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忠敏
朋友圈一位老師罵了學生,上了熱搜。她看到某學生家庭條件不好,還不知道上進。她就罵:“你媽一個月掙多少錢哪,你爸一個月掙多少錢哪,別怪我瞧不起你。人家XX他媽一個月掙的錢比你媽50年掙的錢都多。你們的素質能一樣嗎?”她無形中把收入高低與人的素質高低混為一談。如此一來,話就變味了,變成該老師歧視低收入群體。有學生給她錄音,傳到網上,輿論大嘩,說她一是嫌貧愛富,二是助推社會攀比風氣,三是丟掉了從孔子那里繼承而來的師道尊嚴。
孔子不是好好先生,他也罵人,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讓眾多女性躺槍。事出有因,孔子受到衛靈公邀請,理應被待為頭號國賓,沒想到衛靈公與南子夫婦同車,卻讓他乘第二輛車。夾道歡呼的少男少女紛紛將鮮花和掌聲投向美麗的南子,孔子不由得憤憤然:“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不言而喻,“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女子即南子,小人系那些習慣阿諛奉承的官員。“難養”不是缺吃少穿,而是這種人難以約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尊重母親,其女兒和侄女也不會躺槍。當時男女皆可稱之為“子”,不存在歧視婦女現象。孔子將女兒、侄女分別嫁給他的學生公冶長和南宮適。公冶長厚道,南宮適謹慎,孔子的女兒、侄女可托付終身。孔子曾指著南宮適的背影說:“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意思是說這人是君子啊,這人品格高尚啊!公冶長碰見一位老奶奶找兒子,而他在溪水邊看見了尸體,告訴了老奶奶,結果淪為嫌犯,類似今天攙扶摔倒老人被誣。但孔子對學生有信心,堅決將女兒嫁給他。
孔子不歧視婦女,也不勢利眼。顏回是多么貧困,孔子沒有因為他收入低而懷疑他素質同樣低,卻被“回也不改其樂”的精神所感動。素質系禮儀和教養、德行的綜合考量。不驕不躁不任性,虛懷若谷,凡事三思而行,就是高素質。顏回有一次回家很晚,舍不得點燈,用手摸摸床鋪,是妻子和另一個人睡覺,他不由得火從中來,拔刀相向。但他很快冷靜下來,點燈細看,原來是妻子妹妹相伴,他虛驚一場,幾釀大禍。
孔子罵學生“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因為宰予在孔子上課時呼呼大睡,破壞紀律。宰予敢于挑戰繁文縟節,認為守孝三年的禮制是錯誤的,他認為守孝三年,農時耽誤了,學習耽誤了,音樂也被取消,和禮樂制度自相矛盾。宰予認為守孝一年足矣,倘若逝者的子孫長期守孝哀哀戚戚,逝者在天之靈難道會高興嗎?如今看來,宰予具備了超前意識。生死哀榮不能影響農時耕種,不能耽誤工作學習,應以生者的生活質量為重。
孔子罵學生“小人哉,樊須也”!樊須比孔子小36歲,他向孔子請教農業方面的知識。孔子說自己不如老農老圃,然后說他希望樊須等學生以后進入社會管理層,做官或者進入事業單位,而不是務農務工。孔子推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那一套,樊須并不認可。他到前線打仗,勝利了又振興美麗家園,深受鄉親們好評。如果樊須等同學生活在今天,一定會成為國家英雄或扶貧攻堅的模范人物。由此可見,素質和人的社會地位收入高低沒有半毛錢關系。
孔子還罵“老而不死是為賊”。壞人變老,老“叫獸”、老文痞,絕非個案,有目共睹。“不挨罵,長不大”,家長罵孩子,老師罵學生,有時候真是恨鐵不成鋼啊。確有一些孩子不文明不禮貌不自覺不上進,甚至霸凌校園。罵一罵,罰一罰,很有必要。但不要口不擇言,不應貶損學生家長、侮辱學生人格。為人師表要學習孔夫子,把握罵的分寸,罵是為了愛,盡可能讓學生心服口服。上述挨過孔子罵的學生后來都成才了,全在72賢人之列,即是例證。
閻廣鴻/圖