲. “農村社會學” 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式教學探索[J].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20, 27(1): 98-102.

[4] 劉剛, 張恒, 馬瑩, 等. 大學有機化學實驗課程中的思政案例設計[J]. 大學化學, 2020, 35(7): 53-60.

[5] 王海光. 在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J]. 大學教育, 2019(3): 96-99.

[6] 王光彥. 充分發揮高校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中國大學教學, 2017(10): 4-7.

[7] 彭曼麗, 崔夢飛. 高校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實踐路徑探析[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0, 12(1): 1-4.

[8] 鄢顯俊. 論高校 “課程思政” 的 “思政元素” 、實踐誤區及教育評估[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2): 88-92.

[9] 吳偉, 李慧涵. 生物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初探——以生物化學為例[J]. 微生物學通報, 2020, 47(4): 1191-1195.

[10] 劉淑芹. 高等數學中的課程思政案例[J]. 教育教學論壇, 2018(52): 36-37.

[11] 陳燕紅, 謝衛國. 新疆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探索與案例分析[J]. 計算機教育, 2020(1): 20-23.

[12] 王明華, 石瑞, 趙二勞. 融合 “課程思政” 理念的生物統計學案例教學探討[J]. 山東化工, 2020, 49(2): 191-192.

[13] 鄒寶林, 應燕萍, 楊麗, 等. 基于案例教學的護理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J]. 智慧健康, 2020, 6(5): 22-23,28.

[14] 曾士邁. 綠化樹種的選擇須考慮植保后果, 防重于治——從武漢市梨樹銹病流行說起[J]. 植物保護, 2004, 30(6): 10.

[15] 伍曉陽, 岳冉冉, 陳聰. “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記“農民院士” 朱有勇[J]. 中國產經, 2020(1): 37-43,36.

[16] SESMA A, OSBOURN A E. The rice leaf blast pathogen undergoes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typical of root-infecting fungi[J]. Nature, 2004, 431(78): 582-586.

[17] 張家軍, 靳玉樂. 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 中國教育學刊, 2004(1): 48-50, 62.

[18] 易凌峰, 陳莉. 教學案例研究: 知識視角的思考[J]. 教育科學研究, 2004(8): 12-14.

[19] 肖悅巖, 趙美琦. “植物醫生”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士邁[J]. 湖南黨史, 2000(4): 50-52.

[20] 青寧生. 承前啟后、堅持創新的植物病理學家——曾士邁[J]. 微生物學報, 2015, 55(4): 518-519.

[21] 李曉春, 付文婷, 唐琳. 赤子情懷綠色夢——記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康振生[J]. 科學新聞, 2017(12): 57-59.

[22] 方方, 魯長國, 李曉春. 康振生: 不忘初心 無問西東[J]. 科學中國人, 2018(8): 26-30.

[23] 蔡萌, 周方彤. 小麥條銹病的克星——記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陳萬權及其科研團隊[J]. 中國科技獎勵, 2013(5): 54-56.

[24] 王輝. 俯首耕耘三十載春華秋實喜豐收——記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陳萬權[J]. 科學中國人, 2013(9): 38-41, 封4.

[25] 王海光, 祝慧云, 馬占鴻, 等. 小麥矮腥黑穗病研究進展與展望[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05, 7(4): 21-27.

[26] 周益林, 段霞瑜, 賈文明, 等. 小麥矮腥黑穗病(TCK)傳入中國及其定殖的風險分析研究進展[J]. 植物保護, 2007, 33(2): 6-10.

[27] 盧良恕, 裘維蕃, 石元春, 等. 排除壓力? 嚴防TCK傳入我國[J]. 中國進出境動植檢, 1996(1): 4-5.

[28] 莊梅蘭. “課程思政” 背景下高校教師思政工作創新思考[J]. 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 37(1): 77-82, 86.

[29] 張德福, 路曉鴿, 李銘娜, 等. 高校課程思政背景下學科教師素質研究[J].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20, 41(2): 128-131.

猜你喜歡
教學案例課程教學思想政治教育
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考試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49:44
反轉課堂模式與數學教學案例
促進初中化學定量觀建構的教學案例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國際化的探索性研究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6:17:44
高職物流專業“物流費用結算實務”課程開發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54:40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探討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9:36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 成人国产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青青草91视频| 欧美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免费看| 狠狠干欧美|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久久永久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嫩草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2020极品精品国产|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美女啪啪无遮挡|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久久semm亚洲国产|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第八页|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青青草91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欧美高清三区|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a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www色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91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毛片最新网址|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久久男人资源站|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小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婷婷午夜影院| 免费欧美一级| 免费a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欧美色亚洲|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jizz|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99er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第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